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财政IT运维管理
2020-02-22□
□
随着财政改革的不断推进,财政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财政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与财政业务深度融合,有力支撑了财政改革与管理。如何保障财政信息化系统高效稳定运行,发挥财政作为国家经济支柱的支撑能力作用,IT运维管理尤为重要。
一、IT运维管理是财政信息化的内在要求
IT运维管理是一套通过服务级别协议保证IT服务质量的协同流程,融合了系统管理、网络管理、系统开发管理等管理活动以及变更管理、资产管理、问题管理等流程的理论和实践。它以流程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通过整合IT服务与组织业务,提升IT运维管理的能力和水平。IT运维管理体系建设,对于财政加强网络及信息化系统运维管理,提高技术服务水平和能力,充分发挥财政信息化的作用,十分必要和迫切。
(一)IT运维管理是财政信息化必然要求
财政信息化经过多年建设与发展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信息化与财政业务深度融合。财政信息化涵盖了预算管理、国库管理、非税收入管理、会计管理、会计核算等各项核心业务系统,为财政改革与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财政改革与管理对财政信息化提出了更高要求。二是财政信息化覆盖面广。财政已建成纵向广域网、横向城域网以及各级财政门内部的局域网,业务与网络覆盖了各级财政部门、各级预算单位、执收单位、银行等,涉及面宽、应用范围广、用户量大。三是财政信息化规模大。财政信息化涉及机房环境、网络、安全、服务器、数据库、存储备份、中间件、应用系统及客户端等软硬件设施,系统越来越复杂,运行维护管理难度不断加大,面临的风险日益显现。财政信息化上述特点要求,在搞好网络及信息系统建设的同时,必须规划建立IT运维管理体系,治理好已建成的网络及信息系统,及时解决系统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和故障,确保信息化系统高效稳定运行。
(二)IT运维管理是提升财政信息化运维水平的手段
目前,财政IT运维管理还处于初级阶段,仍然是分散、人工、被动和低效的模式,难以满足财政信息化发展要求和实际需要,离财政改革与管理对信息化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科学规范、行之有效的IT运维管理体系,转变运维管理方式,规范运维管理流程,强化技术手段,以提升运维管理水平和能力。
(三)IT运维管理体系建设是发挥财政职能的重要保障
信息化“三分建设,七分管理”,信息化的作用和效益主要体现在建设后的运行维护阶段。财政信息化经过多年建设已经形成较大规模,其作用和效益日益显现,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通过信息技术与财政业务的融合,支撑和促进财政改革,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和能力,强化资金监管,增加预算执行的透明度,实现对财政资金运行的动态监控,提高预算执行管理的效率和监控水平,确保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为财政经济预测分析、政策研究和宏观决策提供有力支撑。通过建立IT运维管理体系,可以规范和加强IT运行管理,提高IT运行和服务水平,从而保障网络及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确保财政业务工作正常开展。
二、IT运维管理的目标与任务
(一)IT运维管理的目标
其目标是树立面向财政业务服务的IT运维管理理念,转变IT运维管理方式,实行集中统一的IT运维管理模式,健全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流程,强化技术手段,提高IT运维管理水平,实现对网络及信息系统的实时监控和动态管理,有效防范和控制系统故障和风险,保障网络及信息系统稳定运行,确保财政业务工作正常进行。
通过建立IT运维管理体系,实现“五个转变”:建立集中统一的IT运维组织管理模式,实现IT服务由分散管理向集中管理转变;建立体系化的管理制度和绩效考核指标,实现IT运维由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变;建立规范标准的IT运维管理流程,实现IT运维由职能管理向流程管理转变;建立统一的用户服务窗口,实现IT运维由无序管理向有序管理转变;建立先进、实用、高效的IT运维管理平台,实现IT运维由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转变。
(二)IT运维管理体系架构
根据IT运维管理理论、方法和标准,按照财政信息化“一体化”建设指导思想,规划建立一套科学合理、规范实用的财政IT运维管理体系,包括组织管理模式、制度规范和技术支撑三个层次。组织管理模式层主要为IT运维管理体系正常运转提供组织保障,确定IT运维管理方式和组织机构,划分任务、角色与岗位,合理配置IT运维管理资源,建立集中统一的IT运维管理机制;制度规范层主要为IT运维管理体系正常运转提供制度规范保障,明确IT运维管理的行为准则和工作程序,建立评价考核指标;技术支撑层主要为IT运维管理体系正常运转提供技术支撑,实现流程执行和管理控制、业务服务管理以及对IT基础设施与应用系统的集中监控。
(三)IT运维管理主要任务
技术支撑层。包括展示、流程及业务服务管理、集中监控三部分。其中,展示部分包含用户服务网站和统一管理门户,主要为业务人员提供服务请求界面,为技术人员提供体系运行管理界面,在服务管理界面上实现运维统一管理和信息展示。流程及业务服务管理部分包括流程管理平台、业务服务管理子系统和共享支持子系统,在集中运维管理模式下,实现流程执行和管理控制以及业务服务管理。集中监控部分包括集中监控管理平台和技术支撑管理子系统,通过监控工具实现对IT基础设施与应用系统的实时监控。
制度规范层。为了规范和加强IT运维管理,增强工作的协调性和管理的有效性,参照国际标准(ISO20000),结合财政实际和管理需要,逐步建立健全IT运维管理制度规范,包括管理制度、管理流程、绩效考核。管理制度是IT运维管理体系的重要制度保障,包括IT运维管理总办法、分办法、实施细则与操作指南、配套表单四级。管理流程是IT运维管理体系正常运转的重要管理规范,IT运维管理流程分为服务支持和服务提供两部分。绩效考核是IT运维管理体系见成效的重要手段。
组织管理模式层。根据财政实际需要和信息化发展,逐步建立健全与集中运维相适应的组织机构,成立IT运维管理领导机构,加强IT运维管理的决策领导和组织协调;优化IT运维管理执行机构,进一步理顺关系,明确职责分工,优化机构设置,建立统一的服务窗口,强化技术服务力量,实现IT运维集中统一、协调高效管理。
三、IT运维管理体系建设的过程管理
IT运维管理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规划、重点突出、分步实施、逐渐完善。根据财政现实情况和实际需要,科学划分实施阶段,合理安排实施内容,逐步建立和完善IT运维管理体系。在组织管理模式方面,应根据能力成熟度发展规律,采取从“面向流程”到“面向服务”再到“面向业务”的策略;在制度规范方面,应根据管理现状和发展需求,采取总体规划、分级制定、逐步完善的策略;在技术支撑方面,采取总体规划技术架构、重点实现核心功能、逐渐完善整体功能的策略。
一是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组织管理是IT运维管理体系成功建设的重要保障。财政IT运维管理体系建设要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统一推进,加强项目组织管理,明确职责分工,密切协作与配合,形成合力。
二是统筹规划、整体设计。统筹规划是IT运维管理体系成功建设的必要前提和重要基础。IT运维管理体系建设涉及技术和管理诸多方面,要在充分调研、梳理需求、评估分析的基础上,做好总体规划和整体设计。合理界定目前财政IT运维管理能力和成熟度级别,并对财政IT运维管理体系建设提出目标能力和成熟度级别及改进建议。在此基础上,统筹规划财政IT运维管理体系,整体设计组织管理模式、管理制度规范和技术支撑系统。
三是遵循标准、切合实际。遵循标准是IT运维管理体系成功建设的基本要求。一方面,要遵循IT运维管理标准,充分学习借鉴国外优秀成果、成功经验和最佳实践,以指导和规范建设与管理;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体制、文化背景、信息化程度不同,因此在规划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我国国情和财政实际需要,将国际标准与我国国情和财政实际需要紧密结合,实现国际标准本地化、具体化。
四是分步实施、稳步推进。分步实施是IT运维管理体系成功建设并取得实效的有效途径。既要统筹规划、整体设计,明确总体目标和建设内容;又要按照轻重缓急、急需先上的原则,重点突出、分步实施,优先实施财政迫切需要建设的重要内容,着重解决当前IT运维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在取得实效的基础上,稳步推进。首先,着重实施流程管理平台,建立统一对外的服务台和共享支持子系统,实施集中监控管理平台及技术支撑管理子系统,配套制定有关管理制度和规范。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应用,根据财政业务发展和IT运维管理成熟度,进一步完善已实施的系统,拓展新的建设内容,健全管理制度与规范,持续改进、优化和完善IT运维管理体系,确保IT运维管理体系不断适应财政信息化发展需要,更好地满足财政改革与发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