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创”背景下艺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困局与破解

2020-02-22解恒岩褚丁庆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艺术院校双创教育

解恒岩,褚丁庆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a.学生处;b.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济南 250300)

2010年5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创新和创业教育已经成为高等学校重要教育内容。各高等学校纷纷从课程体系、学业考核、创业实践、创业指导等方面不断深化“双创”教学改革。和普通高校相比,艺术院校也在根据自身专业情况以及产教融合的实践要求不断积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构建适合自身学校特色的创新创业体系,但仍存在重视程度不够,支持力度不足,缺乏系统性和协调性等问题,阻碍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艺术院校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结合国家相关政策、学校专业特色、学生个性特征,探索艺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特色之路。

一、“双创”教育目前的现状

在现代经济发展模式下,知识和技术的创新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引领时代进步和发展的关键人才,世界各国都无不重视对此类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作为高等人才培养的基地,高等学校的创新和创业教育自然也进入了快车道。

创新和创业教育概念的正式提出,可以追到1989年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会上首次提出了“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创业教育)的概念,并且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职业教育提升至同等地位。[1]会议同时指出创业教育指的是对青年的事业心、进取心、冒险精神等的培养,创业教育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也得到了长足发展。2010年,随着中国经济和高等教育环境的发展和改变,“双创教育”开始步入了国家统一布局,整体推动的阶段。教育部成立了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高校重要教育内容。2012年,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发布,为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提供了范式模板和标准。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中首次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全新理念,得到政府、社会、高校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迅速掀起了“双创”热潮。2015年,国务院接连发布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进一步推动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的执行、落实和发展,也推动了高校双创教育的深入发展,为高校“双创”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和保障。

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勃兴,推动了“互联网+”、“创青春”等各类各级创新创业大赛的举办,激发了大学生的创业热情,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智力和资金支持,扶持了众多好的创业项目落地生根,提高了大学生的创业成功机率。麦可思发布在2018年发布的大学生就业报告指出,2011-2017年大学生毕业期间就自主创业的比例提高了近一倍,由2011届的1.6%,上升到2017届的3%,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蓬勃发展。但相较于学生强烈的创业意向和创业动机,学生的创业率还远远落后于强烈的创业意向,创业成功率则更低,且伴随着创新创业中出现的一些新的问题,在2019年的麦克思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自主创业的比例略有下降,这也表明创业工作还需进一步有效推进,提高创业成功率,进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

在“双创”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艺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要想突出优势,实现对学生创新创业素养的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提升创业成功率,需要从当前艺术院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挖掘艺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自身特色,把握艺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规律,明确艺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问题,坚持问题意识,做到有的放矢,不断开创艺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新局面。

二、“双创”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困境

本研究通过对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11所艺术院校的创新创业课程开设情况、学生创业实施情况、学生创业的热情、学生创新创业课程的针对性情况进行调研,尤其是对11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推进情况分别对教师和学生两个群体进行了调研。通过回收的调查问卷分析,我们发现,11所艺术院校都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但其中5所高校开设创新创业通识课程不在必修课范围内,均为选修课,这也显示出艺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以及效度的发挥都存在一定问题,所以艺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不足之处,必须深入把握。

(一)发展规划不清晰

《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2]11所艺术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都存在一定的形式性和表面性,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科学的定位和发展规划,没有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具体方案。有的虽然制定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方案,但在师资培养、条件配置、平台建设、资金保障、政策支持等方面也没有建立相应的配套机制,缺少具体的制度和措施,改革方案更多的是在宏观层次的理念层面,创新创业教育仅停留在口号上,缺少落地的具体方案。个别艺术院校缺少积极作为、主动推动的热情,甚至认为上级部门要求做就推一推、做一做,摆“花架子”,缺少规划发展内的落实,存在应付心理,没有充分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组织机制不健全

创新创业领导小组是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指导和咨询服务的组织机构,能够有效整合校内外资源,形成合力,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有序发展。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调研样本中8所艺术院校都成立了校级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一般设在就业创业部门、教学管理部门或团委,领导小组的职责主要是为了完成相关工作考核,组织内部缺乏完善的体制机制,往往导致职责不清晰,任务不明确,导致部分创新创业工作缺乏牵头部门,没有部门主动承担,部门之间互相推诿扯皮,难以形成创新创业教育的合力,导致创新创业教育的有序推进面临诸多问题。同时各部门的资源没有充分整合开发,往往工作落实不到位,不能及时完成,导致创新创业教育和创新创业工作推动乏力,对于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提升难以奏效。为了有效整合资源,明确分工,大部分艺术院校都设置了创新创业学院,但普遍存在组织机制模糊的问题,没有专门的编制机构,存在与就业创业部门或教务部门或团委等合署办公情况。同时存在定位不明确问题,既不是二级学院也不是职能部门,更多的是为了迎合创新创业工作的开展而设定的性机构,导致创新创业教育推动不力,不能有效地深入学生当中,影响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

(三)课程体系亟待健全

当前,高校对创新创业的思想认识还处于传统认识的阶段,把大学生主要任务局限于本专业课程与知识。[3]艺术院校专业特色突出,注重专业技能培养,部分管理者和教师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综合性大学的任务和工作,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上,忽视对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技能的提升与完善。创新创业课程是高校开展此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载体,实现教育目标重要途径。[4]由于艺术院校普遍存在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地位、作用、体系、要求认识不足,存在观念误区。11所艺术院校均没有真正树立大创业观念,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健全,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现象,两者没有有机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普及性和融入性不足。因此,即使创新创业课程也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有的将就业指导课程中设置“自主创业”内容,有的开设创业选修课或通识课、有的只是组织相关创业讲座;课程教材繁多而杂乱,缺乏统一性和规范性,符合艺术院校专业特色的教材少。可以说艺术院校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教育的普及面低,针对艺术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还不完善,这都导致创新创业教育的落实不够。

(四)专业师资力量薄弱

专业化、职业化师资队伍建设是双创教育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打造一支专业化的双创教育师资队伍是提升教育水平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然要求。[5]艺术院校没有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教师主要以专业教师和就业创业管理人员为主,缺乏教学经验,既不能专心投入教学全过程研究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又缺乏专业的指导。在关于创业教育课程困难调查中,7所艺术院校选择“师资力量不足”,师资力量的薄弱,成为制约艺术院校有效地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因素。同时,由于艺术院校普遍重视专业教师的培养,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训相对缺乏,相关培训主要以短期培训为主,长期系统地创业培训和企业实训缺失,教师的知识和能力不能很好地适应新时期创新创业的教学要求,所以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培育就很难保证效果。教师的教学方式相对陈旧,以灌输式理论授课为主,互动式、案例式、体验式教学方法运用较少,同时绝大部分教师无创业经历和实战经验,无法对学生创业进行深入细致地指导,尤其是很多教师缺少指导创新创业工作的体验,往往停留在理论上,很难结合实际有效的推动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落地。

(五)创业实践平台利用不足

艺术院校缺乏对创业教育实践平台资源的整合利用。[6]随着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深入推进,艺术院校普遍重视创新实验实训中心、就业创业实践基地等平台建设,对于激发艺术类大学生创意创新思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校园内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规划建设与艺术类大学生的特点匹配度不高,无法完全满足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训练,平台的利用率不高,造成资源浪费。调查显示,5所艺术院校实践活动占课程总学时10%以内,仅有1所艺术院校占40%以上。同时部分艺术院校创业园区的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对入驻学生创业团队的教育帮扶仅限于房租、水电费等减免或优惠,缺乏对创业团队政策宣讲、开业指导等相关服务,也缺乏对创业项目的持续关注和跟踪辅导,导致很多创新创业项目因缺乏教育指导而举步维艰。各级各类创业大赛等参与体验平台能够提高学生的创业热情,推动学生积极开展创业活动,得到艺术院校的高度重视,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越来越高,但学生的参与率不高,且部分比赛重视形式,轻内容,实际效果不佳,缺乏后续跟进和指导。

三、“双创”教育问题解决的思路与措施

(一)明确“改革导向”的顶层设计,推进双创教育高效开展

首先,艺术院校要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目标,定位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按照国家政策和艺术院校实际确定基本目标为“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创业就业和全面发展”。[7]其次,要确立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理念,清晰学校怎样培养人?一是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意识,摒弃面向少数学生的狭隘思想,通过教育提高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二是树立“结合专业教育”意识。创新创业教育不能孤立于专业教育之外单独开展,要充分挖掘艺术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资源,通过课程汇报展、写生展等专业课程实践植入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综合能力,实现专业素质提升与创新能力提升之间的双向互动。三是树立“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意识。牢记“大创业教育观”,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学生学习、生活全过程,既通过专业教育又借助校园文化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既通过学校教育又依托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环节渗透创新创业教育,借助立体化、层次化的教育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创业能力的提升,做到全员全方位育人。第三,要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组织机制,进一步明确各职能部门具体职责。制定相关工作的实施方案和执行制度,落实各相关部门的工作任务和分工,确保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有序推进。

(二)健全完善创新创业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形成双创教育推进合力

工作的推进必要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领导机制,有一个完善的领导机构。艺术类院校应该从创新创业工作专业化有效化推进的角度出发设立科学有效的领导机构。艺术类院校应该根据需要设立学校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创新创业工作办公室,由创新创业办公室统一协调创新创业各相关部门,如团委、教务处、就业处等相关部门应该明确各自职责,努力实现相关资源的融合,促进创新创业工作有统一部署领导,有落实部门,有保障部门,努力实现各部门协调一致共同推动创新创业工作的格局。各相关部门应该努力明确艺术类创新创业工作开展的机制障碍,努力疏通体制机制,从而形成创新创业教育的合力。艺术类院校应该积极向创新创业工作典型先进院校学习,在健全领导推进机制的基础上建立创新创业学院,有效的整合资源,明确分工,以更明确的职责有序推动各项工作,让创新创业教育在学生中生根发芽,不断促进自身创业行动的采取。通过创新创业学院的建立,努力整合全校之力,着眼推动结合本学校专业特色,有效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特色,提升创先创业活动的活力,不断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三)探索“大创业教育观导向”的教育体系,拓展双创教育载体和方法

首先,艺术院校要探索“全覆盖”、“差异化”和“分层次”的课程体系。开设创业教育通识课程,面向全体学生讲授,提高在校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根据各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的差异,开设不同的课程,有针对性、有侧重点地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以时间段的需求针对性的开展“全过程”的创新创业教育。其次,要搭建各类创新创业教育载体平台。建设服务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辅助平台,基于开源项目的网络学习平台,MOOC平台和其他教育平台,并实现以上功能的移动端支持,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系统化的知识。利用互联网+等各级创新创业大赛,组织引导有创业意愿的学生组建团队参加,邀请校内外创业导师进行专业的创业指导,提升学生的创业技能。第三,要改革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改变“灌输式”知识传授的教学手段,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手段,增加课堂讨论、课堂体验、课外实践的比重,如百森商学院的百森教学法将创业视为一种基于实践的行为,提倡利用“玩耍、移情、创造、试验、反思”五种实践方法开展创业教育。子谦国际创业教育学院开发了基于体验的“连接、呈现、体验、反思、应用”五步教学法,通过这些新的教学方法的综合使用,增加学生的实践和体验,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的创业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创业型思维和行动的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整个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

(四)培养“双师型”创业师资,构建双创教育核心保障

师资力量影响着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效果。[8]首先,艺术院校要坚持“专兼结合,内修外引”的原则,根据开展教育的实际需求规划创新创业教师人数。结合艺术院校专业课程特点,制定合理的师资选拔标准条件,突出教师能够对创业活动的指导经验和能力,对学生创业提供有效帮助。完善创新创业导师库,聘用校内外不同年龄、不同阶层、不同单位的人员担任导师,构建“立体化”、“多元化”、“合理化”的导师队伍,满足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学历等各层次学生的指导需求。其次,要健全师资队伍培训的机制与体系,要按照“内外结合、优化提升”的思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训,定期与不定期组织创新创业教师参加各类各级校外培训,既包括理论知识学习,又包含教学方式方法传授,努力使培训有针对性、实效性和指向性。第三,要搭建师资队伍建设社会化平台。重视与其他院校的交流协作,积极组织教师考察调研创新创业先进的教学理念,学习实用的教学方法,开阔教师的教学思路,丰富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战指导水平。重视与各类企业的务实合作,制定教师定期到企业挂职或实践制度,引导教师积极深入企业,深入一线,了解企业的经营理念、管理制度、市场开发、营销渠道等方面信息,提高对学生创业项目在市场开发等方面指导能力,便于教师对学生的创业项目提供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指导。重视与各级地方政府的沟通,积极争取政府对创业教师培训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五)利用“实践导向”的参与体验和实践平台,构建双创教育前沿阵地

首先,艺术院校要进一步发挥好“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省级大学生创业大赛、行业协会举办的创业大赛等赛事的作用。赛前要加大各类创业大赛的宣传力度,积极营造浓厚的赛事氛围,使学生意识到大赛对于提升自身综合能力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赛备赛,并做好参赛学生的赛前指导和训练。赛中要指导参赛学生梳理参赛项目,加深对参赛项目的认识,提升拓展临场参赛技巧。赛后要引导学生针对创业项目开展创业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创业初期的经营管理、市场拓展、风险规避,使学生少走弯路,提高成功机率,并通过赛事争取融资。这就形成“赛前-赛中-赛后”的完备的赛事培训体系,实现在“实践中提升,在提升中促进,在促进中成功”的完整模式。此外创业社团、创业俱乐部、创业夏令营等创业实践平台,对提高学生的创业经验,开展创业活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其次,要加强就业创业实践基地建设,努力提高基地的数量和质量,提高基地与专业的契合度,并积极组织学生深入基地开展创业实践,增强基地的利用率。加强与地方政府、创业培训企业的交流合作,充分借助地方、企业的创业实践场地、设备等资源开展创业实战演练、商业模拟演练等创业实训,通过真实创业活动,在“干中学”,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开发学生的创业潜能。也就是要建立全社会关注,全社会关心,整体推动和完善的体系架构和保障配套措施的提供。第三,加强创业孵化平台建设,健全孵化平台组织制度,完善管理机制和服务体系,整个各类社会服务资源,为学生入孵创业提供全方位、全过程服务。同时积极争取政府部门、社会资本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对创业孵化平台与入孵创业团队的支持力度,促使孵化平台平稳、有序良性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艺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必须在“双创”背景下有针对性的进行研究,深刻把握艺术院校特点,把握艺术类学生思维和专业特点,并结合社会需求,促进师资培育,完善艺术院校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促进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树立创新精神、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引导艺术院校学生在新时代以坚定的文化自信,突出的创新创业能力来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做青春奋进者,让最美的青春在创新创业中绽放,建功新时代,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艺术院校双创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艺术院校音乐专业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常见问题与学习对策
资产管理工作在艺术院校的应用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