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东西部帮扶协作 携手决战脱贫攻坚
2020-02-22中共云南省昆明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副教授
文 吴 玲 中共云南省昆明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副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帮助中西部地区降低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要立足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化区域合作,推进东部产业向西部梯度转移,实现产业互补、人员互动、技术互学、观念互通、作风互鉴,共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沪粤滇三地在东西部扶贫协作上携手拔“穷根”,扶贫协作模式不断升级,呈现出互惠共赢的格局,为云南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注入强大动力,也为高质量开创新一轮东西部协作新格局奠定坚实基础。
东西部扶贫协作是携手脱贫制胜的重要法宝
东西部扶贫协作拓展了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动体现。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快西部贫困地区扶贫开发进程、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促进共同富裕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其中的重要一条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作为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东西部扶贫协作一直在政府主导下推进,东西部协作双方建立高层定期互访机制,做到了“有领导分管、有专人负责、有工作计划、有督促检查”。多年来,我国一直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帮扶的政策,探索出了联席推进、结对帮扶、产业带动、互学互助、社会参与的扶贫协作机制。实践证明,新时代下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扶贫模式,极大拓展了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为全世界解决贫困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
东西部扶贫协作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最好印证,是实现东西部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必要条件。东西部扶贫协作的重点是对口帮扶协作,这既是中央扶贫开发战略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贫困地区加速发展的重要举措,以东部发展优势弥补西部发展短板,以东部先发优势促进西部后发崛起,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不仅成为缩短东西部差距的加速器,更激活了西部自身发展的内生动力。携手奔小康行动,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是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举措,是深化细化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新方式。1996年5月,党中央作出决策:9个东部省(市)和4个计划单列市与西部10个省(区)开展扶贫协作。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指导意见》,对东西部扶贫协作结对关系进行调整,明确了东部地区267个市、县、区与西部地区390个贫困县(区)结对,其中上海市帮扶云南省,广东中山市和东莞市帮扶云南省昭通市,珠海市帮扶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标志着新一轮东西部扶贫协作不断向纵深推进。2019年4月,深圳市对口帮扶昭通市。20多年来,东部与西部之间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宽领域、全方位的扶贫协作,来自东部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理念源源不断地输入西部,促进贫困地区提升“造血”能力,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东西部扶贫协作是云南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大举措。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一个地区也不能落下。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要求,要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下大力气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云南时,又专门就“保障和改善民生、决战脱贫攻坚”作出重要指示,为云南省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提供了根本遵循。2015~2019年,云南省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累计脱贫613.8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7.09%下降到2019年底的1.32%,云南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贫困发生率降至2.41%,独龙、基诺、德昂、阿昌、布朗、普米、景颇、佤、拉祜9个民族实现整族脱贫,创造了“一步跨千年”的现实奇迹。到2019年底,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减少95%,贫困村减少95%,贫困县预计减少92%,减贫进度和全国基本同步。但目前全省还有44.2万人未脱贫、429个村未出列、7个深度贫困县未摘帽,仍然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细化“携手奔小康”行动,有利于云南不断提高扶贫协作实效,攻下最后深度贫困堡垒,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云南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成效
高位推动,实施沪粤滇扶贫协作推进机制。通过强化联席会议制度,畅通部门联动渠道,加强监督管理,加大宣传动员,形成了组织有力、目标明确、责任明晰、推进有序、监管到位的东西部扶贫协作推进机制。2018年~2019年,沪滇两地先后召开扶贫协作第十九次联席会议、第二十二次联席会议,对接扶贫协作工作、学习上海先进经验; 广东省党政代表团赴云南,就进一步做好怒江州、昭通市的扶贫协作工作进行协商交流对接。2019年12月,云南省党政代表团赴上海、广东对接扶贫协作工作,学习改革开放先进经验。在三省(市)党委、政府的高位推动下,三方扶贫协作州(市)、区(市、县)和部门之间交流协作更为密切。目前,上海市累计投入帮扶资金72.8亿元,广东省累计投入财政帮扶资金20.31亿元,帮助昭通市和怒江州9.1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产业驱动,携手互动促进就业。产业帮扶让贫困群众看到了致富希望,产业转移既为东部地区“腾笼换鸟”又为贫困地区增添了发展动能,最终实现双赢。2018年,在沪滇扶贫协作的框架下,云南省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出台产业合作优惠政策,积极推进“沪企入滇”工程,前11个月,上海企业在云南实施合作项目209个,协议投资总额3210.6亿元。2019年,沪滇两地文旅、宣传等相关部门联袂打造文化影视精品《彝乡之恋》宣传片和《云绣彝裳》彝族服饰音乐舞剧,推动楚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同时,联动发展民族服装服饰产业,带动7万绣娘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形成年产值突破1.5亿元的彝绣产业链。截至2019年底,465家上海企业在滇投资,到位资金209.4亿元,带动贫困人口6.6万人;460家广东企业在滇投资,到位资金35.32亿元,带动贫困人口14.1万人。
民生牵动,真情帮扶扶贫扶志。围绕基础设施和民生改善,普洱市9个贫困县分别与上海市黄浦区和金山区开展“携手奔小康”行动,实现贫困县扶贫协作全覆盖。医疗保障是关键之一。上海28所三级医院结对帮扶云南28家贫困县医院。广东省东莞市、中山市、珠海市32家医院与昭通市、怒江州32家医疗机构开展一对一医疗帮扶。截至2019年底,广东省、上海市共组织241家医院与云南241家卫生医疗机构结对。扶贫又“扶智”,授艺更育人。通过教育协作、劳务协作,不断补齐教育短板,不断加强实用技能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为脱贫带来强大的内生动力。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对云南部分州(市)建档立卡贫困户“两后生”实施对口单独培养和分段式培养兜底招生2000人。广东省在昭通市和怒江州探索“职教0+3”“粤教云”教育帮扶模式,开设“珠海班”“怒江班”,招收昭通、怒江籍学生2942人到东莞、中山两市学习,怒江州中职技校150名学生前往珠海企业实习。同济大学助力云南省培养高技能人才,共同建设云南中德学院,2019年实现招生3015人,其中,建档立卡户家庭学生超过1000人。沪粤滇不断深化结对帮扶关系,开展“2帮1”“1对1”乡(镇)、行政村之间的结对帮扶。截至2019年底,310所东部学校与315所贫困县学校结对,1993家企业与2500个贫困村、208家社会组织与205个贫困村结对。
消费拉动,绿色食品对接东部大市场。发挥大城市“大市场、大流通”的优势,开展“云品进社区、万家帮万户”精准扶贫行动,拓展云南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提升云南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建立面向贫困户的稳定增收机制,促进精准扶贫和产业合作。云南贫困地区地理偏远、生产集聚度不够,导致农特产品的货源组织、配送和品牌打造成为产销对接的痛点。2015年4月,沪滇双方签署的《关于加强沪滇对口帮扶与重点领域合作框架协议》明确,沪滇双方决定合力推进“云品入沪”工程。借助“云品入沪”大数据平台,通过孵化推动云南特色农产品进入上海大型超市、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等。2018年,已建设11个云南、上海蔬菜产销对接基地,精准对接贫困户农产品和上海市民餐桌,打通农产品上行销售难题。15万吨云菜进入上海市场,全年实现销售2.15亿元,带动1.57万余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脱贫,实现产业帮扶的稳定收益。云南高原绿色产品畅通进入广东渠道,积极参加“2019年云南(深圳)美食节暨云品展销周”等展销活动,逐步实现“入粤出海”,开拓云南绿色食品在深圳及周边城市传统消费市场,增加农民收入。
全面深化沪粤滇交流合作高质量开创新一轮东西部协作新格局
探索从扶贫协作向发展协作延伸和转型,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成效。一要在产业发展上精诚合作。东西部扶贫协作,既是东部地区对西部地区的帮扶,也是东西部合作发展、互利共赢的实践。结合云南实际,走“两型三化”的产业合作发展路子,发展八大产业,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充分挖掘云南开放优势、生态和旅游资源,与沪粤等东部省(市)协作发展生物医药、先进制造、新材料产业、文化旅游和大健康、现代服务业、现代跨境物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等产业,带动云南经济发展。推动扶贫协作工作重心向乡村振兴转移,在高原特色农业上“链接”,把一条产业“致富线”织出脱贫和振兴两张“网”,实现农业增收、农民致富。二要在劳务输出上精准对接。东部需要人力来发展,西部贫困群众要靠工作来生活,需要对接才能共赢发展。比如,沪粤和云南携手合作,出台相关政策意见,探索实施“企业千岗定向云南精准脱贫计划”,每年定向开发几千个适合云南贫困地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就业岗位,并给予岗位工资补贴。政府发力,以奖励机制推动企业优先对接云南贫困地区的用工,既解决企业生产的人力问题,也为脱贫攻坚助力。三要在消费扶贫上聚力。贫困群众需要产品有“可销售的渠道”,广大消费者需要消费有“可保证的品质”,一头是西部的贫困地区,一头是东部的广阔市场,消费扶贫就是把这两端连接起来。要抓住上海市和广东省帮扶云南省贫困县的契机,进一步加强工作对接,建立工作机制,把消费扶贫协作作为沪滇、粤滇扶贫协作的重要内容,持续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继续实施“云品入沪”“云品入粤出海”工程,政府部门要在贫困地区和消费市场之间架起桥梁。
实施中长期“孔雀东南飞”人才援助战略,不断提升贫困地区发展内生动力和能力。一要鼓励促进人才交流。要不断深化沪粤滇人才交流,加大本地人才培养力度,强化智力帮扶平台建设。除经济上的帮助外,还需沪粤等发达地区通过人才输送等方式提供能够带来持续发展效益的人才资源,才能使云南经济落后地区得以持续发展,避免返贫现象的发生。二要注重技术转移。要将非资金方面的扶贫支持做好做到位,促进沪粤等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向云南经济落后地区进行技术转移。云南贫困地区更需要一种能够为经济发展注入长期活力的技术支持,才能在经济上获得内生动力,提升沪粤滇扶贫协作的实际效果。三要持续推进沪粤滇互派干部双向挂职锻炼长效机制。增加互派干部学习交流和援滇挂职机会,增派乡村振兴协作工作组和挂职干部,持续选派农业、教育、卫生、文化、科技、规划等专业技术人员和发展八大产业相关人才到两省(市)学习交流。
更加注重发挥市场作用,高质量实现沪粤滇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一要不断优化云南自身的营商环境,对沪粤滇协作和对口支援企业出台优惠的土地、贷款、税收等相关政策,通过政策杠杆吸引沪粤等东部的企业主体投入到云南富民产业中来。探索沪粤滇协作区间“飞地经济”,实现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二要让更多市场主体投入到“互惠共赢”下的沪粤滇协作和对口支援战略中。利用好云南资源优势、劳动力成本优势,鼓励更多沪粤等东部企业到云南贫困地区投资兴业,既能使劳动力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有助于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也能让沪粤等东部市场主体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互惠共赢。三要搭建战略合作平台,融入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计划。建立更加紧密的“互惠共赢”交流合作机制,以沪粤等东部省份和城市的发展经验、云南的资源禀赋,站在长三角一体化、“一带一路”建设、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家战略合作的高度,统筹资源、发挥优势、共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