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税收角度分析我省“南果”产业集群及出口平台发展状况
2020-02-22□
□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依托三大省级战略打造“南果、中粮、北肉”出口平台,实现富农增收,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此,税务部门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目标要求,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从税收数据分析“南果”产业集群和出口平台发展情况,提出推动“南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建议。
一、税收数据反映“南果”产业提档升级,积极向好
(一)从户数看,链条延长,主力凸显
金税三期数据显示,运城市目前果业产业集群户数为2551户,其中果品加工制造102户,果品购销534户,果品包装102户,果品贮藏181户,专业合作社1632户。果业产业链初具规模,专业合作社是运城果业产业集群的主力军。
(二)从增幅看,有所收窄,仍有亮点
2019年,运城市果业税收收入为3478.56万元,较2018年税收收入有所收窄,但果品购销企业税收收入增长了12.02%,果品包装制造业税收收入增长26.95%,果业专业合作社税收收入增长547.45%,成为果业税收增长的亮点。
(三)从地域看,带动效应,逐年递增
运城市以中条山为中心,带动百万亩“一山一岭”优质果品出口基地建设,为运城市果业带来活力。税收数据显示,运城市十三个县(市、区)苹果产业集群发展较好,尤其是万荣与临猗两县,2019年两县的果业产业集群税收收入分别为970.87万元和714.18万元,占全市果业产业集群税收收入的27.91%和21.3%。
(四)从出口看,退税增加,能力增强
2019年,运城市正常开展出口果品业务及申报退(免)税的企业有9户,其中,果品生产企业2户,果品购销企业6户,合作社1户。果品产业2019出口退税(免)额1002.36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退(免)税增加146.59万元。
二、新冠疫情下的“南果”产业困局尤在,危中有机
(一)国外需求端,订单减少,销售下降
受新冠疫情影响,运城市苹果出口订单规模收缩,取消订单情况也增多。2月份,运城市芮城县果品出口企业没有发货量,3月份少量发货,4月份彻底停发,仅芮城县晟博果业有限公司就比上年同期少出口35柜,营业收入减少415万。一季度,运城市仅有2户企业发生出口退税交易,出口退税额较上年下降了23.14%。
(二)果业供应端,成本增加,利润减少
疫情中果业产业链受影响较重的一环是果库。一是成本增加。苹果出库速度减慢导致电费增加,招工难导致每柜人工费用较去年同期增加了2万元。二是收入减少。国外苹果价格每公斤较去年同期下降0.1元,出口转内销,存在果品规格与国内市场需求差异,销售收入下降。三是现金流减少。国外回款困难,企业现金流减少,还款能力减弱,贷款延期,利息费用增加。一季度,运城市果品企业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销项金额为3.73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871.11万元。
(三)借助互联网,电商模式,化危为机
运城市大力倡导发展的“前店后仓”果库+电商模式,在此次疫情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农户、果品购销企业以自有果库为基地,通过果品网上销售平台,促进了果库(果品购销企业)+网上销售(电商)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如临猗县御品一园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在这次疫情中,通过互联网平台,抓住线上销售有利因素,一季完成销售4423.06万元,是上年同期(0.92万元)的4755倍,与该县未通过线上销售的果商相比,销售收入遥遥领先。
(四)抓机遇自救,优化布局,稳定出口
危与机同生并存,运城市一些果品制造企业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积极自救,与客户沟通改港口、协商延期执行订单,将订单向疫情较轻的国家布局;同时抢抓机遇,在国家高速公路免费,油价下调,国内运输成本下降情况下,大批量的将货物先行运抵港口,协商提前船期,减少销售费用的同时提前锁定订单,有效地稳定出口。如运城市永济安德利果蔬汁有限公司截止5月底,出口销售收入较去年同期增加59.5%;出口退税较去年同期增加4.2%。
三、后疫情下“南果”产业发展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南果”产业集群税收贡献度不高
2019年,运城市果业税收收入为433.05万元,与第二产业果品产业集群税收收入汇总计算为3045.47万元,仅占运城市税收收入的0.021%。同时,2019年果业减免税收3355.63万元,免征的税收与入库的税收基本持平。国家实施的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为“南果”发展减轻了负担,注入了动力,提供了“真金白银”的支持,但也凸显出“南果”税收规模仍然较小,尚需进一步做大做强。
(二)“南果”产业集群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
果品加工制造业是运城果品产业集群的重要力量,近几年运城市重点果品加工企业的税收收入却一路走低,说明其抵制市场风险能力有待加强。运城市果品包装业、果库以小规模企业居多,受资金、用工等因素影响,经营负担重,产能利用率较低。大中型果汁加工企业以汇源果汁集团和中鲁集团为主,受集团总部决策以及国际市场环境影响,对当地税收贡献起伏较大。尤其是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保障果业产业链条的市场主体顺利运行责任较重。
(三)“南果”出口平台支撑度不广
2019年,运城市正常开展出口果品业务及申报退(免)税的企业有9户,较2018年户数减少了2户,仅占果品产业户数的0.35%。说明我省相对成熟的果品出口企业不多,相当一部分果品出口企业采取代包装加工方式,通过“贴牌”方式出口产品,大部分企业各自为战,未形成产、加、销一条龙的生产经营模式。
四、促进“南果”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建议
(一)政策赋能,守住“六保”底线,带动“南果”产业发展振兴
建设政府担保或补贴机制,为“南果”加工企业和出口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或财政补助。推进果文旅融合发展,以特色优势为引领,挖掘果业文化内涵,延长“南果”产业链、价值链。推动果业产业新业态转型,实施“万人村播”培育计划,带动“南果”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数字赋能,依托“一带一路”战略,做强“南果”产业出口平台
数字赋能,发展智慧果业,利用“一带一路”优势,优化出口布局。为“南果”出口企业搭建农产品出口信息网,推动跨境电商综合实验区建设。建立“南果”种植、贮藏和销售大数据库,拓展物联网与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把“南果”出口平台建设成为全国综合果品贸易出口平台。
(三)税务赋能,推动“复商复市”工作,促进“南果”产业提档升级
税务部门支持果品企业疫情防控,精准对接果品制造与出口企业,开展网上退税、网上咨询服务助力企业“复商复市”。落实涉果产业的减税降费政策,加大对“南果”果业产业集群和果业出口的支持力度,为全省果业提档升级、建设山西优质农业做出税务部门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