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如他所是
2020-02-22冉祥洁
☺冉祥洁
1
女儿最近多了很多不好的习惯,比如挖鼻孔、边吃饭边玩、不搭理人等等。
为了让女儿改掉这些小毛病,老妈几乎天天提醒:“老挖鼻孔会变丑哦,吃饭就有个吃饭的样儿,见了人要跟人家打招呼……”尤其是女儿不爱跟人打招呼总也改不了,以致老妈认定女儿就是一个“没胆儿的孩子,以后难成大事”。
一次次的耳提面命,不仅没有任何改观,反而让女儿越发胆小、内向,最后老妈也失去了纠正她的耐心。
于是,我决定利用接送女儿的机会,跟孩子好好沟通一下。
我告诉女儿,昨天有一个小精灵在梦里告诉我说:“只要你挖鼻孔、不好好吃饭、不跟人打招呼,它就在你的成长簿上记过一次,超过30次就会拿走一件你心爱的玩具。但如果你能改掉这些,小精灵就会送给你一件神秘礼物。”
一听有神秘礼物,女儿立马来了兴致,高兴地答应了“精灵协议”,并邀请我来当监督员。
如今两周过去了,女儿“犯错”次数直线下降,离收到礼物越来越近了。
之所以选择用游戏的方式帮女儿纠正小毛病,一方面由于我自己小时候受到过不愉快的教育方式,所以特别反感把孩子看作需要维修的物件;另一方面,我觉得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过早地拿一些标签去定义他,反而会阻碍孩子健康成长。
心理学认为,标签具有定性导向作用,它对一个人的自我认同有强烈的影响。给人贴标签的结果,往往是使其向着标签所预示的方向发展。
然而,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我们总会不自觉地就给孩子贴上各种各样负面的标签。我们对孩子的抱怨与嗔怪,或许回头就忘了,却给孩子带来无形的压力与伤害。
2
记得很多年前看《家有儿女》时,特别同情剧中的刘星。家里排行老二的刘星,上有比他优秀的姐姐夏雪,下有比他可爱的弟弟夏雨,本身就不处于讨喜的位置,再加上他特有的顽皮,一有什么坏事,妈妈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因为,妈妈眼里的刘星,成绩差、老是闯祸、喜欢恶作剧,是一个让人头疼的孩子。
正是妈妈这种刻板印象,既让她看不到刘星身上的优点,也让刘星因为得不到认可而自卑。于是,哪怕妈妈冤枉了他,他也不辩解,因为即使辩解,妈妈也不会相信。
所以,我们的很多“随口说说”“为了孩子好”的唠叨与关爱,恰恰给孩子织了一张无形的网,扼杀掉了他们人生的无数可能。
3
著名画家陈丹青在谈到对孩子的教育时曾说:“孩子13岁之前,我主张不要跟他们讲什么是‘美’,什么是‘古代’和‘现代’。如果带他去博物馆,不要跟他解说,他听不懂,还可能会厌烦。就是让他看,如果他实在不想看,就带他出去,他想吃就吃、想玩就玩,不要太早灌输太多词汇给孩子。”
同样,在生活中,我们要避免用成人化的标签去定义孩子,比如“懒惰”“磨蹭”“小气”“聪明”等,即便孩子身上出现一些我们不喜欢的特质,也要在不诋毁、不打压、不训斥的前提下,引导孩子向着理想的方向改进。
比如,孩子不好好吃饭,我们可以一边选择忽视,一边与家人营造快乐的就餐氛围,慢慢引导孩子把注意力转移到吃饭上。切不可抱怨孩子吃饭慢、不专心,或者蛮横地没收饭菜,惩罚孩子不许吃饭,以此让孩子警醒。因为,即使表面上我们胜利了,孩子的自尊心却受到了伤害,甚至会激起他们的叛逆心。
无论何时,我们都要谨记“人无完人”的道理,不要为了并不存在的完美小孩,给自己孩子带来成长的压力。正如心理学学者李雪所言:爱,是如他所是,非如我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