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微时代背景下民办高校意识形态建设
2020-02-22黄富国
黄富国
(广西外国语学院,广西·南宁 530222)
我国民办高校普遍存在师资力量薄弱、办学经费不足、管理不规范等现象。而且,由于民办高校执行的是董事会领导下校长负责制,党委权限相对比较小,有些学校党委还能管管学生思政工作,有些学校党委形同虚设,并无实权。所以民办高校意识形态建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值得教育管理者思考。
一、民办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现状
(一)广西民办高校意识形态现状分析
在意识形态方面,从建国以来,可以说是水深火热,西方国家的敌对势力始终把我国高校作为其的重点攻克目标,他们对我们大学生和知识分子靠的是重点拉拢,在思想上不遗余力地渗透,他们不断推销所谓民主制度和西方的所谓普世价值观。广西地处东盟边境,有一千多里国境线,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深入,高校教育教学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同时,境外敌对势力针对高校进行意识形态渗透活动也日益增多。包括:一是境外的非政府组织通过学术交流、项目合作、奖助学金等形式,在各方面加强渗透。二是境外所谓基金会进行赞助的课题往往与政治有关,有些境外资助的方式还比较隐蔽,带有很大欺骗性。三是个别老师受西方思想蛊惑,在课堂上散布违反四项基本原则的不当观点。
(二)民办高校易成敌对势力意识形态渗透的突破口
民办高校由于与普通高校体制不同,执行的是董事会领导下校长负责制,党委权限比较小,有些学校党委能管管学生思政工作,有些学校党委形同虚设,并无实权,其意识形态建设还存在很多不足:意识形态工作主体地位和意识形态教育团队建设缺失、网络舆论阵地建设虚无、思想多元化对主流意识形态产生严重冲击等等,以上不足导致了教职员工和学生受到诸如各种社会思潮的侵蚀,部分意志不坚强的师生理想信念丧失、道德规范沦丧、价值追求偏差等,特别是微博、微信、QQ等通讯工具被坏人广泛利用传播负能量,产生严重的后果。
二、民办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性
(一)民办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意义
民办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作为民办高校,在国内外形势日益复杂化的今天,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工作的显得越来越紧迫,民办高校不能成为资产阶级自由化中国的突破口。从高校安全预防体系的角度来看,搞好意识形态建设,将会反作用于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从与政治安全、文化安全以及舆论安全的关系来看,意识形态安全与之紧密相关。立足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进行整体审视,把握思想脉搏,发现主要问题,引导广大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与社会主义一致价值观。只有搞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我们才能抵御“西化”与“分化”,反演变、反渗透,这才能全面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这也是培养国家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确保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长治久安,确保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需要。
(二)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事关立德树人的根本问题
高校是人才汇集之地,我们国家将来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意义的伟大斗争,要在不久的“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是教育工作者首当思考的核心问题,这关于教育的本质,关乎教育的成败。
如今,中国社会处在各种调整转型的关键时期,出现了各种社会矛盾的相互叠加,在思想文化上和利益诉求上呈现多元化,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其实高校本身也是社会的一部分,各种社会矛盾和各种社会问题同时也反映到高校老师和学生的思想上,各种社会心态、社会舆论、社会情绪、社会思潮以及一些歪风邪气,都对广大大老师和学生的思想、行为带来影响和冲击,甚至导致部分青年学生走上相反的方向。然而,目前我国高校尤其是民办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还有很多不足,比如在思想上,有的领导干部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理解不到位,显得漠不关心、采取事不关己的态度,他们总认为那是党委的事。他们热衷专业研究而忽视思想教育;另一方面,有的高校对思想理论建设重视程度不足,他们很重专业建设和教学,看轻思政教育;在有些学校,思政课教学教材、手段、方法严重落后;有的高校党组织缺乏阵地意识和担当精神,对错误思潮疏于鉴别、不敢斗争,等等。
作为教育工作者,对于以上状况,决不能掉以轻心,高校思政教育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必须设法改进高校思政建设的主渠道,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民办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面临的多重挑战
(一)微时代背景下意识形态建设面临困惑
如今,大学生时时处处离不开手机,他们对外获取信息的渠道基本都通过网络。由此,作为信息时代的原生住民,他们的思想深受网络上各种意识形态的影响,而且往往不能辨别是非。这给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另外,全球经济一体过程中,西方文化不断渗透;市场经济深入发展过程,社会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加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教、学的矛盾;在校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意识淡化等,这些都是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意识形态安全方面之威胁。
(二)“95 后”大学生个性突出导致传统教育失灵
当前,95 后大学生作为一个人格独立、个性解放,行为独特的群体,他们对高校思政教育普遍存在着一定的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他们喜欢自媒体、喜欢游戏、喜欢一切的事务,他们片面认为意识形态是洗脑教育,认为意识形态教育空泛乏味,意识形态理论遥不可及、与己无关,这给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四、关于民办高校学生意识形态建设的思路
(一)建立健全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机制
民办高校首先要完善党的领导机制,成立学校党委和二级党总支或支部,党委和总支(支部)要有一定权限,能参与思政课程建设和辅导员队伍建设,真正能左右学校意识形态教育。同时,党委要定期组织党员、预备党员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充分发挥党的政治核心作用,确保党中央的方针、政策能落实于高校教育教学当中。
另外,现在高校中,往往都成立有学生会、学生党支部、大学生事务中心、易班学生工作站、各种社团(专业社团)等各种学生组织,这些学生组织都有不错的群众基础。他们是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与自我提高的重要平台,它们其实同时也是联系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平台。学校应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宣传与引导作用,努力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促使其通过自我管理,提高自身的思想意识形态,树立起更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切实提高思政队伍的整体水平
民办高校思政队伍包括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由于体制原因,这两者数量和质量都有待提高。从数量来看,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还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即:思政课教师1:500,辅导员1:200。有些民办更低得离谱,如笔者调查广西某民办高校,其辅导员生师比居然高达1:500!从质量上来看,民办高校教师普遍年轻,很多刚毕业就走上讲台,其知识底蕴不足,经验欠缺。为了进一步加强意思形态建设,民办高校首先要努力提高教师的数量,力争数量接近国家标准,同时加强专业学习和业务提升,力争思政队伍从量变尽快到质变。
(三)教育为本,德育为先民办高校的思想意识形态教育过程中,领导要端正:“教育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改变传统的“重技轻德”的教育模式,把对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并将其贯彻落实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个过程中。能制订出一整套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其他任课教师在专业教育的同时重视意识形态渗透,坚决杜绝个别教师违反意识形态规范的现象。“教育为本,德育为先”这个口号已经宣传了很多年,可是高校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多少体现,是因为高校领导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到德育的重要性或者认为德育的教育并不需要长期的训练,所以端正领导的观念任重道远。
(四)意识形态建设应顺从互联网的发展
近十几年来,互联网超速发展,全社会各个层面都受到冲击,有积极功能的一面,这是所有人都看得见的。同时也带来一些消极因素也就是互联网对意识形态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挑战,随着微博、微信等新社交工具的全面普及,网络进入自媒体时代,已成为高校师生获取信息的最主要渠道、是高校师生表达思想言论和娱乐交友的最重要途径。据有关权威数据统计:我国高校98.5%的学生每天用手机上网,45.2%的学生经常在网上发表自己的观点,73%的学生加入了各类网络群组,他们是网络原住居民,学习在网上、生活在网上、工作在网上,网络生存已然成为常态。然而,作为高校管理者,很多人对于如何在互联网背景下管控学生缺乏必要手段,总是用传统思维看现在的学生,用传统方法管理现在的学生,于是出现很多问题和矛盾,导致老师不理解学生,学生不理解老师,不理解学校的怪现象。
青年学生在网络上的行为并不都是正面的,他们有的沉迷于网络游戏;有的搞网恋不能自拔;更有甚者,有的热衷在网上表达诉求、宣泄负面情绪,传播不良信息;有的学生受到蛊惑,被敌对分子利用,成为敌对分子的工具,他们喜欢热炒一些社会热点,惟恐天下不乱。
我们面临的这些挑战,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整个网络管理手段缺乏的因素,也有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本身薄弱的原因。意识形态工作是做人的思想工作的,应该是人在哪儿,重点就在哪儿。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集中地,应该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资金投入,提升管理方式和方法,牢牢掌握网络思政的主动权。
高校尤其是民办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复杂性,我们要清醒意识到,我们需要始终牢记高校党委的首要政治责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许旁落,确保高校始终沿着正确的办学方向健康发展。
五、结语
总之,在我国的民办高校中,由于党委作用比较有限,相当一部分学生处于一种淡化主流的意识形态中。加强对大学生意识形态的正确引导与教育,不但能够促进大学生自身发展,也能促进民办高校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对民办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视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接班人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