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庐打造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五合集治”品牌
2020-02-21
近年来,桐庐县建立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新机制,把社会组织嵌入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结构之中,以组织协和、功能组合、机制复合、效能融合、品牌凝合为路径,打造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五合集治”品牌,切实有效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
发展一批好组织
以乡镇(街道)为单位,重点打造一批乡村社会好组织。积极推进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全县14个乡镇(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全覆盖,开展公益创投项目实施,提高社会组织创新能力,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通过培育和扶持,2家社会组织分别获得市级成长型品牌社会组织和品牌公益服务项目,12家社会组织被杭州市民政局评为AAA级以上社会组织。如钟山乡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是一家衔接政府、社会组织及服务对象的枢纽型组织,承担辖区内老年人服务、留守儿童、慈善救助、环境保护、矛盾协调等工作,让本土优势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不断推动地方社会经济事业发展。
培育一批好项目
重点打造一批乡村治理好项目。实现181个行政村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全覆盖。截至目前,桐庐县正式登记社会组织877家,各類备案类社会组织2190家。每年开展社会组织公益创投项目,有效提高社会组织创新能力。特别是加强以民生为重点的公共服务建设项目,服务内容涵盖文体活动、助老敬老、法律调解、环境卫生、治安巡逻等领域,实现村民不出村就能办好事。由党员、村民代表、村班子成员、群众等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已成为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一支重要力量。如,分水镇后岩村“美家美德”文明微积分项目,整合村原来美丽基金会、乡邻乡亲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资源,村里聘请专职人员对每家每户不定期暗访、打分。根据总分值不同,年底村民将获得不同奖励,全村202户村民积极参与。
创建一批好品牌
以村庄为单位,重点打造一批乡村治理好品牌。挖掘村级商会参与乡村治理,组织引导成熟的村级商会登记注册为社会组织,指导每个商会确定自身的宗旨、定位和目标,推进有条件的村商会全覆盖,引导村级商会从单一型的尊老爱幼、扶贫济困向村庄建设、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多方面拓展,通过创新“商会+”模式,促进商会+党建、+产业、+自治、+民宿等多元品牌发展。如西武山村商会参与鸡毛换糖垃圾分类治理模式。荻浦村商会筹资建立孝义基金,弘扬孝义文化,让好家风代代相传。母岭村商会积极带领村民投身发展桂花产业,带动村民成为推销员。如今,桐庐县形成了一批以合村村“合议庭”、引坑村“三星堂汇”、百江镇“解铃工作站”、钟山乡“1+11矛盾纠纷调解体系”、富春江镇“区网融合”等为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品牌。
创新一批好方法
构建乡村法治、德治、自治为一体的社会治理模式,营造风清气正的农村社会环境。以村规民约修订为契机,引导全县181个行政村、22个社区结合自身实际,探索乡村治理好方法。一是着力规范群众“道德范围内、法律底线外”的言行,如对擅自砍伐农林作物、非法捕鱼的,明确以5倍数目(或金额)进行生态补偿。引导村民从简办理红白事。在全县培育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1个、省级民主法治村5个。二是深化推进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建设、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在线调解成功率60%以上。与此同时,加大对环溪村“莲文化”、儒桥村“儒文化”、夏塘村“快递文化”、富春江镇“隐逸文化”、新合乡“红色文化”等乡村文化的挖掘、传承、保护和弘扬。
培养一批好人才
开展农村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项目,召开社会工作者整合社会资源及提升筹资能力培训班、乡村振兴“三治”融合民主法治村创建专题讲座和社会工作者能力建设经验分享沙龙等,每年举办一次村“两委”主职干部培训班,培养乡村治理好人才。目前已培养城乡社工领军人才5人,持证社会工作从业人员256人,打造了一支农村社区工作领军人才队伍,深入推进农村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统筹力量参与乡村振兴。
(来源:中国社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