提升项目质量助推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0-02-22
湖北省审计厅出台的《关于推进审计项目高质量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及配套办法,对全省审计项目高质量建设具有很好的指导和推动作用。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调研期间,笔者带着“如何提升审计项目质量,助推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这一课题,深入审计对象和审计一线听取意见与建议,结合自身的学习体会,针对影响审计项目质量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审计项目质量存在的问题
(一)实施方案简单化,目标重点精度不够。审计实施方案好比指导工程项目建设的施工图,作用重大。但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很多审计人员习惯性凭借自己多年的审计经验办事,简化程序,而未认真仔细地开展审前调查和相关的学习工作,有的更是生搬硬套工作模板,甚至为应付存档需要而临时编凑。在审计实施过程中,缺乏紧盯成果目标聚焦审计重点、围绕目标调查取证等方面的思维判断,仅为完成任务而开展工作,没有达到精准指导实施的作用。
(二)项目审理形式化,监督审核深度不够。具体实施审计项目的审计人员与审核人员好比财务管理过程中的出纳和会计,两者相互协作配合,更需要审核监督。而在实际工作中,审核人员或碍于情面,或忙于项目,只对报告审核的多,而往往忽视了对审计证据、审计取证相关记录和工作底稿的适当性、充分性、准确性及关联性进行必要审核,导致审核的职责作用没有真正地发挥。
(三)问题整改表象化,落实落细强度不够。审计整改既是“治已病、防未病”的有效手段,也是检验审计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但在实际工作中,无论是审计人员,还是审计对象,重审计轻整改的思想依然存在,缺乏主动指导、收集或上报跟踪审计工作的整改情况,一定程度上导致审计成效大打折扣;有的不注重审计建议的可操作性,导致无法整改;有的因审计对象整改不到位,从而影响审计的权威和公信力。
(四)审计成果空泛化,务实担当力度不够。审慎评判查出的问题是审计成果的重要方面。审慎评判水平取决于审计人员的政治站位,取决于审计人员是否具备践行审计新理念的自觉与能力,也是新时代衡量审计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在当前,大多数审计人员对审慎评判原则存在不敢用、不愿用、不会用的问题。其背后原因在于没有真正理解审慎评判工作的重大意义,审计查出问题没有查深查透,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自身没有足够底气,导致审计结果千篇一律,没有对被审计单位精准画像,致使审计成果空泛化。
二、审计项目质量问题原因分析
(一)在深学细思、精研笃行上有欠缺。作为基层审计机关,审计干部流动性较小,大部分长期在一个单位工作,一些审计干部难免形成了一定的审计思维定式,实施一个审计项目时,习惯用过去的经验推进工作,而对审前调查、审计实施方案等工作重视不够甚至忽略。同时,对审计法规以及一些形势政策的学习,浮光掠影,不主动深入地了解和学习当前的政策法规及所涉及部门的运行机制和业务流程,导致在审计项目推进中,就存在要么打不开局面,要么抓不住审计重点,难以切中问题要害的情况。
(二)在政治站位、服务意识上有欠缺。反思存在的问题,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缺乏全面、系统的理解和认识,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个区分开来”的精神实质领会得不深不透。同时,受繁重的审计工作任务影响,审计干部对政治理论学习被动学习较多,主动学习较少,完成学习任务较多,深入透彻的研讨不够,对审计项目也是被动服务多,主动服务少,缺乏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审计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三)在执行制度、务实创新上有欠缺。关于审计项目质量,《国家审计准则》有明确规定,各级审计机关也都有相应的制度办法出台,但对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缺乏强有力的督促检查,制度执行上存在差距。同时,在新时代,面对新的问题,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审计方式方法和审计监督手段方面有所欠缺,在审计工作谋划与创新方面不积极,改革创新的勇气不足。
(四)在整合资源、强化统筹上有欠缺。长期以来,审计监督任务繁重与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监督的质效。在审计业务范围上,“上审天、下审地、中间审空气”;在审计资源上,基层审计人员突出“三多”,老同志多、小同志多、女同志多;在人员统筹上,基层人少事多,分工不明晰,责任不清晰,借调抽调多。
三、提升审计项目质量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全体审计干部要认真学习审计署、省审计厅关于审计项目高质量建设的相关文件精神,充分认识审计项目高质量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深刻领会新时代审计项目高质量建设的标准和内涵。可通过强化项目质量检查和优秀项目评比,增强审计人员的质量意识,激发其更好地履行监督责任和使命担当。
(二)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强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充分学习《湖北省审计机关审慎评判改革发展新情况新问题等审计事项的实施办法》,不断更新工作理念,找准审计机关作为党的政治机关、经济监督部门和新时代审计监督职能的新定位,审慎评判地方改革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提升审计人员政治站位和服务意识,树立创新思维、服务发展思维。坚持审计业务会议制度,对审计情况集中审理,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实事求是地研判和处理审计发现的问题,更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三)进一步锻造业务素质。大力加强审计职业道德建设,严格按照《国家审计准则》规范执法,严格落实审计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执法决定审核三项制度,确保审计执法的准确性、严肃性和权威性。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建立常态化学习机制,在全局上下推行“全员讲学、案例评学、项目践学、培训促学”的活动,努力提升审计干部政治素养、业务技能和大数据审计思维。
(四)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强化审计质量贯穿审计全方位、全过程理念,将其落实到每一个审计项目的每一个环节。全面落实主审负责制。审计组长必须加强对现场审计工作的指导与监督,主动参与审计项目实施。项目主审加强对各类审计文书、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证据的审核复核;加强审理制度建设,确保审计执法各环节能有序运行并落到实处;抓好审计查出问题整改落实。审计组负责督促被审计单位及时上报问题整改纠正情况、尚未整改到位的原因以及后续整改措施。综合审理部门适时对审计查处问题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确保整改落实不打折扣。
(五)进一步搞好审计统筹。强化审计项目、审计组织方式“两统筹”。在审计项目计划上,以本级财政审计为统领,各专业审计服从服务于财政收支审计。以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为基础,以政策措施落实审计、专项资金审计为主线,以经济责任(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和政府投资审计为支点,与其他专业审计相融合、相联通、相结合。在审计组织方式上,增强“一盘棋”意识,实行全局统一调配、分类组合、分组实施。同时,采用综合报告、专项报告、审计要情等形式,提升审计成果层次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