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弄赛嗨”的帮扶功能及范围拓展
2020-02-22张新立中共云南省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委宣传部
文 张新立 中共云南省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委宣传部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省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积极探索边境治理新途径,因势利导,着眼于提高各族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和内生动力,把“宾弄赛嗨”民族团结互助机制作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狠抓“宾弄赛嗨”之间“生产互帮、生活互助、经济互通、文化互融”的团结因素,采取“政府搭台,群众唱戏,情感联系,社会受益”的模式加以规范,推进脱贫攻坚、民族团结良性互动。
“宾弄赛嗨”互帮互助内涵。“宾弄赛嗨”系孟连傣语,意为没有血缘的兄弟姐妹,傣族与周边其他民族在日常生活中结交的“没有血缘但像兄弟一样的朋友”,是孟连各族群众团结互助的优秀传统形式。一是生产上互帮。勐马镇勐马村小寨组傣族组长波窝嫩家,生活条件相对较好,家里耕牛多,但劳动力不足。为解决这一难题,从2010年开始,他便把自家的8头牛送到本村贺莫小组的拉祜族“宾弄赛嗨”扎体家帮助饲养,生了牛崽两家人进行分配。几年来,扎体家靠养牛分成,滚动发展,至今已获利3万余元。在孟连县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攻坚进程中,随处可见这种各民族间朴素的生产互帮现象。在生产互帮中,各民族对共同摆脱贫困、共同勤劳致富,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体会,更加坚定了“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二是生活上互助。富岩镇芒冒村芒告一组有11户佤族群众,芒告二组有28户拉祜族群众,两个小组共同居住在一座山梁上,中间一条水泥路将彼此分开,但平时大家互相走访串门,有事互相帮助,亲如一家。在边境民族特困地区农村安居工程建设中,芒告一组11户建房户、芒告二组18户建房户,无论哪家建房,都是你帮我、我帮你,哪家没有宅基地,就相互用茶地调换,确保了安居工程建设顺利推进。现在,芒告一、二组群众已经乔迁了新居,整个寨子的人居环境得到提升。孟连县各民族“宾弄赛嗨”之间,在生活互助中,互通了有无,交流了思想,沟通了感情,整合了有限的脱贫资源,形成了“众人拾柴火焰高、齐心协力奔小康”的生动局面。三是经济上互通。景信乡景冒村傣族村民召保有“宾弄赛嗨”8户,其中拉祜族3户、傣族5户。在景信乡招商引资引进砂仁种植项目后,召保成立了孟连成盛砂仁农民专业合作社,多次将砂仁定植、施肥、病虫害防治、修剪、采果等技术手把手地教给“宾弄赛嗨”们,提高了砂仁产量,增加了村民收入。全县上下形成了以点带面、互促共进及各民族共同发展的生动局面。四是文化上互融。景信乡糯各村芒庄村民小组有42户群众,各民族通婚的就有21户,傣族群众会讲拉祜语,拉祜族群众会讲傣语,很好地实现了语言交流和文化交融。文化互融加强了各民族彼此沟通联系,促进了文化互融,各民族文化在交往中得到了传承和升华。
拓展“宾弄赛嗨”互帮互助范围。2018以来,通过孟连县的探索实践,“宾弄赛嗨”将原来民间“人帮人、户帮户、民族帮民族”的互帮互助关系,升华为普洱市“县际互帮、东西互助、城乡互联、干群互系、村组互包”的新型模式。普洱市也由此推出了强化县际“宾弄赛嗨”统筹力、增进东西部“宾弄赛嗨”协作力、凝聚城乡“宾弄赛嗨”同心力、淬炼干群“宾弄赛嗨”战斗力、提升村组“宾弄赛嗨”组织力五项措施,拓展“宾弄赛嗨”的探索实践。在普洱市的澜沧、墨江、景东等县,活跃着一支特别的队伍——“宾弄赛嗨”指导组。指导组从先行脱贫摘帽县的有关行业部门、脱贫攻坚指挥部、乡村干部和第一书记中抽调98名精干力量组成三个“宾弄赛嗨”互帮互助指导组,分别由市级领导带队指导“宾弄赛嗨”未脱贫摘帽县,使县际间互帮互助,齐心协力决战脱贫攻坚。作为县际互帮的主要载体,“宾弄赛嗨”指导组围绕贫困退出指标,帮助兄弟县分析薄弱环节,找准工作短板,形成问题清单,提出工作建议,帮助协调施工队,整合工作力量推进安居房和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各县(区)团结一心战贫困的良好氛围。在推广“宾弄赛嗨”中,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以村民小组为单位,以小组内5户农户为基本元素组建1个互助小组,由能够带头发展、带领团结、带动致富的人担任互助组小组长,以现有优势产业为依托,突出生产互助、生活互助、公益互助、文明互助等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内容。在东西部扶贫协作中,“宾弄赛嗨”展现出独特魅力。普洱市按照“中央要求、单位所能、当地所需”原则,积极加强与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宝武集团、中国旅游集团和浙江大学5家中央定点扶贫单位及上海黄浦区和金山区2家东西部扶贫协作单位沟通协调对接,结成“宾弄赛嗨”关系,推动定点帮扶和东西部扶贫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