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易日语”与救灾应急

2020-02-21曲志强

语言战略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救灾外国人日语

王 娟,曲志强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两岸语言应用与叙事文化研究中心 福建 厦门 363105;厦门大学 国家语言资源检测与研究教育教材中心 福建 厦门 361005)

提 要 2019年末暴发的新冠肺炎将救灾应急的语言问题摆在了语言学者面前。而日本早在20世纪就已开始研制并不断完善称为“简易日语”的应急语言,本文旨在通过从研究现状、使用群体分析、基本特征以及管理机制4个角度对日本在“简易日语”方面的做法和经验进行介绍,为中国建设应急语言机制提供4点参考和借鉴:加强基础研究,使应急语言机制具备扎实的科学依据;进一步完善应急语言语料库的建设,推动实证研究发展;细化应急语言的特征研究,拓展运用领域;借助政府力量,构建全方位的常态合作体系。

一、引 言

方寅(2020)指出,语言应急行动能服务紧急事态下的国家安全之需,新时代国家语言应急体系与能力建设需要全面推进。2019年末暴发的全球性新冠肺炎再次凸显了应急语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应急语言不仅会影响人们能否有效地接收正确的信息,还会影响人们采取什么样的行为决策,是关系到所有人,特别是语言弱势群体生命安全的重要问题,不容小觑。在本次战疫中,教育部语信司指导、多家单位众多学者组建的“战疫语言服务团”为社会语言学工作组树立了榜样,他们研制的《抗击疫情湖北方言通》和《疫情防控外语通》,在疫情防控和治疗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3月12日“战疫语言服务团”又紧急研制出《疫情防控“简明汉语”》,在教育部网站正式上线发布,这在国内属于首次。《疫情防控“简明汉语”》的研制简介中提到,研制组是通过借鉴日本减灾日语的编制经验,确定信息内容,并经过反复试验,确定研制标准。

但正如李宇明教授指出的那样,虽然近些年我国加强了突发公共事件防控,出台了多项法律和条例,成效十分明显,但缺乏“语言应急”内容(李宇明2020a,2020b);我国突发事件语言应急能力建设仍是语言文字事业的突出短板,亟待提升①参见《抗疫网上论坛:应急语言服务(一)》“语言服务40人论坛”公众号推文,2020年3月28日,https://mp.weixin.qq.com/s/kEHtLMAgxklBdrjA73J6Aw。。因此,我们应该学习国际社会在应急语言问题上的经验,尽快建立并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应急语言服务机制。我们的邻国日本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日本的社会语言学者具有敏感的危机管理意识,他们从1995年阪神大地震之后就启动用于救灾应急的“简易日语”的研发工作,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

在我国,陈林俊等(2014)和韩涛(2019)对日本用于救灾应急的“简易日语”做过介绍。陈林俊等(2014)指出,日本用于救灾应急的“简易日语”是在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之后由佐藤和之为首的社会语言学研究团队发起的;韩涛(2019)着重从语言内容的角度介绍了救灾语言需要传递的信息内容,以及“简易日语”简化语言的主要方式等。包联群(2020)以“3·11”东日本大震灾为个案,分析日本针对突发灾害的多语言服务情况,其中也介绍了一则使用“简明日语”发布的通知。本文的目的是从国家管理层面出发,从4个角度对日本在“简易日语”方面的做法和经验进行介绍,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建议,希望对今后“简明汉语”的进一步完善和运行管理工作有所参考。

二、“简易日语”的产生及研究现状

“简易日语”(やさしい日本語)指的是面向不擅长日语的在日外国人的简化日语,简化的方法主要是替换部分词汇、简化句子结构、给汉字标音等,以达到更有效的信息传递的目的(桃井惠一2012)。日本学者正式开始研究、开发用于救灾应急的“简易日语”是在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之后。大地震期间,受灾的人群不仅包括广大日本老百姓,还包括大量在日外国人,他们因为语言沟通的障碍,不能迅速理解和地震相关的重要信息,从而无法做出及时而正确的判断,心理上处于高度恐慌,承受了身心双重灾难。阪神大地震之后,日本弘前大学人文学院社会语言学研究室的佐藤和之教授开始倡导开发“简易日语”,目的是为了让“简易日语”与其他外语一起在应急救灾等突发公共事件中为外国人提供高效的语言服务。在佐藤教授的带领下,日本“简易日语”的开发和运用有了质的飞跃。目前,“简易日语”仍在不断完善,但已经在救灾实践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2004年日本新泻中越地震、2011年东日本大震灾、2016年日本熊本地区大地震中,“简易日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为各方所称道,也因为这种特殊语言在与外国人沟通中所起的有效作用,它甚至被称为“另一种外语”。

笔者根据佐藤和之(2017)、水野义道(2006)等资料将“简易日语”的开发背景及原因归纳为如下几点:(1)在救灾应急事件中运用受灾外国人的母语为其提供语言服务存在现实困难,因为在救灾应急事件中,政府部门整体缺乏人手,很难确保有足够数量的各类外语人才;(2)英语并非一定是有效的沟通语言,在日外国人并非都会英语,在救灾应急事件中若采用英语与外国人进行沟通,有时反而会引起不必要的误解;(3)在救灾应急事件中通过收音机、电视发布的相关信息绝大多数是以本国人群为目标受众编制的,不具备高水平日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外国人无法理解并获得所需的正确信息;(4)如果不改变语言整体的表达方式,仅仅是给汉字标上发音并不意味着可以降低语言的理解难度,因此有必要开发专门用于救灾应急的“简易日语”。

“简易日语”的研发历史虽然并不长,但近年逐渐受到日本学界的关注,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领域。

第一,“简易日语”的有效性验证研究。这部分研究以调查“简易日语”语言要素及非语言要素的被理解程度为目的,具体方法大多采用对比分析法,主要学者首先是佐藤和之教授的团队,此外还有西尾广美、西村彩香等。佐藤和之等(2020)指出,同时使用“简易日语”与“简易英语”可以增强外国人的理解效果,还可利用“羊群效应”来提升具体受灾外国人的引导效果。西尾广美(2013)主要调查“简易日语”中日语复合动词的被理解情况;西村彩香(2018)则指出,带有简笔画的“简易日语”最易于外国人理解。

第二,“简易日语”的使用实态研究。这部分研究大多是考察“简易日语”的实际使用个案,指出问题、提出建议,主要学者有杉山明枝、桃井惠一、轰木靖子等。如杉山明枝(2018)考察的是日本自治体在救灾应急事件中为外国人提供应急语言支援的实例,他指出,当务之急是要消除“纵向分割式行政制度的弊端”①“纵向分割式行政制度”指的是在日本行政管理体制中与外国人相关的各类事务的管理权及责任分属不同部门,如外国人的问题归属外务省,信息管理责任归属居住地的自治体,外国人的签证问题又归法务省管理。,推动灾害发生时国外医疗支援团队的顺畅进驻。桃井惠一(2012)以福知山市的应急语言服务机制为考察对象,指出应根据各地市的具体情况制作地区版防灾手册,并充分发挥地方大学在应急语言服务中的作用,作者还呼吁应将“简易日语”发展成“人性日语”。轰木靖子等(2020)是以海报制作为具体考察对象,探讨用于防灾减灾的“简易日语”的使用情况。

第三,“简易日语”的使用拓展研究。这部分的研究相对比较活跃,主要学者有庵功雄、元木佳江、打浪文子、堀川谕、今枝真理子、永井凉子等。庵功雄主要致力于研究如何将“简易日语”运用于面向外国人的日语教育、日常交流、政府公文的撰写等问题,这部分研究有专著,也有论文,成果较为突出。元木佳江(2018)探讨了如何将“简易日语”用于观光行业,这也是近年的研究新热点。而打浪文子等(2017)和堀川谕(2020)关注了如何将“简易日语”用于智力残疾人士的服务问题。今枝真理子(2020)研究了在医疗活动中“简易日语”的运用情况。永井凉子(2020)研究了老人福利机构中“简易日语”的运用情况。

三、“简易日语”使用群体

日本“简易日语”的使用群体基本只是在日外国人,不包括日本本国人。早在江户时代,日本国民的识字率就达到了世界第一。日本国内的方言差异也较小,除身体有残疾的特殊人群之外,日本本国人在使用通用语言进行文字、音声的沟通上基本没有障碍。根据日本法务省2020年3月发布的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底在日外国人的数量占日本总人口的2.33%左右,国别种类多达195个国家,主要集中在东京都,比前一年增加了20万2044人,再次刷新了历史纪录。①参见日本法务省《2019年底在日外国人数统计(令和元年末現在における在留外国人数について)》,2020年,http://www.moj.go.jp/nyuukokukanri/kouhou/nyuukokukanri04_00003.html。

佐藤和之、杉山明枝等学者在研发“简易日语”时重视对使用群体的分析。他们将在日外国人称为“信息弱者”,发现这些在日外国人即使日常生活中能够使用日语进行自由沟通,在发生灾害的特殊状态中却无法理解“避难所”“物资”“供水”等救灾应急相关的基本词语,处于“信息空白”的状态,在救灾应急工作中容易被孤立,客观上的混乱、受困,以及心理上的恐慌、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程度都远超日本人,形成双重受灾(佐藤和之2004,2017;杉山明枝2018;米仓律2012)。

日本国立国语研究所也做过与“简易日语”使用群体语言特征相关的调查,该研究所的日语教育基础信息中心将母语非日语的在日外国人在生活、工作过程中所必需的日语能力称为“生活用日语”,并自2006年以来围绕“生活用日语”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其中2008年10月~12月进行了一次题为“生活のための日本語:全国調査”(生活用日语:全国调查)的全国性大规模调查,调查对象是在日外国人和日本本国民众。该调查发现62.6%的外国人会日语,而会英语的只有44%,这一数据也是日本开发“简易日语”的重要依据。②参见日本国立国语研究所《“生活用日语:全国调查”结果报告〈简报版〉》,2009年,https://www.ninjal.ac.jp/archives/nihongo-syllabus/research/pdf/sokuhou_chinese.pdf。

四、“简易日语”的基本特征

(一)语言难易度参照国际日语等级考试

日语与汉语不同,标记方式除了汉字之外还有平假名、片假名、罗马字母等多种方式,所以评定“简易日语”的难易度首先要考虑文字的标记方式。日本文化厅在2018年进行了一项为推进《2018年度为“作为生活者的外国人”而开展的清零无日语学习班地区的事业》③参见日本文化厅《2018年度为“作为生活者的外国人”而开展的清零无日语学习班地区的事业(平成30年度「生活者としての外国人」のための日本語教室空白地域解消推進事業)》,2018年,https://www.bunka.go.jp/seisaku/kokugo_nihongo/kyoiku/seikatsusha_kuhakuchiiki_jigyo/index.html。的全国性调查,该调查报告显示,有84.3%的外国人能看懂日语的平假名,而能看懂罗马字母的外国人只有51.5%,二者有明显差距。此外,调查报告还显示,用平假名给日语的汉字标注发音可以降低语言的理解难度,是帮助外国人阅读理解文章的有效手段。可见,即使是相同的内容,如果采用不同的标记方式,对外国人来说语言的难易度也会发生变化。

除了标记方式之外,“简易日语”具体词汇、语法的难易度是参照日本语能力检定考试的基准来确定的。该能力考试由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主办,每年两次,面向全世界母语非日语的外国人,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日语水平考试。考试级别分为5级,通常简称为N1、N2、N3、N4和N5,N1为最高级别,N5为最低级别。“简易日语”的难度大约在N5、N4之间,大致相当于日本小学3年级母语课程的难度,即大约需要掌握300个基本的日语汉字、1500~2000个基本词汇和基本语法,每个句子的长度大约在24个音节左右,能进行日常生活的对话,能读、写简单的文章。目标是让在日本居住了一年以上的外国人,无论出身是否为汉字圈的国家,均能理解其中80%以上的内容(佐藤和之2017)。

为了更直观地描述“简易日语”的难易度,佐藤教授提出了著名的12条语法法则,具体如下①参见日本弘前大学《救灾应急“简易日语”(減災のための「やさしい日本語」)》,2018年,https://www.hirosaki-u.ac.jp/32856.html。:(1)使用简单的词汇,避免使用难词;(2)使用简短的句子,每个句子不超过24个音节;(3)保留有关灾害的常用术语;(4)避免使用片假名书写的外来语;(5)不使用拟声拟态词;(6)使用动词句而非动名词;(7)避免使用模糊、暧昧的表达方式;(8)避免使用双重否定句;(9)尽量统一句末表达的句型;(10)多使用短语,以便读者理解重点语义;(11)每个句子的汉字以3~4个为宜,且要标注发音;(12)不要使用罗马字母。

(二)语言的表现方式受传播手段的影响

传播方式从大的类别来看有文字和音声两种。如果是通过文字传递信息,“简易日语”的具体内容主要遵守佐藤教授提出的12条语法法则。佐藤和之(2005)指出,张贴公告的信息传播方式虽然比较原始,但对于外国人来说不会出现听漏信息的问题,依旧十分有效。当使用张贴公告的传播方式时,“简易日语”除了语法法则,还需要注意整体版面设计,以便能够吸引外国人的注意,提高阅读率,如:标题要使用多种语言书写;汉字的使用量不能过大且要标上发音;文字要用较大的字号书写,扩大行距;附带与内容有关的插画或地图;尽量用短句描述,标明公告制作单位和公布时间;等等。

如果采用的是音声的传播方式,则还要注意朗读时的停顿、声调上的变化、语速的把握、吐字清晰程度等问题。停顿不仅仅要注意语言单位的分割点,如句子和句子之间、词语和词语之间,还要注意语义表达的问题,需要重点强调的词汇前后需要增加停顿,声调也要有所区别。语速方面,伊藤晶子等(2015)提出了具体数值,他们参照日本放送协会(NHK)新闻播报每分钟420~460个音节的速度,认为使用“简易日语”进行语音播报时语速应控制在每分钟大约280个音节。

五、简易日语的运行机制

(一)日常运行机制

“简易日语”日常管理机制的最大特点在于合作方式,概括而言是高校牵头、跨界合作,核心力量突出,同时涉及的行业领域面又极大。首先,牵头的佐藤教授团队努力做到充分的信息共享,他们成立了“应对减灾‘简易日语’研究会”,将一系列研究成果按具体需求的内容分类,在网络上免费发布,发布的系列内容如下(各项内容的具体网址从略):(1)需要详细了解“简易日语”时,可参照弘前大学人文学部社会语言学研究室·减灾“简易日语”研究会网站;(2)需要了解“简易日语”所使用的词汇与汉字时,可参照《“简易日语”词汇·汉字表》;(3)需要了解“简易日语”的有效性及可信度时,可参照公开实验概要“弘前大学2005公众减灾——使用‘简易日语’获取灾害信息”;(4)需要了解“简易日语”12条规则时,可参照《(加强版)“简易日语”编制指南》;(5)需要了解“简易日语”句子文章写作方法时可参考的网站;(6)需要凭借自学翻译“简易日语”时,可参照“E学习版 理解!表达!入门《简易日语》”;(7)需要了解通过智能手机联系在日外国居民及外国儿童时的文案编写方法时可参考的网站;(8)需要系统获取“简易日语”具体事例时,可参照《加强版 发生灾害时帮助外国人的方式指南》;(9)需要了解防灾无线通讯、宣传车、社区FM频道广播中所使用的稿件时可参考的网站;(10)需要了解使用“简易日语”发布公告的具体实例时可参考的网站;(11)为了介绍说明“简易日语”而需要宣传手册时可参考的网站;(12)需要获取使用“简易日语”编写的辅助系统软件时,可参照东北大学研究生院工学研究科通信工学专业伊藤彰则研究室的网站;(13)需要获取“简易日语”相关的其他资料与信息时,可参照弘前大学人文学部社会语言学研究室的导航网页。

除牵头的佐藤教授团队之外,其余参与、协助“简易日语”各项工作的人员涉及各行各业:有各级国家政府部门,也有高校研究机构的同行、医疗机构、媒体、公益财团法人、消防部门、地方图书馆等。例如日本内阁府、法务省、文化厅、观光厅、国立国语研究所、自治体国际化协会等部门和单位均参与过日本政府进行的各类大规模基础数据调研工作,由这些参与部门的级别和领域就可见日本政府对应急语言问题的重视程度。日本县(相当于中国的省)一级政府也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日本在行政划分上有一都一道两府43县①一都是东京都,一道是北海道,两府是大阪府和京都府,43县是青森县、岩手县、宫城县、秋田县、山形县、福岛县、茨城县、栃木县、群马县、崎玉县、千叶县、神奈川县、新泻县、富山县、石川县、福井县、山梨县、长野县、岐阜县、静冈县、爱知县、三重县、滋贺县、兵库县、奈良县、和歌山县、鸟取县、岛根县、冈山县、广岛县、山口县、徳岛县、香川县、爱媛县、高知县、福冈县、佐贺县、长崎、熊本县、大分县、宫崎县、鹿儿岛县、冲绳县。,我们对这47个县级政府的所有官网进行调查,发现除了石川县、宫城县、宫崎县和山梨县之外,其他网站都有与“简易日语”相关的信息。但存在两个主要问题:第一是各政府之间的运用情况差别很大,最多的是发布了用“简易日语”编写的应急救灾手册,并没有使用“简易日语”发布具体信息,如爱知县、大分县、奈良县等的网站;有的不仅运用“简易日语”编制了日常运用的许多基础信息,还运用“简易日语”及时发布、更新实时消息,例如群马县的官网就做得很好,兵库县、广岛县、福井县等多家网站均有用“简易日语”发布与新冠肺炎相关的信息;还有一类甚至是仅仅提供了与“简易日语”相关的服务部门的联系方式,并没有在网页上运用“简易日语”发布信息,如冲绳县。第二个问题是各政府具体对应的管理部门不统一,很混乱。最多的是由当地的国际交流协会发布相关信息,但也有的是国际课、文化交流课、人权施策推进课、环境生活部,甚至像福井县是由国际经济课在管理。这种自成一体的管理方式十分不利于外国人对所需信息的有效利用。

日本应急语言运作机制的第二个特点是应急机制要靠日常维护,日本在日常就十分注重通过多种渠道实现信息共享。日本放送协会于2012年4月创办了简易新闻网站“News Web Easy”,可以算是运用“简易日语”实现日常信息共享的典型。该网站主页右侧的导读目录列有“地震、海啸、龙卷风·雷电、台风、暴雨、暴雪、中暑”7项,凸显了网页的救灾应急目的。每天刊登精选的5篇新闻,每篇新闻字数大约在300字左右,长度是通常新闻报道的三分之一。报道中的汉字有标注发音,并且用不同的颜色标注人名、地名和组织机构名,简单易读,学过半年至一年日语的中国学生也基本可以看懂。再如日本1988年成立的一般财团法人自治体国际化协会,该协会以推动地区公共团体的国际化为运作目的,在日本全国各县、市均有分部,在纽约、伦敦、巴黎、新加坡、首尔、悉尼和北京也设有海外事务所。该协会制作了一系列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语言资料,有使用英语、汉语、韩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和菲律宾语共6种在日使用人口最多的外语编制的《发生灾害时多语言撰写信息指南》、培养救灾应急事件中与外国人居民沟通能力的《发生灾害时外语学习支援》,还委托东京外国语大学制作了《灾害发生时外语学习支援能力培养课本》和《与灾害有关的单词手册·例句集·参考资料》等。协会在日常工作中就将这些资料通过地方自治体和地区国际化协会进行分发,并召开说明会,提高这些资料的使用率。

日本的地方政府也积极推动与信息弱势群体之间的日常信息共享,杉山明枝(2018)对此进行了介绍:以东京都为例,东京都在2002年设置了“外国人受灾信息中心”,为突发公共事件中受灾的外国人提供信息收集、志愿者服务、市·生活区·街道发布信息辅助服务等业务,还定期举办外国人防灾训练等活动,同时为了保障在发生灾害时能顺畅地进行信息沟通,在日常生活中就致力于使用包括“简易日语”在内的多国语言与外国人居民实现信息共享。仙台市在市国际交流协会内设置了“防灾多国语言支援中心”,将政府发布的官方信息翻译为多国语言,制作了多国语言防灾录像《“地震!发生时该怎么办?”》以及《在地震中如何保护生命安全的建议》等资料。

陈林俊等(2014)、韩涛(2019)等研究是将用于救灾应急的“简易日语”同用于日常沟通的“简化日语”(或称平易日语)区分开来。但本文认为这二者是无法明确区分开的,“简化日语”是“简易日语”的延申版,是日常“练兵”,内容也偏重救灾应急知识的普及,是“简易日语”日常管理、运行的一环;日常“练兵”也是“简易日语”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日本危机管理方式的一种呈现。

(二)救灾应急事件突发过程中的运行机制

“简易日语”在救灾应急事件中作为主流外语的辅助语言之一为受灾的外国人提供语言服务,但并不意味着取代其他外语,必要时还可以将“简易日语”与其他语言混合使用。主要服务对象是那些母语为使用人数较少、日语程度不高、对英语不熟悉的外国人。

“简易日语”在救灾应急事件发生之后的运行机制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首先有政府力量的推动。2020年2月16日在日本新型冠状肺炎确诊人数尚只有个位数时,日本负责外国人出入境管理的法务省出入国在留管理厅就宣布召开以推动“简易日语”使用为目的的“协助签证办理的简易日语专家指导会议”,会议于21日举行,再次对“简易日语”的重要性进行了强调,也对“简易日语”的推广起到了实质性的推动作用。

其次,“简易日语”在公共事件突发过程中的运行机制十分重视短时间内的快速启动,对此佐藤教授提出了“72小时内信息”这一关键词,并制作了《地震发生后72小时(3天内)应该告诉外国人的信息》手册,该手册的内容是在对1995年阪神大地震期间多个广播频道信息的整理、分类的基础上完成的。制作的原因是:虽然像神户这样的大城市的政府部门通常会在地震发生的第二天就设置面向外国人的咨询窗口和专门的信息发布机构,但是要广而告之这一消息,让外国人知道有这样的机构却需要几天时间。1994年旧金山地震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即地震发生之后要建立面向外国人的多语服务团队和相应机制需要大约72个小时。而在这72小时内《地震发生后72小时(3天内)应该告诉外国人的信息》手册能起到很大作用。工作人员可以依据手册的说明,分时间阶段有序地发布受灾外国人需要的信息。《地震发生后72小时(3天内)应该告诉外国人的信息》的内容除了“仅外国人需要的信息”之外,还包括“与日本人一样需要的信息”以及“对日本人来说是常识,但是外国人往往不知道的信息”。具体内容包括3个方面:第一是“事件刚发生时的信息”;第二是“防止产生二次灾害的信息”;第三是关于“生活·恢复·安危信息”。“事件刚发生时的信息”指灾害刚发生时对于受灾者紧急度较高的信息,“防止产生二次灾害的信息”指以避难引导为主的信息,“生活·恢复·安危信息”指受灾者在受灾几小时之后需要的信息(松田阳子,等2000)。

六、启 示

日本较早开始进行“简易日语”的研发工作,有经验也有不足。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许多对“简易日语”的运用只是机械地标注假名发音,或把日文汉字改写成假名,今后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通过上述对日本救灾应急语言——“简易日语”的介绍和梳理,我们从日本的经验和不足中可以总结以下4点启示,希望对我国相关部门在宏观管理层面建立救灾应急语言机制有所帮助。

第一,加强基础研究,使应急语言机制具备扎实的科学依据。

我国对应急语言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基础研究还很不足。例如我们还应进一步对我国信息弱势群体的特征进行更细致的调查,只有准确把握我国信息弱势群体特征,才能保证我们的应急语言服务机制做到“精准扶贫”。我国与日本不同,我们的信息弱势群体结构多样,不仅包括在华外国人,还包括通用语言沟通能力较弱的本国民众,例如儿童、老人、盲人、聋人以及部分方言地区的群众等。我国的信息弱势群体总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短期或长期居住在我国的外国人,可称为“输入型信息弱势人群”;第二类是通用语言沟通能力较弱的本国人,可称为“本土信息弱势人群”。这两类人群所具有的语言基础不同,救灾应急事件中对语言服务的需求也不同,对他们进行调研时,所采用的具体调研方法也将是不同的。“输入型信息弱势人群”的信息我们可以通过和各国驻华领事馆进行合作的方式来获得,掌握包括签证种类、在华事由、母语种类、占总体比例、汉语水平等级在内的各项数据,并保障数据的动态更新。而“本土信息弱势人群”的情况复杂,调研难度高。我国已有学者提出可在人口普查中加入语言调研内容的想法,这种提法的优点是高效、节约成本、覆盖面大,但实际执行需要人口普查执行部门的合作。《疫情防控“简明汉语”》的研制简介已经对简明汉语的适用对象有了说明,今后我们应该开展具体、详尽的服务对象调研。

第二,进一步完善应急语言语料库的建设,推动实证研究发展。

“战疫语言服务团”研制的《疫情防控“简明汉语”》,借鉴“简易日语”的做法,以HSK等级标准为参照,将词汇基准设置在4级以内,即1200词左右,语法也尽量使用4级以内的语法。今后需要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以改进、完善、强化、推广为目的的各类研究。例如,我们首先可以进一步完善应急语言语料库的建设,可根据救灾应急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进行分类,依据自然性突发事件、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4类以及轻度、中度、重度等不同的危害性程度进行具体词汇、语法的甄选,完成各类、各级救灾应急备用语料库。此外,社会语言学者还应该积极推动实证类的研究,例如进行信息弱势群体理解度的测评、应急语料库的有效性、使用案例分析等,这样才可以科学地推动应急语言语料库的完善。

第三,细化应急语言的特征研究,拓展运用领域。

日本已开始根据传播方式等因素细化应急语言的特征研究。我们在开发应急语言时也应让应急语言的传播手段尽量做到“多渠道多方式”,尤其应当关注手机这一当代社会主流的信息传递工具。但“输入型信息弱势人群”和“本土信息弱势人群”具体特征不同,在考虑运用“应急汉语”传递信息的具体方法时也应该注意。如“输入型信息弱势人群”可采用发送文字信息的方式,文字的方式可以保证他们更加从容地理解内容,防止音声传递造成的听漏、听错信息,同时也方便信息接受者反复查阅、确认相关内容。而“本土信息弱势人群”因为包括部分识字少、年龄大视力不佳或者是听力、视力有障碍的人群,因此在传递重要信息时应做到文字与音声相结合,例如可通过特殊的提示音、特殊的震动频率告知手机主人信息的特殊性,同时在主人阅读文字信息时应实现音声同步播报的功能。特殊提示音的方式在日本已被实践证明了效果,在日本如果发生地震、海啸等紧急突发公共事件时,日本的信息发布部门会第一时间在电视频道里插播相关的新闻短讯,新闻短讯均是闪现的文字,字数不多,言简意赅。插播短讯时电视会发出特殊的警示音,该警示音日常只用于突发公共事件时的信息提醒,因此人们只要一听见这一特殊的警示音,都会关注电视屏幕上出现的消息,即使电视频道不中断正在播放的电视节目,也能够及时有效地保证信息的知晓率。

此外,日本近年十分关注应急语言在日常医疗、观光、民生福利等领域的拓展性运用。我们认为这是一个正确的方向,拓展性研究不仅不会影响应急语言的使用,还能促进应急语言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使用效果。我国的学者今后也可以在这方面多做一些思考。

第四,借助政府力量,构建全方位的常态合作体系。

我们要构建的体系首先应是全方位的合作体系。充分调动高校科研工作者的力量,可利用部分高校已有的较成熟的应用语言研究中心,也可重组科研人员,建设专门的核心团队,培养专业人才和基层志愿者队伍,并积极获取各级政府部门、民间组织的协助,与政府、医疗、财团等组织机构建立全方位的合作体系。其中借助各级政府的力量及时对应急语言的使用进行推广是十分有效和重要的。

我们构建的体系还应该是常态型的合作体系,如果仅限于突发公共事件期间启动的临时救急体系,那么紧急运作时容易因为磨合而产生“硬伤”、消耗时间、影响使用效果。北京语言大学的徐欣路研究员说:“今后的应急语言服务工作,应坚持‘着眼常态,面向应急’,把‘养兵’的常态工作机制跟‘用兵’的应急服务机制很好地结合起来。”①参见《抗疫网上论坛:应急语言服务(三)》“语言服务40人论坛”公众号推文,2020年4月13日,https://mp.weixin.qq.com/s/d-f4w33QaivX8a0CoNairA。我们认为应急语言的常态不仅要有“养兵”的常态工作机制,更应该要有运行、使用应急语言的常态体系。

综上所述,我国国情相较日本更加复杂,建设应急语言机制的难度也更大,虽任重道远,吾辈有责携手并进、砥砺前行。

猜你喜欢

救灾外国人日语
外国人学汉字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以雨为令,防汛救灾中的“橙色身影”
应急救灾工作的“侦察精兵”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灭火救灾分秒不能耽误
外国人如何阅读王维
怎么跟外国人推荐《琅琊榜》?
社会化救灾人员虚拟配置研究
日常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