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的性格细节
2020-02-20张达
读者 2020年4期
张达
司馬迁注重写人物的性格、禀赋,这往往是他用笔的着力点、精彩之处。《商君列传》的开篇,写商鞅在魏国时做魏相公叔痤的幕僚,公叔痤年老病重,便向国君魏惠王推荐商鞅接自己的班,魏惠王当时没有表态,公叔痤就说:“鞅有奇才——大王若不想任用他,就该把他杀掉,千万不要让他为别国所用!”过后,公叔痤又把自己与魏惠王的谈话内容告诉了商鞅,并劝说商鞅赶快离开魏国,以防不测。商鞅听后只是一笑,说:“既然大王没有听信您的话来任用我,又怎么可能听信您的话来杀害我呢?”后来的事实证明商鞅的判断是准确的。
在这里,司马迁仅用一句话就写出了商鞅的胆识和智慧,同时也写出了他的自信与自负。又如《张仪列传》的开篇,写张仪学成纵横之术后去楚国游说,结果被怀疑为小偷而遭到一顿痛打。他的妻子就对他说:“你要不是因为读书游说,怎么会受到这般的侮辱?”张仪却问妻子:“你看我的舌头还在嘴里吗?”妻子笑了,说:“舌头当然还在。”张仪也笑了:“只要我还有这条舌头,足矣!足矣!”几句对话,张仪作为纵横家加亡命徒的嘴脸便跃然纸上。类似上述的一些生活细节,本来都与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但司马迁却看得很重,这足以说明他关注历史自有不同于别人的侧重点。现在常说“细节决定成败”,司马迁对历史人物的关注就常常在于细节,不过不是无关紧要的细节,而是性格细节,这也是《史记》高出“二十四史”中其他史书的地方之一。
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性格也决定历史。司马迁的《史记》就告诉我们:历史都是性格史。
(今尘摘自《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