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把自己宅成了神
2020-02-21刘永加
刘永加
前段時间,因新型冠状病毒带来的疫情,人们响应号召居家隔离以阻断病毒传播,于是各种宅生活方式竞相出现。在疫情比较严重的湖北黄冈市更是如此。黄冈是历史上的黄州,穿越到千年前,北宋大文豪苏轼(1037~1101)曾被贬到这里任黄州团练副使,度过了他四年的宅生活。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首名叫《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词作,是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十二月苏轼刚被贬到黄州暂住定慧院时所写。
这首词写出了苏轼被贬边远地区的酸楚、苦闷与落寞。然而,有着天生乐观基因的苏轼没有颓废消沉,他迅速调整自己,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没有饭吃,他就开荒种粮;副食缺乏,他挖掘当地的食材资源,发明了东坡肉、东坡鱼,甚至还酿出东坡酒,把生活搞得有滋有味,还深深地影响了当地的百姓。
这还不算,一生嗜书如命的苏轼,更是把在黄州的宅居变成了修炼自己的机会,不放弃任何时间来读书,还发明了“八面受敌读书法”。该法取自《孙子兵法》“我专而敌分”原则,意即若八面受敌,则要集中兵力各个击破敌人。苏轼认为读书也是一样,不是兼收并取,而是要集中精力,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深入探究,然后融会贯通。
据《道山清话》载:苏轼在雪堂每天都要读诸子百家。至于前人诗文,他特别喜欢杜牧的《阿房宫赋》《过华清宫》等,读了一遍又一遍,每每读完,便嗟叹不已。
苏轼看书喜欢边看边抄,他曾对弟子说,他每读一部经典,都是从头抄到尾的。他曾把《过华清宫》等诗作抄了三四十本,还曾手抄《金刚经》。关于苏轼抄书,南宋陈鹄所著《西塘集耆旧续闻》中记载了这么一件趣事:
苏轼被贬到黄州时,司农朱载上正在此地管理粮仓,苏轼与他还不熟识。有一天,一位来访客人吟咏了两句诗:“官闲无一事,蝴蝶飞上阶。”苏轼听了,十分惊讶地问这首诗是谁写的。客人回答说是司农朱载上所作。苏轼再三称赞,认为这首诗充满了优雅的意境和情趣,因此对朱载上印象很深。后来,朱载上专门前来拜访,两人一见如故,交谈甚欢,于是就成了知己。从此以后,朱载上经常去拜访苏轼。
一天,朱载上又来见苏轼,可是过了好长时间,苏轼才出来见他,满脸惭愧地感谢朱载上久久等候的诚意,并解释刚才是在做每天的“功课”,才耽误了些时间,有失迎接。
长谈过后,朱载上好奇地问:“先生所说的每天的功课,是怎么回事?”苏轼回答说:“我正在读《汉书》,每天都是边读边手抄。”朱载上听后,很是吃惊,说道:“凭先生的天赋,打开书卷,一经浏览,就会终生不忘,怎么还要用手抄这种费力的办法呢?”苏轼说:“非也!我读《汉书》,到今天一共手抄了三遍!最初是一段事手抄三个字作为标记,第二次减少为两个字,现在则减少到一个字就行了。”
朱载上离开座位虔诚地请教说:“不知先生所抄的书稿,能否有幸一见?”苏轼就从书架上取来一册。朱载上看了,根本不懂是何意思,苏轼说:“足下可以随便找出我标记中的一字为例,我来背诵。”朱载上便照他说的随便找出一个字,苏轼就应声背出了那一段几百字的内容,与《汉书》原文无一字相差。朱载上接着又挑了几个字试验,均无差错。朱载上感叹良久,不禁说道:“先生真是下凡神仙一样的天才啊!”
回去后,朱载上把这件事告诉了自己的儿子:“苏轼尚且如此认真学习,天赋一般的人,怎么能不更加勤奋读书呢?”
台湾当代作家蒋勋说:“这段时间是苏轼最难过、最辛苦、最悲惨的时候,同时也是他生命最领悟、最超越、最升华的时候。”正是在黄州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苏轼刻苦读书,勤奋写作,每天晚上三更以后才睡觉,四年下来,成就斐然,写出诗200多首、词66首、赋3篇、文章(包括小品)170多篇、书信280多封,还写了9卷《易传》、5卷《论语说》。
苏轼尝言“君子不以命废志”,意思是一个有志者不会因为命运多舛而放弃自己的志向。苏轼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同样的宅生活,让苏轼给过成了提升自我的课堂。这期间,他不仅书法、绘画、词文达到了艺术巅峰,就连农学、美食、医学等方面也都得到了提升。
诗人顾城说,“人可生如蚁而美如神”,而苏轼却把自己宅成了神。
(选自《文史博览·文史》)
★【语文与人生】苏轼是少有的神,一个能把破烂日子过成诗、宅成神的人。人生起起伏伏,只有在低谷时依然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才能把得失看得如此之淡,才能笑看花开花落。
★【微型写作】你还知道苏轼的哪些故事?说说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