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水磨头村:财政帮扶叩开“幸福门”
2020-02-22□
□
水磨头村,地处平遥县丘陵地区的一个不出名的小山村,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帮扶单位——平遥县财政局携手村支“两委”,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贯穿其中,开出了物质与精神生活融合发展的“幸福花”,叩开了“幸福门”。如今的水磨头村,在平遥县可是火起来了。
道德评比树典范 素质高起来
“现在干啥都可起劲儿了,家里的洗衣液、毛巾都是我在‘道德超市’用积分兑换的,感觉挺开心也挺自豪。”村民满脸自信地讲述着自己的真实经历。
2019年8月,由水磨头村“两委”和县财政局驻村工作队共同筹建了平遥县首家“道德超市”,在全村开展家庭道德积分活动,深入推进“精神脱贫”,引领乡文明风。“道德超市”由村党总支管理,并成立专门的积分评定小组,每月对每个家庭进行评分。每月25日根据评分建立积分档案、兑换物品,年底对全年累计积分前10户进行通报表扬,给予物质奖励,营造“比学赶超”的氛围。
“道德超市”通过以分换物的形式奖优惩差,让村民的道德建设有“镜子”可照、有“尺子”可量、有“标杆”可比,使群众满意度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村民自治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创新协作谋发展 产业强起来
在水磨头村的村委大院里,村民们正在紧锣密鼓地对中药材进行初加工。他们将合作社运来的黄芪、柴胡进行分类、剪切、扎把、包装,个个干劲十足,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车间里散发的阵阵药香传递着新时代文明实践带来的新面貌、新气象。
今年,在县财政局的协调和支持下,水磨头村克服疫情影响,建立了“党支部引领+公司带动+贫困户增收”的新型帮扶模式。晋伟中药材合作社和村委达成合作协议,在村里设立了“扶贫车间”。合作社向村内提供柴胡和黄芩,并指派技术人员对村内务工人员进行培训,在村内建起一个中药材初加工点。“给我们找到这样的工作,能挣不少钱,干了有十多天,挣了700多块钱,满意,非常满意。”建在家门口的“扶贫车间”,不仅对中药材种植户的药材出售提供了帮助,还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村民足不出户就能就地致富。
村“两委”计划与中药材合作社开展更深入的合作,依托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不断丰富“扶贫车间”内涵,尽可能扩展“扶贫车间”的功能,创新运作模式,开启新时代实践发展新征程,帮助贫困群众打开更广阔的致富门路。
活动开展扬新风 民风淳起来
“以前,大家大都各忙各的,村里的文化活动也很匮乏。现在,借助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力量,村里的文艺队伍又活跃起来了。农闲时,大家就聚在一起唱歌、跳舞,日子过得好着呢。”村民刘天花说。逢年过节,村里的文艺队伍就来给村民表演节目,让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愈加丰富。
除了休闲娱乐、表演节目外,乡村大舞台也成为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村民合力把乡村大舞台打造成新媒介、新平台,让村民自编自演文艺节目,宣传移风易俗新风、弘扬传统文化等,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现代文明的风采。
水磨头村还组织开展了“最美家庭”评选活动。围绕“尊老爱幼、科学教子、睦邻友好、勤俭节约、保护环境”等目标,充分发挥“最美家庭”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村民树立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和尊老爱幼的良好村风民俗,建立文明乡村。唱响新时代文明实践主旋律的同时,为乡村文明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