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美军爱读书
2020-02-2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美国的国力已经很强大,但是在欧洲人眼里,美国只是没文化的暴发户。巴黎和会期间,美国的威尔逊总统很积极,但却没有本质的话语权,最终还是英法说了算。
希特勒掌权德国后,首先在德国掀起了焚书活动。先是很多犹太人写的书被烧掉,接着凡是不符合纳粹精神的书都被禁。伟大的德语作家包括马克思和海涅,还有科学家爱因斯坦的书,都被焚毁。随着德国对其他国家的入侵,这种文化焚毁也在扩散。据统计,整個二战期间,纳粹毁掉的图书达到1亿册。
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希特勒推广他的《我的奋斗》以及“纯净的德国文化”,但是却对整个欧洲的文化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美国人注意到这一点,考虑到美国迟早要和德国开战,美国的图书馆协会发起了“胜利图书运动”,呼吁大家捐书给军队,充实美国大兵的生活。美国百姓以及高校纷纷响应,这个活动在一年的时间募集到1600万册书,但是还远远不够。
美国参加战争后,大批士兵被运往海外。战争对人的心理是极大的摧残,海军在船上要航行几个月,而陆军要经常蹲在伞兵坑中,真正的交战危险而短暂,大部分时间都是一种无聊的煎熬。交火时,或许刚才还活生生的战友,瞬间就被炸成碎片,这对活着的人也是很大的打击。
在二战时,美国就注意到士兵的心理问题,最佳的治疗办法就是阅读。除了捐书外,美国军方与几家出版社合作,开发出一种军供版图书。在过去,美国只有精装版图书,书很精美,块头又大,读书是属于精英阶层的事。相比之下,军供版开本更小,是十足的平装书,便宜,还可以直接塞进屁股后的口袋里。这是一场出版革命,不但方便了士兵,普通人也可以买更多的书了。
军供版图书,共印了1000多种,但是却有1.23亿册,像《了不起的盖茨比》就印刷了几百万册,让原本没什么名气的菲茨杰拉德成了著名作家。在部队,阅读是最受欢迎的娱乐活动,大兵都在如饥似渴地读书。有的书被撕开,分成好几份,方便几个人同时看。这军供版图书不但帮美国大兵熬过了战时岁月,还让他们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等到战争结束,这些军人就变成了一个庞大的文化中产阶层。
英国人一直把美国人看成暴发户,但是在打仗的时候,英军士兵看到美国人在读书非常羡慕。由于德军对伦敦的轰炸,英国的出版业在战时遭到严重破坏,根本没有办法为士兵提供图书,很多英军士兵都在向认识的美国大兵借书看。战争末期,美国甚至组织翻译了一些法语和德语版平装书给法国人和德国人看,这真是深谋远虑。
有这样一个场景:在一次离别时,一位美军士兵向英国士兵裤兜里塞进一本书。或许就是从这一刻开始,美国超过了英国,也超过了任何一个欧洲国家,成为真正的文化大国。 (摘自《看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