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八卦”的特征和社交、情感功能

2020-02-21谭光辉

思想战线 2020年1期
关键词:流言八卦虚构

谭光辉

一、什么是“八卦”

本文所说的“八卦”(gossip),不是《易》中的“八卦”,而是指现代汉语中一个出现不太久的词汇,主要指通过非官方或非公共渠道传播的、未被解释社群公认为意义严肃的、传播者对传播内容不承担责任的、与事实有一定关系的语言叙述文本。

“八卦”一词来自粤语,本意是到处说是非、饶舌。关于这个词来源的通行说法是,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香港有一类报纸副刊专门找人写一些很短的小方块文章,内容不是随便骂人,就是探奇搜秘,揭他人隐私,版面排成八卦图形模样,这类文章就被称为“八卦”,推而广之,凡是那些不严肃的、不含哲理的人生议题,都是“八卦”,其内容无非都是闲聊、瞎扯、说长道短,其内容无非都是些轻浮、查无实据的传言,大都与艳闻、性等有关,而且往往涉及他人的隐私。(1)康锦屏,赵海萍:《“八卦”的前世今生》,《咬文嚼字》2016年第3期。还有一种说法是,早年香港黄色书刊发行时,会在大封面照片上的重点部位加贴八卦图(类似现在的马赛克),以避法律责任,于是这一类杂志便被称为“八卦杂志”。(2)光禄勋:《女人的那些事》,北京/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年,第97页。有人认为,“八卦”的正规称谓应该是“流言蜚语”或“闲言碎语”。(3)辛 摘:《八卦新闻》,《新闻与写作》2007年第6期。因此,“八卦”与“闲话”“流言”“传闻”“谣言”“谣传”等词有亲缘关系。在国内翻译文献中,这几个词常被混用,比如罗斯诺和费恩的RumorandGossip,国内译本名为《流言》,相当于把英文中两个不同的词rumor和gossip都翻译为“流言”。如果把这个书名翻译为“谣言和八卦”,也说得通。为了统一起见,本文多数时候都称此概念为“八卦”,引用文献中翻译为其他词的,不作更改,但我们应该明白这些词跟“八卦”指的是一个意思。

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都认为“八卦”积极作用不大,甚至跟扯淡(bullshit)有点接近。但是,“八卦”和“扯淡”并不是一回事。根据法兰克福的观点,扯淡的特点是它根本不在意什么是真实或者到底有没有真实,扯淡对真理的态度是不严肃的,它不在乎真理是什么东西,甚至不承认存在真理。(4)[美]法兰克福:《论扯淡》,南方朔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8年,第3页。扯淡近乎胡说八道或“放屁”。而“八卦”通常与事实或真实有一定的关系,而且还挺在乎事实,只不过它关心的不是人们通常认为严肃的议题。“八卦”关心那些鸡零狗碎的、上不得严肃台面的议题。“八卦”希望通过一些非正式或非严肃渠道接近更多的、更具细节性的、更有趣的事实。迪弗雷纳认为,“流言常常比那些作为正统历史流传的事实更加有意思,它跟合法性和真实性是没有关系的”。(5)[加]迪弗雷纳:《杀死弗洛伊德:20世纪文化与精神分析的消亡》,王国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年,第124页。这里所说的流言与“八卦”的意思接近。

从纪实/虚构的角度看,“八卦”属于纪实文本。虚构之所以不是“八卦”,是因为“八卦”的传播者和接受者没有达成虚构的协议,他们共同认为“八卦”的内容跟事实有关系,不论是事实的(新闻)还是非事实的(谎言、假新闻),都与事实相关。如果双方都认为所谈内容跟事实无关,而其他特征跟“八卦”相符,就容易被视为扯淡。扯淡与“八卦”的区别是,“八卦”是纪实的,扯淡可以是虚构的。

从事实/反事实的角度看,“八卦”既可以是事实(新闻),也可以是反事实(谎言),传播者并不特别在意它是事实还是反事实(虽然“八卦”的内容倾向于指向事实),而是追求其内容是否能够引起接受者的兴趣。“八卦”与新闻的共同点是它们都与事实有关,但新闻追求符合事实,而“八卦”并不刻意追求符合事实;新闻是官方渠道发布的并有责任人,而“八卦”是非官方渠道发布的并不希望有确定的责任人;新闻一般发布严肃的议题,“八卦”一般发布非严肃的议题。通常所说的“八卦新闻”,其重点是“八卦”,而不是新闻。

从真实/虚假的角度看,“八卦”也追求真实效果。追求文本内的逻辑自洽(真实)是绝大多数文本的特点,并非“八卦”独有。一旦逻辑不能自洽,不论属于何种体裁,都会被看作扯淡,所以扯淡又不一定非得是虚构的,纪实体裁也可以很“扯淡”。如果纪实体裁不符合逻辑真实性,人们一般用“胡扯”来表述它,以示其与“扯淡”的区别。“八卦”并不希望自己被视为“扯淡”或“胡扯”,而是希望自己具有逻辑自洽性,从而有真实感,希望接受者认为其与事实相关。只不过,它并不希望接受者将其作为“严肃”的事实接受,其叙述策略不同于通行的“严肃”叙事方式,也不期待在社群中达成广泛的共识。

综上,本文认为,“八卦”是民间的、趣味性的、不严肃的、不负责的、个人化的、与事实有关的语言叙述文本。

二、“八卦”的社交功能

迄今为止,科学家发现只有人类才会“八卦”,其他物种几乎都不会“八卦”。以色列学者尤瓦尔·赫拉利认为,智人是等到认知革命之后才有了“八卦”的能力,借助“八卦”的力量,智人的部落才变得更大更稳定,但是由“八卦”维持的最大“自然”团体大约只有150人,超过了150人的限制,大多数人就无法真正深入了解“八卦”所有成员的生活。(6)[以]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林俊宏译,北京: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第25页。这个观点可能来自牛津大学教授邓巴(Robin Dunbar),150这个数字被称为“邓巴数”。在人类社会形成之初,“八卦”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它是人类开始由个体集聚为团体,完成小规模社会团结与合作的必要手段。按照赫拉利的说法,大规模人类合作需要共同相信一个虚构故事才能得以完成,而在虚构故事产生之前,小规模的人类合作需要的就是“八卦”。在官方正式新闻传播渠道建立之前,人类需要通过某种渠道交流信息、评价他人、约束行为、形成价值观、达成共识,以完成团体共同协作,战胜其他物种,求得生存的有利条件。换言之,在虚构故事和有正式发布新闻的渠道之前,人类的一切交流活动,就只能通过“八卦”的方式。或者说,在早期人类生活之中,“八卦”就是新闻,新闻就是“八卦”,二者没有区别。

人类早期的“八卦”行为,是人类社会形成的重要动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因生存需要而形成语言、文化、价值观等要素之必需。王静认为,早期人类“需要培养一种能力,以识别朋友和敌人,找寻到生育能力强的配偶;并从中学会培养和经营友谊,维持家庭关系的技巧”,因此,“八卦就成为一种必要的优势品质,并被后人传承下来,乐此不疲”。(7)王 静:《八卦新闻的受众心理分析》,《新闻爱好者》2012年第12期。研究认为,虽然“八卦”的名声负面,却有着重要的社会功能。“八卦”行为至少包括六个方面的动机:信息确认、信息收集、关系建立、保护、社会娱乐和负面影响。最重要的动机是验证关于“八卦”目标的信息,其次是获取关于“八卦”目标的新信息的动机,最不重要的动机是伤害“八卦”对象。“即使是‘黑暗’人格也似乎利用“八卦”来调整他们对他人和自己的看法,而不是伤害他人。”(8)F.M.Hartung,C.Krohn,M.Pirschtat,“Better than its Reputation?Gossip and the Reasons Why We and Individuals with‘Dark’Personalities Talk about Others”,Frontiers in Psychology,no.10,2019,pp.1162~1162.从社会建构的角度看,“八卦”有利于人类维系社会关系,以快捷的方式交流信息,有利于快速有效地建立社群关系,增强群体的竞争力等。人类为了发展友谊而梳毛示好,这占用了大量时间,为弥补这个弊端,人类开始“八卦”,于是就节省了大量时间,大大提高了发展友谊的效率,这对于人类语言的产生和演化有着重要的影响。(9)R.Dunbar,R I M D.Dunbar,Grooming,Gossip,and the Evolution of Language,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8,pp.1~7.因为人类有了建构社群的需求,就逼迫人类不断地发展语言能力以完成“八卦”。

“八卦”不但对人类的语言演变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对于人类社群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八卦”是人类早期沟通的主要内容和表现形式,在当时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不亚于现在的文化和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性。“八卦”是一种关于谁是朋友,谁是敌人的情感信息,它在缺乏直接经验的情况下为人类提供关于他人的信息,使我们能够生活在非常大的群体中。(10)E.Anderson,E H.Siegel,E.Bliss-Moreau(eds.),“The Visual Impact of Gossip”,Science,vol.332,no.6036,2011,pp.1446~1448.一个原始社群的维系,缺少了“八卦”将是非常困难的。“八卦”不但使人类快速交流信息,避开危险,而且人类可以通过“八卦”的评论调适自己的认识和态度,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因此,“八卦”是一种建立社会规则的有效途径,在早期原始部落阶段,还可以赶走不劳而获者。不仅如此,“八卦”还有维护心理健康、拉近与他人的距离等作用。(11)蓝莲花:《八卦和道德》,《共产党员》2015年第2期。人类将这一爱好保留下来,最多地存在于女性群体之中。黛博拉·琼斯将“八卦”作为一种研究女性口语文化的新方法,从“八卦”的社会语言特征入手,将“八卦”分为四大类:家话、丑闻、牢骚和聊天。(12)D.Jones,“Gossip:Notes on Women’s Oral Culture”,Women’s Studies International Quarterly,vol.3,no.2~3,1980,pp.193~198.家话能够让女性相互学习维护家庭的技巧,丑闻可以让女人学会避免丑闻的言行,牢骚可以舒缓心理压力,聊天可以交流正规渠道不能获取的信息。女性热衷“八卦”,对于社会家庭、朋友圈、舆论,乃至社会整体道德风尚的形成,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者称“八卦有张女性的脸”,(13)沈奕斐:《八卦有张女性的脸?——八卦新闻中的性别差异与性别歧视》,《性别多元:理论与实务研究》(下),北京林业大学性与性别研究所会议论文集,2012年。“女人天生爱八卦”。(14)李 丹:《说话是个技术活》,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50页。然而也有人认为,男性比女性更爱“八卦”,男性平均每天花76分钟“八卦”,而女性只有52分钟。(15)赵力行:《男性更八卦》,《观察与思考》2009年第8期。不论是女性也罢,男性也罢,“八卦”起到的作用都差不多,只不过可能男人“八卦”的政治、娱乐成分多,女人“八卦”的家庭、私人的成分多。所有“八卦”都是人的一种心理需求。不论为何目的的“八卦”,客观上都起到了调节社会道德和行为的作用。

流言和“八卦”,甚至还可能改变历史。“在历次社会运动中,流言的‘火种’作用更是凸现。巴士底狱门前的骚动和由此引发的流言引爆了法国大革命的流血时代;东汉末年,在‘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传唱中,黄巾军起义揭开了三国的序幕。”(16)蔡 静:《流言:阴影中的社会传播》,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年,第2页。由于这个原因,中国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流言“八卦”,派采诗之官采风,设乐府搜集民歌,目的是考察民情以作从政之参考。《汉书·艺文志》云:“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17)《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1708页。之所以可以如此,正是因为流言“八卦”的纪实性很强,能够积极反映社会生活和调节行为,甚至影响政治。

三、“八卦”的非公共性和非虚构性

最初人类社会并无“八卦”和新闻之分。“八卦”是随着社会公共议题的产生而被自然分离出来的一部分议题。社会公共议题是随着人类社会群体增大,为实现大规模合作而产生的一种需要。在人类社群人数维持在“邓巴数”界限之内的时候,成员之间可以通过一对一交流以完成相互沟通。所以不论是早在公元前6 000年的村庄,还是在18世纪的村庄,其人数最多都在150人左右,甚至现代军队编制,一般都是以150人左右为一个作战单元。(18)[美]马修·利伯曼:《社交天性:人类社交的三大驱动力》,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36页。当人数超过这一界限,人类的大脑就不够用了,就需要新的社交方式以维系一个共同体。其中最有效的途径,便是寻求一个公共议题。

早期人类的公共议题,可能正是虚构故事。相信一个共同的虚构故事,就可以成为朋友,比如都相信一些神灵,崇拜同样的偶像。200多年前,休谟就斩钉截铁地断言:“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是,在1700年前左右,所有的人类都是多神教徒”,“美洲、非洲和亚洲的野蛮部落都是偶像崇拜者。这一规律没有例外。”(19)[英]大卫·休谟:《宗教的自然史》,徐晓宏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3~4页。让虚构故事成为公共议题,正是宗教的自然起源。宗教就是由虚构故事组织起来的共同议题,人类通过相信这些虚构故事而凝聚成共同体。因为宗教的虚构故事没有纪实性,不涉及与事实是否相符的问题,所以反而更少分歧,也与“八卦”无关。原始宗教产生之后,各种宗教性的祭祀活动成为社群内最严肃、最正式、最能代表群体意志的活动。宗教除了祭祀,还把人类生活中的各种复杂活动,包括人的思想、感情、行动等与之捆绑在一起,形成一套复杂的系统。(20)[英]赫伯特·乔治·威尔斯:《世界史纲》,孙丽娟译,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59页。在政治议题等其他纪实性公共议题产生之前,除了宗教议题之外的议题,就自然而然地成了“八卦”,因为除了宗教议题之外的议题,都成了个别的、私人的、不严肃的、对促进大规模群体合作的作用不太大的议题。

早期较大规模的人类社会合作主要靠宗教维系,宗教定下的规则也就成了人类早期的政治形态。但是,宗教中的“神”并不能下凡来管理世俗的社会,需要有一个存在于世的人来落实,于是就有了“君权神授”等具体操作措施。蔡东杰认为,统治者可以“悄悄地将宗教与神权的观念偷梁换柱地引进君权动作的过程中”,以实现对人民的管理或奴役。(21)蔡东杰:《政治是什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197页。之后,宗教处理信仰和意识形态等公共问题,政治处理俗世的公共问题。凡是那些不具有公共属性的人际关系问题,都被迫进入“八卦”的领域。有了政治,就有了“官方”,“官方”是经过各种复杂程序而得到人民普遍认可的公共机构,官方发布的就是严肃的,非官方发布的就可能是不严肃的、“八卦”的,因为官方发布的是普遍的公共议题,而余下的部分,就是非普遍的议题,就是“八卦”。

“八卦”并不意味着它必然不是事实,也并不意味着它必然不重要,它只不过暂时未得到官方的认可,或暂时没有转变为公共议题。一旦某个“八卦”的内容被官方充分注意,加以报道或澄清,就会成为新闻。比如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的性丑闻,在官方介入调查报道之前,是“八卦”,在这之后,就成了新闻。一个历史事件,如果是正史所写,就是历史,如果是野史记录,就可能被视为“八卦”,人称“历史八卦”。比如一位批评易中天的评论者,认为易中天喜欢野史,所以成不了大儒,他讽刺说:“就靠在中央电视台给不读书的老百姓讲个历史八卦,就能够成为大儒?”(22)李 更:《案头文沫》,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16年,第60~61页。所谓历史八卦,就是那些被正史遗漏的历史信息,没有被承认或检验,也被认为不值得被承认或检验。

有趣的是,虚构的文学作品既可以不是官方发布的,也可以随便讲野史,甚至可以捏造历史、杜撰现实,但它都不被视为“八卦”。“八卦”需要有一个现实的指称对象,而如果不存在这个对象,就不是“八卦”。反之,如果文学作品隐含了现实指称对象,或让人感觉到了其现实指称性,就会被视为“八卦”。比如民国初年出现的“黑幕小说”,其中一部分作品对揭人隐私之事乐此不疲,就显得很“八卦”。所谓“隐私”,就其基本属性和命名而言,就是非公共领域的议题,如果虚构性不强,当然就难免受到指责。黑幕小说中也有虚构故事,但这些虚构故事格调不高,不试图将所谈议题普遍化,而是把兴趣定点在事件本身。按梁遇春的说法,就是“专讲怎样去利用人世的黑暗,却没有说到黑暗的本质”,(23)梁遇春:《勿忘草》,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13年,第84页。这类虚构故事只能说是品位太低,但并不是“八卦”。所以,“八卦”与虚构基本无缘,它天生具有现实指称性。正因如此,“八卦”对于现实的批评和纠正功能就非常强。

“八卦”没有严肃的官方背景,反而具有贴近生活的真实感,更能给普通人以亲切感。有许多文学家,为了与普通读者保持亲切的距离,常常自称“八卦”。鲁迅、陈西滢、张爱玲都认识到了“八卦”的力量,其作品都追求对“八卦”的“出位之思”。但他们的作品并不是真“八卦”,而是具有更多的文学色彩。斯派克斯说:“八卦不是文学——不是田园诗、戏剧甚至不是小说。”大概正是这个原因。自称闲话的几乎都是散文,散文因比其他体裁更多纪实性质,所以与“八卦”更为接近。斯派克斯还认为,虽然“八卦”不是虚构的,但不论是作为口头传统,还是在书面转换中作为回忆录和信件集,它都可以表现为虚构的。(24)P.M.Spacks,Gossip,New York:Knopf,2012,pp.2~3.他要表达的意思看起来矛盾,其实也不难理解:“八卦”本身不是虚构,但如果存在于纪实性的体裁之中,却可能被理解为虚构。如果该“八卦”真被理解成了虚构,它其实也就不是“八卦”了。

严格地说,流言和“八卦”还是要有所区分。蔡静认为流言与“八卦”(闲言碎语)至少有三点不同:“八卦”不一定和某个主题相关;它一般带有道德判断或者价值判断;它关注的不是信息本身逻辑需要的,而是其他的分支内容。(25)蔡 静:《流言:阴影中的社会传播》,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年,第11页。其实,“八卦”和流言可以有很多交叉,而且可以互相转换。“八卦”流行到一定程度就是流言。如果仅限于两人之间的私人话题交流,无论是否有某个主题、有无道德价值判断、有无信息本身逻辑性,都只能是“八卦”而不是流言。拉尔夫·L.罗斯诺和埃里克·K.福斯特认为,与流言不同,“八卦”具有一种“内部循环”的特征,主要在有共同历史或共同利益的人之间传递。(26)R.L.Rosnow,E.K.Foster,“Rumor and Gossip Research”,Psychological Science Agenda,vol.19,no.4,2005,pp.1~2.流言显然不受此限,所以就突破了圈子化的特征,能够流传到一定的广度。陈西滢、鲁迅、张爱玲的散文,模仿的“八卦体”,自称是闲话或流言。然而既然印刷出版,就并不是真希望只在小圈子内流传,所以并非“八卦”;又因为他们事实上也有一个希望成为公共议题并希望获得官方认可的内在目的,而且之后确实被官方出版机构正式出版,所以也并非流言。借“八卦”或流言之体裁,希望达成一种广泛的社会共识或寻求官方的认可,是很多文学作品都在做的努力,也是文学作品之所以具有社会功能的原因。流言比“八卦”流传广,还有一个证明。舆情监控的对象主要是流言,几乎没有政府部门有足够的精力去管人们如何“八卦”。做一个简单的总结:纪实性的叙述,如果只是小圈子内的谈资,就是“八卦”;成为大范围的公共议题而尚未得到官方认可或重视,就是流言;得到了官方的认可,就是文化事件。“八卦”一词之所以具有一定的负面色彩,一是因为很大一部分人已经习惯于接受官方认可的“严肃”信息,二是因为很多书面传播的“八卦”内容品位太过低俗而败坏了名声。

四、“八卦”的他指性及其情感功能

如果纪实性叙述中的主体是叙述者本人,不论是否符合上文讨论的有关“八卦”的特征,都不会被视为“八卦”。“八卦”叙述中的主体只能是他人,“八卦”的叙述者是隐藏的、不显身的。上文说过,“八卦”的发布者不希望对传播内容承担责任。如果“八卦”叙述中的主体是发布者本人,那么叙述者和发布者就无法隐身,发布者就必然要对其事实性和真实性承担责任,其叙述文本也就不符合“八卦”的定义。“八卦”的定义决定了“八卦”只能是他指性的。由于这个原因,“八卦”叙述引发的情感,也主要是他指性的情感。利用“八卦”,人类可以有效地缓解和疏导不利于自我存在的情感。

根据情感的模态类型,关于主体自我的情感模态主要有喜、悲、欲、惧四种,关于他者的情感模态主要有爱、恶、恩、怨四种。(27)谭光辉:《情感分析的叙述学理论和建立情感模态的新尝试》,《社会科学》2019年第4期。其中,人最难忍受的情感主要是悲和惧,以及与这两种情感组合的情感类型,因为这两种情感都涉及对自我主体的否定,是人最想规避的。但是如何最有效地克服悲伤和恐惧呢?现代医学发现,“面对患者的悲伤与恐惧的最有效的反应就是转移他的情绪”。(28)[美]普拉特,戈登:《医患交流指南》,张 勉等译,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4年,第115页。而转移情绪的办法,主要就是跟他交谈。如果交谈的内容主要涉及患者本人,就会导致他不断产生自指性情感,就很难把他的情感从悲伤和恐惧中转移出去。如果用他指情感去取代他不断生成的自指性情感,就可以快速而有效地达成情感转移的目的。既然“八卦”的内容都是他指性的,由之导致的情感也主要是他指性的。因此,“八卦”就可以有效地将把人从消极的悲伤和恐惧情感中转移出来,用其他情感取代之。

“八卦”是人进化出来的一种能力,促使这种能力生成的,既有社会交往的需要,也有情感疏导的需要,它是人适应社会和调节个人心理之必需,所以“对‘八卦’的热衷从进化适应性上来讲,是优势品质”。(29)胡赳赳:《我们为何热衷八卦?》,《走向世界》2009年第12期。这种优势品质可以总结出很多方面,包括且不限于上文之论述。比如有人认为,“八卦”有助于人们了解如何生活在他们的文化社会之中,是学习的一种延伸。(30)R.F.Baumeister,L.Zhang,K.D.Vohs,“Gossip as Cultural Learning”,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vol.8,no.2,2004,pp.111~121.也有人认为,“八卦”其实也是有目的的沟通,至少有三个功能:信息、影响和娱乐。(31)G.A.Fine,R.L.Rosnow,“Gossip,Gossipers,Gossiping”,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vol.4,no.1,1978,pp.161~168.娱乐功能,就涉及情感调节的问题。另一项研究通过调查等手段指出,“八卦”为“八卦”接受者提供了自我评价功能,并触发了自我意识情绪,个人可以利用他人的评价信息(即“八卦”)来改善、提升和保护自己。(32)E.Martinescu,O.Janssen,B.A.Nijstad,“Tell Me the Gossip:the Self-evaluative Function of Receiving Gossip about Others”,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vol.40,no.12,2014,pp.1668~1680.由于情感是人类进化出来的一种自我保护能力,“八卦”也是这样一种能力,所以“八卦”和情感就是一个外在表现和内在体验的问题。即,“八卦”是人获得情感体验的重要手段,它与情感一样,对人类的自我保护和生存发展至关重要。现代护士们深谙此道,研究“八卦”更具实践性,指出“八卦”可以用来表达一系列的情绪,包括关爱他人、愤怒、烦恼和焦虑,获得的情绪结果,包括感到安心和感到被支持,等等。所以护士们特别重视研究并有组织地利用“八卦”,以从事情感医疗保健和护理工作。(33)K.Waddington,C.Fletcher,“Gossip and Emotion in Nursing and Health-care Organizations”,Journal of Health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vol.19,no.4~5,2005,pp.378~394.还有一项更有趣的研究,通过实验的方法发现,“八卦”不仅影响对一张脸的评价方式,还影响一张脸是否首先被看到,“八卦”是一种有效的社会情感学习形式,可以独立于面部基本结构特征,以一种完全是自上而下的方式,影响对一张脸的视觉感知。(34)E.Anderson,E.H.Siegel,E.Bliss-Moreau,et al.“The Visual Impact of Gossip”,Science,vol.332,no.6036,2011,pp.1446~1448.这些研究都表明,“八卦”不仅可以创造、转移情感,而且可以深深地影响情感的生成,改变注意的方向,实现对情感的调节,从而做出有利于生存的应对。

结合上述几点标准来审视当代文化的形态,就更容易分辨类型与归属。博客和微博,因为它对所有人公开,不符合“内部循环”之特征,所以这个平台就不适合发布具有“八卦”性质的内容。微信朋友圈、QQ空间和“说说”的内容只能被互相加了好友的人看,如果没有转发,就不会广为传播,就较适合发布具有“八卦”性质的内容。所以,有“官方微博”,但没有“官方朋友圈”或“官方QQ空间”。发布在微信朋友圈中的,如果属于自己个人生活的内容,因为不符合“他指性”特征,就不是“八卦”;如果属于虚构性的、文学性的内容,因不符合“非虚构性”特征,所以也不是“八卦”。只有那些带有披露他人秘闻和评论性质的言论,才可能是“八卦”。即使这样,因为在微信朋友圈中发布此类消息会有明确的责任人,所以也不特别适合“八卦”。又因为圈主所发信息所有朋友都能看到,并不严格符合“内部循环”的特征,所以即使具有“八卦”性质的言论,在朋友圈等圈子信息发布平台上,也只具有“准八卦”的性质。“八卦”在说说、QQ空间、微信朋友圈中的生存地盘其实也非常有限。由于这些原因,朋友圈、说说、QQ空间等私人性发布平台,不能取代生活中的“八卦”,也不能填补人类因现实交往过少而带来的情感和信息方面的空缺。

综上,无论现代交际方式如何迅捷、方便,生活中的“八卦”依然重要。人类仍然需要面对面的交流、“八卦”,获得和交换更为真实的情感和信息,以应对渐趋异化的社交形态给人类带来的情感危机。

猜你喜欢

流言八卦虚构
虚构
伏羲创八卦
虚构的钥匙
融媒时代,如何正确地“非虚构写作”
在网络流言的惊涛骇浪中,权威媒体如何做好“定海神针”
真相在真相里活着
流言
流言
世相八卦
世相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