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拜煤田铁东矿区煤层气成藏条件分析
2020-02-22李万军杜世涛
李万军 杜世涛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煤田地质局,新疆 830091)
1 地质概况
铁东矿区位于位于塔里木盆地北缘,区内主要发育中生界(三叠系(T)、侏罗系(J)和白垩系(K))和新生界(古近系(E)、新近系(N)和第四系(Q))陆相沉积地层。区内的含煤地层为塔里奇克组,地层厚度270~308m,平均厚度288.5m,含煤层13层。单层煤层厚度在0.12~12.50m之间,煤层单层厚度从下向上逐渐变薄含夹矸0~2层,煤层为单一简单结构,煤层平均厚度总和21.06m,可采煤层平均厚度总和19.17m。全层含煤系数为7.30%,含可采煤层系数为6.64%。
2 储层物性特征
2.1 宏观煤岩特征
区内A3煤层以半亮煤为主,半暗煤次之,含少量的光亮煤与暗淡煤;宏观煤岩组分亮煤为主。A5煤层全为半亮煤;宏观煤岩组分以亮煤为主。A8煤层以半亮煤为主,半暗煤、暗淡煤次之;宏观煤岩组分以亮煤为主,含少量暗煤。A9煤层则主要为半亮煤和半暗煤;宏观煤岩组分亮煤、暗煤对半。A10煤层以半亮煤为主,半暗煤次之;宏观煤岩组分以亮煤为主,含少量暗煤。总体来看,区内宏观煤岩组分以亮煤为主,并含少量的暗煤。
2.2 显微煤岩组分
区内煤层显微煤岩组分中镜质组含量最高,平均为65.64%,惰质组含量次之,平均为32.96%,壳质组含量较低,平均为0.42%,镜质组最大反射率介于0.64%~0.74%,平均为0.69%,属于长焰煤-气煤阶段。镜质组主要以无结构镜质体中的基质镜质体和碎屑镜质体为主。各基质镜质体油浸反射色为浅色,不显细胞结构,表面纯净且平整,不显突起,可见碎屑镜质体,粒径较小,呈不规则状分布,受应力作用,镜质组份较碎,半镜质组份主要为基质半镜质体,在油浸反射色光下呈白色,略显突起,大多不显示细胞结构。无机类矿物组成主要为粘土,呈浸染状分布,较聚集。黄铁矿呈鲕粒状分布。碳酸盐矿物呈脉状分布(表1)。
2.3 煤质特征
区内A3、A5、A8、A9、A10煤层原煤空气干燥基水份(Mad)在0.26%~4.54%之间,浮煤空气干燥基水份(Mad)含量在0.15%~3.04%之间,原煤干燥基灰分产率(Ad)在4.50%~39.40%之间,平均值17.91%,浮煤干燥基灰分产率(Ad)在3.32%~30.44%之间,平均值7.27%;原煤干燥无灰基挥发分产率(Vdaf)16.63%~44.15%,浮煤干燥无灰基挥发分产率(Vdaf)16.04%~39.76%,平均值28.05%。矿区煤层均属于低水分、特低-低灰、中-中高挥发分煤(表2)。
表1 铁列克东区各煤层煤岩组分成果表
表2 铁列克东区各煤层煤质特征
2.4 孔渗特征
煤中孔隙的发育程度影响煤中气体吸附、解吸和渗流,因此针对煤的孔隙特征的研究对煤层气的开发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从现场采集9组煤样进行高压压汞测试,并按照大孔(>1000nm)、中孔(100~1000nm)、过渡孔(10~100nm)和微孔(<10nm)的分类方案进行煤样孔容和孔比表面积的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煤样总孔容介于0.011cm3/g~0.9961cm3/g,平均为0.5036cm3/g,其中中孔所占比例较大,平均为42.26%,大孔次之,平均为38.41%,过渡孔和微孔所占比例很小,平均值分别为14.10%、5.23%。孔容测试数据详见表3。主要煤层微孔不发育,甲烷主要的吸附空间不足,吸附气所占比例相对较小,而大孔发育,气体层流运动空间充裕,利于气体运移,有利于煤层气开发。
图1 铁东矿区煤层气组分与埋深关系
表3 铁列克东矿区煤样孔容测试结果
铁东矿区渗透率值处于<0.1mD、0.1~1mD和1~10mD的比例分别为27%、60%和13%。铁东矿区总体上渗透率值处于0.008~1.37mD范围内,均值为0.54mD,因此铁东矿区煤储层总体上属于中渗储层,部分区域为高渗储层。综上所述,铁东矿区的渗透率较大,远高于我国东部高级烟煤和无烟煤盆地的渗透率,这是新疆诸多盆地和阜康矿区煤层气开发的有利条件。
2.5 含气性
对区内煤层气井主采煤层A3、A5、A8、A9、A10煤层样品按GB/T 13610—2003《天然气的组成分析气相色谱法》和GB/T 19559—2008《煤层气含量测定方法》标准进行了煤层气组分分析和含量测定。主力煤层CH4浓度随埋深增加趋于增大(图1a);主力煤层整体的重烃浓度具有随埋深增加增大的特征(图1b);主力煤层N2浓度随埋深增加整体上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图1c);CO2浓度随埋深增加整体上表现为逐渐增大的特征(图1d)。
3 煤层气成藏的特殊因素
3.1 火烧区
水文地质条件是煤层气富集的主控因素之一,滞留水区和承压水区由于水力封堵及水力封闭作用,有利于煤层气的保存。该矿区遭受多期构造运动改造发生抬升,煤层被抬升至地表发生火烧,形成烧变岩。由于烧变岩系渗透率较煤系地层大,地表水对烧变岩系水的补偿远大于烧变岩系水下渗补给地下水的量。顶部煤层受温度、氧气等多因素影响发生火烧形成水源补给通道,地表降雨、季节性冲沟水流及冰雪融水为火烧区含水带提供了补给水源,形成特色的火烧区滞水层封堵模式。库拜煤田铁东矿区靠近北部中高山区,接受北部高山融化雪水、大气降水和山区泉水补给,流向自北向南,发育常年流水的木扎尔特河水系,可长期为区内火烧区进行补给,这使得烧变岩系内长期存在一个滞水层。火烧区滞水层的存在不仅减少了干旱气候下地层水的蒸发,保存了大量的水资源,而且在补给各含水层的同时对煤层气产生了有效的封堵。此外,煤层火烧之后营养物质充足,加上地层水的补给,利于产甲烷菌的富集和生成,产生次生生物成因气,可能对该区形成了良好的气源补给。
3.2 水动力条件
水文地质条件是煤层气赋存状态的主控因素之一,影响着煤层气富集和开发。研究区内主采煤层为极具特色的陡倾斜煤层,在其上倾方向火烧区滞水层形成了有效的水力封堵。因地表自燃活动导致塔里奇克组煤层浅部发生火烧,形成了一条近东西向的烧变岩带。火烧区在垂向上具有一定延展性,烧变岩结果破碎较为严重,裂隙相对发育,裂隙的发育既提供了一定的储水空间,又为水体的运移提供了良好的通道。煤层上部的地表塌陷接受大气降水、冰雪融水的直接补给,形成烧变岩含水层直接补给煤储层的地下水补给模式。在地面降水下渗补偿过程中,由烧变岩系至煤储层孔渗性减小,地下水随地层埋深增大趋于滞留,径流方向与煤层气向上逸散方向相反,对深部煤层气起到较好的水力封闭作用,利于煤层气富集成藏。
3.3 水化学特征
矿化度、水的类型及各种离子组合特征是影响地层水化学特征的主要因素,地层水化学特征常被用于对水体所处环境、来源及储层水演化的识别。封闭性高、保存条件好的地层水常常具有较高的矿化度。
图2 库拜煤田铁东矿区地下水矿化度与埋深关系
[1] 苏现波,张丽萍.煤层气储层异常高压的形成机制[J].天然气工业,2002,(4):15-18+11.
[2] 何登发,周新源,杨海军,等.库车坳陷的地质结构及其对大油气田的控制作用[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9,33(1):19-32.
[3] 郑宪.库车坳陷多种能源矿产富集规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
[4] 葛燕燕,李鑫,郜琳,等.阜康向斜煤层气开发高产关键地质要素[J].新疆石油地质,2019,40(3):328-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