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融资服务平台构建研究

2020-02-21谢泗薪

金融与经济 2020年1期
关键词:区块供应链模块

■谢泗薪,胡 伟

新时代背景下区块链、物联网、互联网及大数据等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为解决供应链中上下游企业融资难、融资信息不对称、融资风险等问题带来了新的破解之道。本文在区块链落地金融领域应用探析的基础上,对“区块链+供应链”融资平台及运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匹配性分析,并提出“区块链+供应链金融”的具体运行模式,以推动供应链中金融业务更快更好的发展。

一、供应链金融与区块链的相关理论探索

(一)供应链金融的蓬勃发展

从供应链金融市场的发展规模看,如表1所示,到2020年其市场规模将接近150000亿元,该领域的金融业务市场广阔。从该领域金融业务的发展阶段及科技融入现状看,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该领域的金融业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如表2所示。主要有以下阶段:第一,围绕传统银行,线下“1+N”发展模式;第二,“四流”融合业务模式。即把网络技术应用到供应链的融资过程,借助网络把“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融合到一起;第三,“N+1+N”平台发展模式。此阶段,互联网和供应链金融业务紧密结合,并开始借助互联网技术开发融资平台。

表1 2016~2020年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

表2 供应链中金融发展的阶段一览表

(二)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应用

1.加密数据的交易确权

区块链技术为链上融资业务的参与方进行所有权的自动确认,形成无法篡改的记录,攻克现有所有权记录及更新的重点难题。具体来说,一是可以实现确权凭证在整个链条上存储和传播,帮助消除交易信息失真带来的风险隐患。二是可以越过第三方进行交易背书及担保验证,帮助核心企业的信任进行逐层传递。三是帮助在价值交换过程中更有效地连接,在实现信息透明的前提下确保了交易主体隐私(张路,2019)。

2.存证交易的真实证明

供应链融资需要确保参与主体以实际财产交易为基础,但交易的真实性证明通过人工的途径进行校验,成本较高,且效率低下。而通过区块链存证技术,可以更加便捷的获得链上实时融资数据,多角度地验证所得信息的真实性,进一步提高数据主体的可靠性,使供应链中融资的业务场景真实可信。

3.共享账本的信用拆解

目前大量远离核心企业的上下游合作方融资需求不能被满足,而供应链中金融业务开展的目标就是要全覆盖链上的中小企业融资需求(许荻迪,2019)。区块链技术很好地把处于链上重要地位企业的信用拆解,然后以共享账本的方式分解给链条上的上下游合作方。参与主体基于区块链技术记录其与链上其他企业业务往来的债务明细,将相关确权凭证进行线上化传递。

4.智能合约的合约执行

区块链技术中智能合约的部分应用为供应链金融业务执行提供了一种强有效的手段,依托该项技术,可以有效地缓解供应链中融资业务履约难以控制的问题,有效地降低融资风险。此外,智能合约执行过程中,自动完成资金支付、清算和财务对账,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融资效率以及减少人为因素带来的潜在风险。

(三)相关理论基础

国外学者对区块链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区块链技术本身。而国内对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研究很多停留在理论或某一具体场景应用层面,如宋华(2016)认为应该把模块化技术应用在供应链的金融活动及其他相关产业活动中,例如支付结算、数字票据等。吴俊(2017)认为将区块链技术结合产业链的金融业务运用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主体的对称,并以此对各链上主体关系进行了设想。邓柯(2018)等人基于区块链技术特征,并结合在多个领域的突显效用,认为需突破区块链现行的技术性和非技术性弊端。李博(2019)等人基于区块链技术对于金融业中的信任进行重塑,讨论了区块链技术应用前景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综上所述,学者们大多是将从区块链技术置于具体产业场景中进行基础假设分析,并未触及整体的运作流程。因此,本文将从链上企业融资业务的流程出发,针对其现行的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融资运作存在的共性问题,结合具体的区块链技术进行匹配性优化,据此搭建“区块链+供应链”融资平台框架。

二、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融资所面临的困境

(一)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融资的主要模式

供应链金融业务是金融机构信贷开展的重要领域,基于整条链的交易,不单单是满足单个企业资金的需求,而是向整条链中有融资需求的企业提供服务,达到链上的上下游企业稳定运营的目的。具体来说,金融机构以链上处于重要地位的企业为中心,以核心企业和其上下游合作伙伴间的业务往来为基础,向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贷款、核算等服务,主要有基于预付款、存货和应收账款融资等三种基本模式,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链上融资的主要模式

(二)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的对比分析

根据业务链的具体流程又衍生出不同的模式,表3主要从典型融资产品、质押物、第三方参与者、供应链中所处位置、企业生产周期五个维度对供应链中上下游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模式进行对比分析,以便更好地分析在具体运作中存在的问题。

表3 供应链中主要融资模式对比

在预付款融资模式中,下游需求方不需要立即付清所有货款就能从供给方分批提取商品,然后所得营收再分次偿还链上银行等机构。与此同时,链上处于重要地位的企业将资产抵押给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下游需求方担保,一旦其不能支付借贷款项时可以对余存的商品进行回购。

在存货融资模式中,抵押物的贬值始终是银行的聚焦点。因此,在供应链上进行存货融资时,企业是否有稳定的库存及产业链的整体运作是必须考虑的因素(林楠,2019)。但银行等金融机构并不擅长于质押物品的市场价值评估,同时也不擅长于质押物品的物流监管,因此这种融资模式中通常需要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参与,金融机构再根据其具体的规模和运营能力来确定给予的信用额度。

在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中,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是资金的需求方,业务方的主体为其进行信用担保。一旦融资方还款出现问题,银行等金融机构便会要求其承担损失。因此,对于核心企业来说,为链上的所有企业承担风险,这不现实,故而应收账款融资仅能解决了链上企业的短期资金需求。

(三)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融资运作存在的共性问题

1.供应链上存在信息孤岛

链上的各企业通常会拥有自己独立的系统,导致了运作信息割裂,全链条信息不能实现完全贯通。但对于链上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说,融资方的数据不透明进一步增加了其风险。除此之外,进行融资的参与主体间常常会发生信息的不对称,尤其是贷款发放方与供应链条上的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方之间,这直接导致其在选择放贷客户时会过滤掉链上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小企业。

2.核心企业信任不能有效传递

供应链金融业务依靠链上处于重要地位企业的信用担保来实现,但是核心企业只跟一级合作商签订了协议,并没有在一级和二级供应商签订协议时一起签订协议,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核心企业的信任并不能跨级传递。此外,一般银行等金融机构都会设置融资门槛,如果核心企业的信用不够高,这会直接导致核心企业的信用只能传递到一级合作商层级,无法辐射到链上的其他企业。

3.缺乏可信真实的业务场景

在供应链场景下,核心企业为可信的业务往来做背书,金融机构一般只选择满足核心企业及与其业务关系紧密的合作方的融资申请。由于链上远离核心企业的公司无法证明其与核心企业的贸易关系,在当前银行的机制下,很难得到银行贷款。相对地,银行等金融机构无法完全的参与整个产业链金融业务。可信的融资业务场景仅存于核心企业及其关系密切的合作商,产业链上较弱的中小企业很难触及。

4.融资难融资贵的现象突出

在目前市场经营大环境下,远离供应链核心的企业经营普遍存在资金短缺问题,如果没有核心企业的授权,他们很难获得融资机会。而社会借贷利息成本往往很高,并且为了规避风险,通常要求借贷方提供相同的价值物抵押。因此对于链上实力较弱的中小企业而言,向各方进行贷款的“融资难融资贵”现象依然突出。

5.履约风险难以有效控制

供应链中所有金融业务合同履行均不能自行完成。因为涉及多个企业的业务结算,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如交易时存在资产挪用、故意违约或暗中操作等。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制定融资业务流程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增加了链上的融资风险。并且资金提供方不能得到整个链的融资详细状况,各信息由不同主体分别掌握。因此,对于资金提供方来说,信息的不充分导致难以控制融资方的风险。

三、“区块链+供应链”融资服务平台的构建

(一)“区块链+供应链金融”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融资运作问题匹配性分析

现行供应链金融是一种中心化模式,普遍是银行等金融机构依托一家核心企业来为与其业务往来密切的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融资平台是一种去中心化的模式,能提升全链条的融资效率,丰富金融机构的业务场景,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企业融资运作面临的困难,如表4所示。

表4 “区块链+供应链金融”与供应链的金融运作问题匹配表

1.信息流转

“区块链+供应链金融”较为关键的不同点是把整个融资过程作为一种分布式账本来管理,使得整个融资过程中非商业机密数据在节点间的储存和共享流转更加方便,极大地解决了现行供应链中融资信息孤岛的弊端。

2.信用传递

现行供应链信用仅能辐射到一、二级供应商,而在“区块链+供应链金融”模式下则可以实现多级供应商传递。具体来说,一级供应商对核心企业签发的凭证进行签收后,可根据真实的交易背景,将其拆分、逐级流转给链上其他的中小企业。

3.业务场景

在“区块链+供应链金融”结合的运作架构下,所有参与主体的行为都将受约束规范,并不局限于核心企业与一级供应商,而是进行全链条的渗透覆盖,致使融资行为更加真实可信。并且在可信贸易场景不断丰富的同时,大大降低了所有主体的参与成本。

4.上下游企业融资

在“区块链+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模式下,上下游企业可以更加有效地证明交易过程的真实性,并共享核心企业的信用,可以在积极响应市场需求的同时满足其融资需求,从根本上解决了“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与此同时核心企业也可实现“去库存”目的,达到“优化供给侧”目标。

5.回款控制

整个融资过程中,与传统融资流程相比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使回款更加封闭可控。具体来说,区块链技术的加入,进一步确保了融资行为中交易双方或多方如约履行义务。同时,区块链中的融资信用作为一种机器信用,极大地提高了交易双方的信任度和交易效率,能有效地管控履约风险。

(二)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的作用机理分析

区块链的特有功效与解决目前我国供应链融资模式运营存在的问题非常契合。具体如下:

1.技术层面分析

一是破解信息孤岛问题。区块链作为分布式总账技术的一种,使得非商业机密数据在所有节点间存储、共享,让数据在链上实现可信流转;二是疏通核心企业信任传递。登记在区块链上的可转让及融资的确权凭证,使得核心企业信任能沿着业务链传递,并且整个凭证的拆分、流转过程可溯源;三是提升交易数据可信度。在区块链框架下,形成线上化的基础协议、票证等准确、完整的记录,大大降低了各方的参与成本;四是提高融资成本效率。通过区块链的信用背书实现信任逐级传递,使得链上的中小企业得到担保信用,让其融资更加便捷、成本更低;五是增加回款风险控制。智能合约实现了自动清结算,保障回款的安全性。

2.目标路径层面

第一,实现信息全链条流通,通过多个利益相关方能提前设置好信息管理机制,实现信息的流通与分享;第二,实现信任多级传递。依据相关法律,通过相互的确权,凭证的拆解、追溯等操作,使核心企业信任能沿着可信的贸易链传递;第三,实现场景全链条渗透,比如改革原始的线下化运行融资结构,使之更加职能化以便形成完整的记录,增强数据透明度,进而实现穿透式监管;第四,实现融资的便捷低价。核心企业信用逐级释放,链上企业可以使用核心企业的信任授信额度,获得金融机构的约9%~11%利率借贷;第五,实现全程的封闭可控。基于智能合约的自动清结算,增强操作安全性。

(三)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框架

1.“区块链+供应链”融资平台应用模式

由前文可知,构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融资服务平台,即“区块链+供应链”融资平台应用模式,具体如图2所示,是有效的集成化融资服务供给模式。“区块链+供应链”融资平台具体模块主要如下:

图2 “区块链+供应链”融资平台应用模式

(1)权限管理模块

权限管理模块负责平台用户权限管理,融资的所有参与方在平台开展业务时,对用户的信息进行后台审核,然后给予各方不同的权限。同时,权限管理模块会与信用评分模块相衔接,失信企业的操作权限将被限制,并在平台上进行公告。具体来说,当链上各主体在平台开展业务时,该模块会将所有相关参与主体设置为区块链共识节点,对上传的信息进行检验,从而提升交易平台记录信息和交易速率,并给予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企业及其他关联企业溯源追踪模块的权限。最后,该模块也需与其他模块密切衔接,只要在融资过程出现问题就及时追踪信息,变更风险方的授予权限,严重者会被直接禁锢权限,从而降低因其引发的风险。

(2)授信管理模块

授信管理模块主要对链上企业的信用度进行管理,包括企业信用验证、统计融资基础信息并进行数据分析等。具体来说,处于链上重要地位的企业在平台上进行线上数字资产的签发,链上其他有融资需求的企业在发生真实交易时,将相关材料和信息传送到线上交易平台,通过共识层确认之后,由资金提供方对企业进行融资,同时上传至平台之中。并且当链上的企业进行融资时,平台和资金提供的一方进行线上线下的双步验证,并在其他模块运作的基础上一同对融资方的价值进行评估。当到还款日期时,融资方及时还款,平台会及时更新其信用记录。

(3)交易管理模块

交易管理模块主要为链上融资企业之间进行线上化资产交易。具体来说,各方企业可以将生成的数字资产在该模块进行线上交易,符合其预设限定条件的链上企业就能在该交易模块中购买,数字资产的交易通过智能合约自动执行,并将交易信息记录在区块链上。并且该模块也可提供将产能转换为线上资产服务,在线上进行融资、交易产品的拆分和自动匹配客户。数字资产也可通过该模块进行线上融资,并按照协议日期赎回,如果不能按期赎回,该模块将完成资产产权的变换。

(4)溯源追踪模块

溯源追踪模块主要是在链上企业进行融资过程时对参与的各方主体进行溯源追踪。具体来说,该模块主要是运用RFID、GPS、感应器等物联网技术进行溯源追踪,实现实时确定抵押物在库情况、物流是否通畅,也能实时更新抵押物数量、质量,以及掌握抵押物市场价值变动,保障放款方利益。在抵押物追踪技术层面,把区块链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相衔接,追踪范围涉及融资企业日常运作的各个方面,防止在融资进行时因质押物损坏等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增加供应链融资的安全性。在融资款项追踪角度,通过智能合约预设款项用途,并利用共识层实时验证,最后通过时间戳来定位。

2.平台金融融资业务流程设计

按照“区块链+供应链”融资平台应用模式,设计了区块链供应链融资服务平台的业务流程,即构建“N(供应链核心企业)+1(区块链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N(金融机构)+N(上下游企业)”业务流程,如图3所示。其核心业务流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通过平台与金融机构(银行、保险公司等)业务的对接流程,筛选出符合银行等金融机构信用标准的客户,为其提供融资服务。具体来说,首先,通过系统聚焦链上企业的融资业务,打通链上融资参与主体与平台之间的信息共享,平台与银行业务系统进行数据对接,企业进行登记、授信及融资等一系列操作。其次,银行根据其融资的相关规章给出融资金额上限,供应商在这个额度内申请资金需求并等待银行等金融机构放款。在回款协议日期,办理融资的企业或核心企业到期付款。

图3 平台主要业务运作流程

二是通过平台与核心企业业务的对接流程,直接获取其与链上其他企业的业务往来数据。具体来说,首先处于链上中心地位的企业需要对相关业务合作商进行评级筛选,提供给平台一个优质合作商资料。其次,平台管理方可以对其进行认证,认证银行、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等基础资料,一并调查核心企业与链上其他企业业务往来的详细信息,查询企业融资申请要求及金融机构的放款进度,并更新数据记录。

三是通过平台与上下游企业业务的对接流程,基于区块链的融资业务实现全流程的线上操作,上下游企业可以在该平台上方便高效地申请授信、融资及放款和追踪各流程操作环节。具体来说,首先,链上企业在银行等金融机构授信认可后,就可以凭借自己的额度申请融资。其次,银行等金融机构给上下游企业的限额为综合额度,融资企业在授信银行的信用贷款、抵押贷款、信用证等全部业务共享这个融资上限,并且所有交易记录将全部记录在这个实时更新的平台上。

四、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融资平台的风险防控

(一)采用大数据精确分析链上企业基本信息

平台只能存储得到共识层验证过的基本信息和融资过程中产生的相关数据,并不能担保共识层间过渡没有问题。一旦将错误数据传输到平台系统中,极可能带来风险。因此,在平台收集信息时仍需对相关基础信息的可靠性进行把关。

(二)增强平台中区块链在各共识环节的使用

当链上融资基本信息得到共识层的验证之后,就会传输到基础库,并且各个环节会同步得到指令,实行分布式记账,来降低数据被篡改的可能性。但是,各个共识层间的衔接对信息验证时存在串谋风险。因此,要增强基础信息核实上的区块链技术应用来共同提升信息的可靠性。

(三)加强物联网技术追踪抵押物基础信息的应用

企业可能同时处在多个产业链条,这样会存在一些融资企业用同一抵押资产进行多次融资并套取贷款的行为。然而区块链平台只能确认和登记某个业务链体系中的信息,并无法进行不同产业链中的数据确认,不能有效阻止融资企业多次质押的行为发生。这就需要以政府为主体完善该领域的法规体系并运用物联网技术进行实时追踪。

猜你喜欢

区块供应链模块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解锁西贝供应链的成功密码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红楼梦》的数字化述评——兼及区块链的启示
一场区块链引发的全民狂欢
区块链助力企业创新
区块链投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