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具有云南特色的产业发展之路
2020-02-22郭树华云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文 郭树华 云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裴 璇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
俞佳立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
品牌响,则产业兴,产业兴,则经济兴。云南的经济结构经过近几年的调整已经从优化结构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不断转型升级的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走好具有云南特色的产业发展之路,要深入学习贯彻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云南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开拓新的经济发展路径,培育新动能,实现质量、效率、动力齐变革,紧紧依靠实体经济建立具有云南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优化八大产业结构,以集群化实现产业强省
“两型三化”发展确立,破解产业升级难题。全面分析云南经济发展遇到的瓶颈和阻力,旨在梳理未来产业发展方向。依据云南省区域特色优势,确立走“两型三化”的产业发展路线。“两型”指的是向开放型、创新型方向发展;“三化”指的是向绿色化、信息化、高端化方向转型发展。通过构建“传统产业+支柱产业+新兴产业”迭代产业体系,将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旅游文化产业、信息产业、物流产业、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新材料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食品与消费品制造业等八大产业作为未来五年云南省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云南省坚持“两型三化”产业发展的经典案例当属昆船5G应用创新实验基地,该基地作为云南省首个智能制造5G应用创新实验基地,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昆明船舶设备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三家单位在2019年8月联袂打造。
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现代产业发展组织形式最为主要的就是产业集群,在地区经济发展以及国际竞争中,产业集群成为主导与战略性力量。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张晓波认为,中国工业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产业集群,产业集群除了降低初始创业资金的门槛外,还有三方面好处:第一,技术便于模仿和学习,进入壁垒较低;第二,靠近市场,降低营销成本;第三,在制度不健全时,扎堆可以增强抗拒风险的能力。云南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进军进程中,需要不断提升自身产业集群竞争力,在巩固和提升房地产、烟草等传统产业的同时,要重点培育先进制造业、文化旅游业、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等若干万亿级产业以及绿色能源、数字经济、生物医药、新材料等若干千亿级产业,搭建起特色鲜明、技术先进、绿色安全、动态迭代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提升产业集群创新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云南省若干万亿级和千亿级产业的培育要形成创新网络,围绕技术、制度、管理、市场、文化进行多维创新,协力创新的同时也要关注知识产权的保护。产业—项目—市场主体三者呈现闭环式关系,政策的最终落地受益者属于企业端,骨干企业和中小科技企业要形成自身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重点州(市)和重点园区因地制宜先行试点、突出特色,产业政策的制定要有普惠化和功能性倾向。同时也要继续巩固房地产、烟草等传统产业,使其稳健发展。让产业集群的成本节约效应、合作效应、创新效应、“追赶效应”和“拉拔效应”、区位品牌效应等经济功效充分释放。
以政策组合拳支撑作为保障。省级财政设置专项资金助力云南特色产业发展,这同时也是对社会资本的鼓励和引导。PPP助力“八大产业”建设,来自财政部PPP综合信息平台的数据显示,总投资额约为11285.96亿元。2019年第二季度结束,其中有53个项目涉及重点发展的八大产业,约占管理库项目总数的12%,这些项目的总投资额约为534.50亿元,约占管理库项目总投资额的5%。资本市场政策利好不断涌现,2019年岁初,云南推出上市三年倍增行动。省政府于2019年1月21日印发《云南省推进企业上市倍增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云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云南省财政厅在2019年7月16日公布《云南省资本市场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这些政策的出台引导云南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有利于解决云南资本市场存在的深层次矛盾问题,满足持续增加的市场主体对直接融资规模不断扩大的迫切需求。
深化“三张牌”内涵,不断完善绿色产业体系
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能源牌”“绿色食品牌”“健康生活目的地牌”是云南经济发展的新维度。“三张牌”是云南对中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有力践行。这“三张牌”都与绿色生态有关,八大重点产业快速发展的突破点也是这“三张牌”,可见是从云南实际出发,相互关联,符合区域未来发展需求的。从提出到目前约两年时间的打造,云南省的绿色产业体系建设成效明显。
发展品牌经济。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认为品牌经济已经成为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品牌经济作为市场经济的一种高级形态要加快建设。可以从“微笑曲线”理论视角来进一步理解发展品牌经济的价值。通常认为微笑曲线的中间区域代表的是制造环节,在整个产业链中,这部分的附加值最低,当前制造阶段产生的利润低。而附加值最高的地方体现在曲线的两端,左侧代表设计研发,右侧表示销售影响环节。微笑曲线的两侧是未来产业的发展走向,往左端发展表现为加大研发力度,向右端发展表明应需多在营销与服务上面下功夫,满足客户的多元需求。云南产业资源丰富,特别是原材料资源富饶,但云南的大多数产业具有产业链条短,经济附加值偏低,品牌创建力度不够、品牌经济效应显现不出来等特征。云南只要打造好世界一流的这“三张牌”,在以客户为核心的基础上提高营销水准和提供优质服务,产业发展的聚焦点就会移动到“微笑曲线”的后端位置,此时云南品牌产品就会在国内外消费者心里形成“存在感”,市场占有率会得到快速扩大。应抓住“一带一路”建设机遇,推进云南绿色产业品牌进入国际化梯队,学习国际成功经验,明晰自身“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产业—品牌经济”的发展路径。
吹响绿色食品牌集结号,打造“高原特色、生态精品”。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也是有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实施,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需依赖让其走产业组织化、规模化、市场化路线。随着《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创建“一县一业”示范县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指导意见》的出台,各州(市)需要结合自身区位特色优势,做好引领、服务工作。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的思路来实施政府与企业的联动,积极“走出去”进行品牌推广,可以去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等一线城市开展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推介活动。
旅游环境得到综合整治,全力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云南旅游市场经过两年多的综合整治,全面开展整治乱象、智慧旅游、无理由退货的“旅游革命三部曲”,实现了秩序根本性好转。云南旅游模式正在发生改变,由观光游、过路游发展升级为“一部手机游云南”的智慧旅游和“康养+旅游”的深度游模式。根据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七彩云南最终要进入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序列,意味着云南人自己的健康生活水平要得到改善,这样才能不断向外提供优质的健康生活服务,顺应不断发展的市场需要,以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健康生活,云南给你”的目的。
能源产业已经成为云南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云南能源产业增加值预计到2020年可以达到1400亿元,能源排在推动云南经济增长产业排名的首位,成为全省第一大支柱产业。“西电东送”100%为清洁电力,截至目前云南已累计输送电量超9000亿千瓦时。
有效融合数字经济,催生发展新动能
底层技术逐渐成熟。数字经济通常也被称为网络经济或者互联网经济。随着数字经济底层技术适用范围的不断发展扩大,融合更加深入,生态正在逐步完善,主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区块链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互联技术、物联技术、安全技术等前沿技术。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之后的第三种经济形态,正所谓大智移云时代的到来,发展数字经济对于云南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厘清数字经济内容。结合云南省数字经济发展的现状与需求,云南数字经济主要包括资源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治理数字化、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数字枢纽等五方面的内容。资源数字化(数字信息资源)主要体现在少数民族文化数字化、动植物资源数字化、服务资源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数字产业增加值)围绕基础电信业务、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产业;产业数字化(数字技术对其他产业的贡献)既ICT投入在农业、工业、服务业中的贡献;治理数字化(数字技术在治理中的应用)包含党政企治理模式创新、平台经济的制度环境、政府管理的协同机制、互联网平台企业自治体系。最终分别实现资源可识别、传递、浏览,生产力升级换代,生产关系结构优化,政府治理能力提升。
数字经济是云南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动能。2018年,云南数字经济规模在全国排名第20位高于GDP第21位排名,云南数字经济总量为4068亿元,数字经济在GDP中占比约为22.8%,其中基础部分(数字产业化)是278亿元,融合部分(产业数字化)达到3790亿元。对比2018年全国数字经济规模31.3万亿元,云南的数字产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云南目前已经初步建成特色突出、优势互补的数字产业空间格局,其中昆明市、丽江市、玉溪市、曲靖市、保山市、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均有分工规划。应积极推动数字技术与商贸、农业、工业、民生服务等传统产业融合创新。已经实现“一部手机游云南”,打造全域智慧旅游,“游云南”APP于2018年6月1日正式上线,围绕七大体系,打造全省统一的旅游大数据平台。
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进全省资源数字化建设,特别是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大数据产业、互联网产业、人工智能,实现高原农业、能源数字化转型。建立数字经济智库,云南大学已经成立云南数字经济研究院,发挥智库建言献策作用。精准引才引智,做好新技术与产业发展动向培训工作,定期举行论坛以及研究报告的编制,做到行业前沿发展信息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