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20-02-22湖南财政经济学院会计学院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会计学院 曾 芳
一、引言
工业化4.0即智能化时代已经到来,随着以大数据、云计算为标志的智能会计时代的开启,目前市场中引发热议的财务机器人可以在几分钟内完成基础会计人员大约 5天的工作量。据调查,未来20年间,会计从业人员在智能会计时代被自动化取代的概率达到97.5%。目前,我国执业的会计人员总数已达 2000 万,而每年全国各大高校还有60多万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加入就业市场。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以“管账”为主的核算型会计人才早已供过于求; 另一方面,注重分析、决策、价值创造的管理型会计人才却供不应求。在企业的管理逐渐智能化的今天,会计人员的供给总体性过剩和结构性失调已是当前的现实。传统的核算型会计即将面临时代的淘汰,以分析决策为核心的管理型会计人才是当下适应时代需求的职业。
收集我国高校本科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多是培养传统核算型会计人才。而目前就业市场反馈的信息表明,企业需要的是既懂管理又懂会计还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管理型会计人才。未来的核算型会计人员将逐步向管理型会计人员转变。进入智能化时代,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已经发生改变,高校培养的人才是要面向市场,面向企业的,因此高校需要调整其培养目标,设置培养管理型会计人才的办学模式。
二、目前我国高校会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部分高校会计本科专业关于人才培养方案都是以培养核算型人才为主,要求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随着智能化的推进,智能会计会迅猛发展,市场需要的管理型会计人才的培养体系却尚未建立。当前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以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例,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一般设定为:具备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精通会计核算业务、掌握财务管理、审计、会计信息化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操作技能的高级应用型会计人才,毕业生的去向可以是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及会计师事务所等。可以看到,目前高校设定的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大而笼统,对于培养过程中的侧重点少有涉及,致使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二)课程体系设置不完善
进入智能会计时代,企业对于会计人才的素质需求已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传统核算型会计人才已经无法适应新技术时代的要求。高校开设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大多数是针对传统核算型会计方面的,而互联网+技术环境下要求多学科背景,需要学科交叉和新兴学科的加入。目前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缺乏战略管理决策、风险管理、税务筹划、法学、经济学等学科知识,学生对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了解程度也不够。这种只强调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而忽视多学科背景的课程体系,培养出的学生难以适应智能会计时代综合性较强的工作。
(三)教学方法未能革新
万联网+技术迅速发展,但很多高校却没有将高新技术用于教学方法改进上。会计专业依然沿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介绍会计准则、审计理论及财务管理知识。据研究,学生喜欢的授课方式有案例讨论和移动课堂等。即便使用案例教学,也是引用课本实例,没有将会计实务界发生的重要案例及时引入课堂,使学生无法接触到当前的经济环境以及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运用,结果就是培养出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在知识和能力上无法适应智能会计时代的客观需求。
(四)师资力量不足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多数高校还没有调整师资力量,为培养管理型会计人才做好准备。高校部分教师从学校毕业就进入高校就业,没有企业生产实践经验。部分高校教师虽然同时具备了会计理论知识和实践经历,却不了解智能财务共享、大数据会计分析及云会计平台等知识,还有部分教师即使了解了智能会计的理论知识,却没有掌握人工智能实操教学的技能。因此,目前高校的师资力量难以适应培养管理型会计人才的教学需求。
(五)实践教学内容单一
管理型会计人才,需要将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在实际工作中。然而,由于市场的竞争关系,企业会保护自己的核心商业信息,大多企业不愿意接收大学生到企业实习。多数高校仅仅安排了校内实验室实训,而校内的模拟实训,对于学生来说毕竟不是真正地在企业进行会计实务操作,只是按照流程一步步模拟操作,无法全面掌握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三、人工智能时代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智能会计时代,按照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高校需要培养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管理型会计人才,这就需要高校与企业、科研机构及地方政府等多方协同合作,为管理型会计人才的培养探索新的模式。
(一)明确培养目标
按照当前会计智能化的趋势,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管理型会计人才,管理型会计人才的内涵是:除了具备坚实的会计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税务管理等综合知识,并且拥有一定分析决策能力、战略管理能力、数据分析能力,掌握大数据、人工智能及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并具备把技术和会计信息处理相结合的能力,以及注重组织领导和沟通的复合型人才。
(二)调整课程体系
互联网把信息技术融入会计处理的各个方面,会计信息的收集和处理逐渐数字化和智能化,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往往需要会计人员和计算机研究人员共同配合。这就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熟悉业务、精通会计,还要全面掌握与会计相结合的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高校一方面应增设管理型会计人才的新课程,如大数据分析,财务编程,商业智能分析等。另一方面,在原有专业课程中增加大数据,区块链的内容,如智能会计核算,智能会计报表等。
(三)革新教学方法
目前我国高校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式还停留在20世纪,仍然以教授如何做账为主,至于学生对信息的分析和决策技能培养是欠缺的。因此,对于会计专业教学,教学方法也要不断变革创新。
1.案例教学
如今高校的教学内容仍然以财务会计核算为主,案例教学在课程中的应用较少。在培养管理型会计人才时,应当以真实的商业案例为教学基础,尤其是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教学案例要紧贴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产业和技术,并及时进行更新。案例是沟通理论和实践的桥梁,案例提供了业务的真实情境,可以让学生仿佛置身现场,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案例,培养发现并解决实际会计问题的能力。同时,高校也可以鼓励或者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案例分析大赛,以竞赛促使学生学习会计专业知识,也调动学生分析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沙盘模拟
ERP 沙盘模拟实践教学法正是培养会计从业人员职业胜任能力的有利工具之一。在日常教学中,沙盘模拟再现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会计核算等各个部门的业务流程,在仿真环境中使学生一方面参与企业日常经营管理,另一方面还要综合考虑企业市场环境、营销战略等各个环节,让学生熟悉企业运营中的资金流、业务流和信息流,改变了传统教学将生产、管理与会计核算相脱离的局面,真正做到了业财融合。通过沙盘模拟教学,学生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可以更好地理解现代企业管理的方法,增强学生的管理决策能力。
(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管理型会计人才,需要既有丰富理论知识,又有充分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这就需要高等院校建立能够适应智能时代发展的复合型师资团队。第一,高校可引入既掌握会计理论知识,又具有信息技术教育背景的教师。第二,选派优秀教师进入人工智能技术水平领先的企业之中,跟进企业会计的日常工作,积累实践经验。同时,可以对会计专业的教师进行大数据、财务共享等课程的培训,以及智能会计软件的培训,提高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理论水平和实操能力。
(五)丰富实践教学内容
目前,除了校内实训外,高校还可以安排校外的实训课程,让学生进入企业,接触真正的会计实务,避免学生与实际脱节。
1.移动课堂
高校可以将课堂安排在各大企业,让学生切身体会企业的实际业务,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与会计业务之间的关系,了解企业资金的运作,了解现代企业已经将信息技术和会计信息处理进行了融合。在与企业的交流学习中,学生将不再局限于课本知识,学生的视野开阔了,也将意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2.产学研合作育人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产学研集合了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可以将学校的理论学习,生产实践和科学研发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当前,在智能会计时代,建立了智能会计系统的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信息化行业前沿的大数据、云平台等新技术。高校可以与企业采用联合培养的方式,开展定制化教学,由校企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反映会计人才需要掌握的现代信息技术,从而培养出适应智能会计时代发展的会计人才。
早在2013年,财政部就发布文件,指出会计工作需要向管理会计转型发展,会计从业人员需要由传统的核算型会计转型管理型会计,才能更好地实现业财融合。为了培养未来面向人工智能时代的会计人员,为中国经济产业结构升级输送高水平经营管理人才,高校在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上必须进行全面改革,以促进会计职业的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