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纹饰之美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2020-02-21邱飞
邱飞
摘要:纹饰,文化精深造型优美,与朝代地域无关,它始终保持自己特有的艺术魅力和吸引力。虽然各朝各代的艺术表现形式各异,但是它们延续着先民们对美的规律的认识存在。包装设计,是设计概念里的一个分支,所传达的是日常物的外在形,或可以说包装是纹饰的一个支撑与呈现。本文通过纹饰之美与包装设计的“意象”相像,阐述当下设计中对纹样造型研究价值及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并探讨“依曲成圆”的纹饰之美的概念与包装设计的关系。
关键词:纹样;包装;意象;审美
中图分类号:TB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00(2020)03-0079-04
基金项目:2018年度山东省高校科研计划项目(人文社科类)A类项目;传统图案造型中的儒学思想研究(J18RA305)阶段性成果;2019山东省艺术学科重点课题(ZD201906200)阶段性成果。
The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Decorative Patterns Beauty in Packaging Design
QIU Fei(Shandong University of Art and Design, Shandong 250300, China)
Abstract: Decorative patterns, profound culture and beautiful shape, and the dynasty has nothing to do with the region it has always maintained its unique artistic charm and attraction. Although the forms of artistic expression vary from dynasty to generation, they continue the ancestors understanding of the law of beauty. Packaging design is a branch of the design concept, which conveys the appearance of everyday objects, or it can be said that packaging is a support and presentation of decorative patterns. Based on the similarity between the beauty of decorative patterns and the “image” of packaging design,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research value of decorative pattern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packaging design in current design, and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cept of decorative patterns and packaging design.
Keywords: grain appearance design; packaging design; image; aesthetic
包装之美始于纹饰,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有自然物纹饰的呈现。“诸子百家”学说各异,均对事物之外表有所关注,各家各派各抒己见。日常之事物外形之美也应运而生。《周礼》将修身、平家、治天下与纹饰之美捆绑在一起。故而后期包装纹饰之美议论颇多,对后世影响也很大。暂且不论各家学说之长,以纹饰而言,长远影响了直至21世纪日常生活物品外表之美的设计,造型美丽而让人印象深刻。
1 纹饰之美
纹饰始于文明的洪荒之时,在中国大地存留了无数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逐渐形成了人们对美的探索与追求的结晶。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彩陶,距今约8000年的历史,当时的彩陶纹样是人类文明的进步,是改造自然的见证,是出自实践的直观反应,也是对生活的向往与憧憬。纹样的内容也会受到地域及民族等因素的影响,风格多种多样,但都围绕着日常所需的生活结构演进发展着,兽,鱼,渔,龟,鸟,果,网等生活之物,日月星辰,依山而居,傍水而生的生存空间呈现,伴随着装饰之华绚丽登场。
纹饰具有超高的历史与文化的价值,同时造型与构成也是朴实、单纯、生趣勃勃的,从里到外都渗透着“以方为圆”气势的雄厚美。以一笔之水透出大江波涛,以三线之型透出鱼余富足,以鹤鱼与斧透出彼时渔之乐。抽象中借用着点线面的结合以图绘影,透着纹饰审美的开始。这些林林总总在数千年的变迁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类的审美,彩陶纹也可以说是包装设计雏形显现,粟器水器的公用形结合上外面装饰的彩陶纹样,不就是现在流行的包装设计么。那么,是否可以把它定义为包装设计的开始呢?器型设计到外形装饰,从现实生活的物像抽取形象,归纳为几何纹饰动物剪影等装饰在器物的外观上;依靠火烧等当时先进的“科学手段”生动而富有深意将纹饰绘制黏贴于器物的外表上。这些美的法则跨越着先秦漆器皇家贵族棺椁到食盒日用器,贯穿于寺观壁画曹吳之笔,远传西蜀窦纶之手,生于民间回归民间。直接对自晚清以来“工艺美术”学科里独立发展出来的包装艺术设计有审美的研究价值和参考价值。虽然,对纹饰的寓意还是懵懂期不能明白先民们创作时的心境何如,但纹饰的造型美感对于当下设计来说却是并不陌生的,古老中新颖的造型韵味非常值得当下包装设计的寻味与探索。
历史铸就文明的辉煌,地域,时期,民族的迁徙与大融合,使得纹饰呈现迥异风格,并独具民族特色。皇家与民间、行家与利家、南方与北方、传神说到形式美感再到审美与实用,都是时代与地域的社会内涵的体现。
史前原始社会时期,先民们沿着黄河流域分布与蔓延着,借天象地貌鱼米之食提供的真实形态,转换为“二方连续”“点线面”的造型语言,把他们按照纹饰造型的规律组织起来,依据生活所需塑出器型绘出纹样、依据巫术谶言琢出玉石器纹样、依据蔽体衣物雕出牙骨器编织遮体装饰衣物用来美化补充着生活的所需。新石器时代的纹样主要是彩陶器和玉石器上的人面、鱼纹、鹿纹、几何纹、植物纹、螺旋纹。这些纹饰已经有变化统一、和谐对比、平衡对称等形式美的规律,再结合上彩陶色泽和多样的工艺技法,这些已经凸显出了装饰美的起源。
夏商西周“青铜时代”青铜器为最多,青铜器纹饰风格凝重、神秘、威严,展现着狰狞与拙朴的美,带给人强悍和震慑的力量。氏族社会进入奴隶制社会时期,农业畜牧业比前代有很大提高发展,青铜器冶炼铸造成为重要的手工业。陶器、骨器、丝织业、玉器工艺也逐渐向产业化进步。劳动生产是文明的进步动力,新材料与技术进步促使了器物新的型态出现。器物型态的转变,也使纹样由简化逐渐走向了繁琐。司母戊方鼎的饕餮纹样围绕着“天极神兽”的造型做几何形处理。西周初期继承商晚期凝重典雅风格,酒器逐渐减少食器逐渐增多,饕餮纹减少铭文逐渐加长,原始瓷器纹样也开始出现。西周晚期饕餮纹逐渐消失,现存铭文最多陕西扶风出土的毛公鼎雕刻有将近500字的铭文。西周后期流行环带纹、鱼鳞纹、勾曲纹。
春秋战国各国诸侯变法,社会形态随着转变。西周后期的廉价金属器的出现,使农具推广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迅速为手工业专业化经济提供了基础。西周末年开始青铜铸器逐渐减少,春秋时期的青铜纹样雕镂上兴起模印与失蜡二法,既同一印版反复印在范上形成“四方连续”的纹样。模印与失蜡法铸造的盛行影响了人物、飞禽、走兽纹样、动物纹、孔雀、葡萄、天马、鸵鸟纹样造型,在题材趋向写实的纹样,逐渐的人物、飞禽、走兽纹样替代了奇异的图案,从死板静态转化为生动的布局。这些直接影响了秦砖汉瓦的纹饰造型。春秋战国晚期纹样复杂细腻,排列方式遵循美的规律回到生活的日常。晚期的采桑宴乐攻战铜壶以多层分割构图方式分别记录了采桑、宴乐、战争的场面,攻战、狩猎纹最具特色,流云纹生动,这些纹样的型态直接对汉代画像石的分层分格构图产生影响。
秦统六国,也完成了集中各地区各民族不同类型的装饰统一。汉魏南北朝时期是文化变迁与融合重要阶段,纹样在美的规律中遵循着民族的特色有进一步发展,佛教与道教的文化融合,推动了东方文化与西方艺术相互碰撞。各种新的纹饰造型比前代更复杂更传神、线条变得流畅、气势上磅礴雄厚。马王堆辛追棺椁漆画日月星辰的纹样,“T”型帛画的天上、人间、地下的引魂升天各种神怪、龙蛇、大鱼的纹饰更符合现实规律的审美。
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对外贸易交流频繁,佛教盛行,隋唐时期工、农业发展迅速,手工业也变化显著,皇家对艺术的推崇也促使着审美的进步与发展,以瓷器物风格发展影响五代。五代时期分裂割据局面严重,经济逐渐衰败,唯有西蜀南唐经济短暂稳定,纹饰也大有转变,卷草等纹饰的恬静、雄壮影响着后世的传承继续。
“存天理,灭人欲”思想影响宋元时期,图案花纹并不注重华丽,更追求朴素节俭,色调深沉。宋代设立专为皇家制造各种精美工艺品和器物的工坊,画学的盛行也影响了这一时期的陶瓷、丝织、漆器、玉石、金银器和雕刻品的发展。纹样作为装饰主流近乎写实逐渐摆脱宗教对纹样的影响,风格走向柔美,这与国力日渐衰弱与文人画的盛行有很大的关系。蒙元统治民族融合,种族歧视和阶级压迫的严重打击,生产一度停滞,手工业相对发达。与西方国家开始的对外贸易,刺激了生产消费,但同时纹样的改变也趋于两极化,精者极精,粗者极粗,精者则为统治阶级所用,粗者为民间使用。
明清两代时期,经济此起彼伏,但文化相对繁荣稳定,皇家与民间都是前代延续。郑和下西洋和西方传教士到访,这些扩大了我国的商贸往来,促进文化的交流与碰撞,陶瓷、织绣、漆器和景泰蓝都得到了发展。吉祥图案纹样也因此盛行,色彩浓艳,国画装饰纹样开始占主要地位。战争的混战总能带来时代的变迁,帝国主义用鸦片叩开了历史封建的大门,同时也带来了时代的变革与发展。传统的审美模式在万千年的侵蚀下也随之变化。
自晚清以来纹样的模式也有了大的改观,各种手工作坊也开始制定了自己的模版与形制。更有诸多教育家开始对“工艺美术”、“设计”这些进行深入的研究。随之而来的晚清民国短暂的工业春天,促使着“设计”的规范化。
2 表外之象包装之美
晚清民国的工艺美术改革,“设计”的概念出现,工艺美术的科目分支也更细化。包装设计,虽然在中国文化脉络中貫穿始终,但也是在此时才有准确的命名。上古到繁华的21世纪,随处可见包装之美,寺观壁画、传世之作均有包装设计的物品呈现出雍容华贵。在南唐周文矩重屏会棋图中,李璟身后繁琐纹样的食盒便可看出对包装设计的重视。虽然,包装设计的这些传承与脉络不是本文梳理的主题。细细研究会发现从古至今包装这门设计的手艺,是文化的凝聚、审美内涵的再现,日常物品的保护。这也说明包装设计是促进交流、推广、销售的基础性工作。包装设计也是一门综合型学科,文化内涵是设计的理念,意识的先行,表现出创意装的包裹之美,同时又是科学技术的载体,材料与形制的构成,平面与立体的结合。从外表的装饰形态到产品的推广都构成了科技与人文的美。无法用任何词语来说明包装设计的纬度有多大,曾经在众多学术讨论中有人用“设计”来涵盖这个概念,笔者认为太含糊。无论怎么定义包装设计的概念,它都是文化内涵淋漓尽致的艺术想象,只有这样才能动人心弦,激发消费的欲望。
包装设计也是造型与空间的载体,文化的审美给了消费者情感的依托,那么这些依托显现的承载体是什么呢?这就构成了包装造型的架构“曲中方圆”的设计灵魂。传统纹饰中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造型上更是有“经营位置”的流畅。《鹤鱼石斧罐》以现代设计分析三者的位置看,鹤在罐身的位置似乎符合了毕德格拉斯的黄金分割,粗旷的线条与德国表现主义的手法十分类似。然而这些形式语言构成方式却是在劳动人民的智慧下慢慢集结地,意象的记述着当时黄河下游鱼米富饶。纹饰的造型虽然具备叙事绘画的功能,但是不是叙事绘画的手段,它更能突出设计的经营位置。这种传统的纹饰造型方式更能衬托出当下设计的不知所措的构成概念。
包装设计也是意象的一种转换,“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取自《周易·系辞》之说。“意象”在设计表现中是指事物的本身与外表的关系。包装“意象”的意向又要涵盖立体的平面的曲面的各种形态下的外表与内里的结合,也就是说是主客二观的构成。从客观看是指对产品功能的解释方式,主观感知能力是指对产品内涵的解释。日常之物功能与外象之美内涵相结合才能准确地表达事物“意象”,这个“意象”便是包装设计的理念与思想。设计人为能深刻表达日常之物的形态与文化的关系,使日常生活与日常之物的审美形式浑然一体达到“天人合一”。那么,“以形写形”、“澄怀观道”这个绘画的原理也成了包装设计的主旨方针。
3 秀外慧中之美的使用
时光荏苒,经过几千年的洗刷使文化更加精益求精的传递着人类的思想。伽达默尔说过:“传统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它具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个向度。传统是相当广阔的,具有深意性质的一个实体。”缤纷多彩的纹样构成了民族的传承,造型与饱满的热情使人们懂得了美的初始。
现代包装的设计中灵活应用传统的纹样,使得包装设计在当下时尚的基础上融合民族特征,促使效果的提升。面对中西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文化的丰富的形式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吸引着设计对传统的探求。尤其是包装设计领域,很多设计人凭借对纹饰的提取与创造再利用,使得具备浓郁中国特色文化元素成为了设计的独特风格。当然,当代包装设计也不是元素的罗列,而是通过日常物的自身文脉与传统的创造性默契互相吸引的。那么,中国特色的包装文化,就更是传统文化精髓传承兼有独特的视觉美感的西方模式视觉表现。
此后,巧用的言外之意结合上纹样的“意象”理解和认识,强调着文明的悠长,传续着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文脉,设计在已知基础上创新,再加工,融合,使其在保留文化意象的基础上焕然一新的呈现在人类的视野中。纹样与包装设计在形式与构成有很多的共同之处,都是“意象”的审美通过人按照美的规律的融合,包装设计中时尚与传统的融合,既能更好的发扬传统文化,又能让人们感受到先民智慧所带来的艺术魅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几千年的文化历史脉络,纹饰虽然仅是其中一种传统之美的象征,但它也同样用自己的魅力征服现代设计艺术的人们,使得传统与现代是相辅相成的存在,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依曲成圆”是纹饰之美的造型之美,也是“秀外慧中”的包装设计“意象”之美的。相互的依托是魅力顯现的必然,也是文化审美在现实日常生活中的促进。当然在当下瞬息万变之中也有多种审美的方式,引发新的探讨。但发扬这种纹饰之美,也只有不断的更新和创造才会让包装的日常之物更能够屹立于设计世界前列。
参考文献:
[1] 雷圭元口述,杨成寅,林文霞整理.雷圭元图案艺术论[M]. 上海文艺出版发行中心,2019.
[2] 傅抱石. 基本工艺图案法[M]. 商务印书馆发行,1935.
[3] 鲁道夫阿恩海姆,滕守尧,朱疆源译.艺术与视知觉[M],中国设计出版社,1984.
[4] 李立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茶叶包装设计的应用[J].艺苑,2012(2):115-117.
[5] 万瑞文.基于中国绘画元素的茶叶包装设计研究[J]. 包装工程,2014(8):11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