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理论学习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
2020-02-22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昆明训练总队博士
文 朱 勇 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昆明训练总队博士
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也同样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我们要保持坚定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培根铸魂,真正做到“理论学习有收获”,扎实推进主题教育并取得实在成效。
始终坚信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
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首先要解决真懂真信的问题。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马克思创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即马克思主义,亲自领导和推动“第一国际”等国际工人组织的创立和发展,在不同时期指导和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联合和斗争。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取得胜利,使得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极大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力量,同时,世界各民族平等交往、共同发展展现出光明前景。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持续推动中国和中华民族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创造力和强大生命力。一直以来,马克思主义正是以普遍性真理力量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至今依然是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马克思至今依然被公认为“千年第一思想家”。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中国共产党人不仅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还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卓越贡献。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实现站起来和富起来、迎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话语和中国气派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积极顺应时代发展,不断推动理论创新,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正是在这一伟大行动指南的引领下,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始终在坚持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
理论学习的基本态度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判断、基本结论;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就是坚持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坚持马克思主义观点,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一贯坚持的基本观点;坚持马克思主义方法,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等基本方法。以上这些基本原理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活的灵魂,是经过历史和实践检验的真理,必须毫不迟疑地加以学习和坚持。
理论学习的基本方法是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性。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自身就十分重视理论创新,并积极推进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发展与完善就是马克思、恩格斯理论创新的重要标志和重要成果。通过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创新活动,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提出了剩余价值规律学说,确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质的飞跃。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不可能一成不变,它本身就是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发展中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永葆马克思主义巨大生命力的必然途径。马克思主义产生后,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列宁在总结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列宁主义的新阶段。中国共产党从成立时起就郑重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创造性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运用于中国革命斗争实践、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实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又创立了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理论成果和重要组成部分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历史充分说明,不断与时俱进,正是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所在,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就是对马克思主义最大也是最好的坚持。
始终坚持联系实际解决具体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理论学习不仅要适应时代的发展,更要适应全面深化改革和进行伟大斗争的需要。广大党员干部要提高斗争意识,增强斗争本领,就要在理论学习和创新中坚持问题意识,带着问题学习,进而提升应用理论去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理论学习必须直面矛盾问题和风险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斗争,从来都是奔着矛盾问题、风险挑战去的。理论学习也应当是奔着矛盾问题、风险挑战去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进入各种风险挑战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台工作、外交工作、党的建设等方面都有,而且越来越复杂。凡是危害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则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各种风险挑战,只要来了,我们就必须进行坚决斗争,而且必须取得斗争胜利。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要有见微知著能力,对潜在的风险有科学预判,知道风险在哪里,表现形式是什么,发展趋势会怎样,需要我们抱有强烈的紧迫感去加以学习和提高。
理论学习必须直击社会发展短板和民生问题。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典型特征就是鲜明的人民性,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就是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而奋斗。当前,我国经济总量居于世界第二,但人均GDP水平和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缩小城乡、区域差距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还比较艰巨。民主法治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同人民群众及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进一步推进和深化。人们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现代社会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生态退化形势仍很严峻,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和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任重而道远。此外,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民生领域存在的问题是制约人民群众走向更美好生活的主要因素,需要我们在理论上进一步加以明确和寻求解决之道。
理论学习必须把党的建设作为重大课题。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我们要以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努力做到政治过硬,在思想政治上讲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在行动实践上讲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努力做到责任过硬,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以钉钉子精神履职尽责,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脚踏实地把既定的行动纲领、战略目标、工作蓝图变为现实;努力做到能力过硬,增强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的自觉性和紧迫感,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全面提高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努力做到作风过硬,以身作则、以上率下,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化作自觉行动,持之以恒克服和祛除“四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中提升政治站位、提高工作能力,在真心实意向人民群众学习中拓展工作视野、丰富工作经验、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在倾听人民群众呼声、虚心接受人民群众监督中自觉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批评、自我教育,在服务人民群众中不断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