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斯里兰卡卢比上的传统舞蹈

2020-02-20黄文波

世界文化 2020年1期
关键词:纸钞维斯卢比

黄文波

南亚岛国斯里兰卡自古以来就有“印度洋上的明珠”“寶石国”“宝岛”等美誉。在其主要民族构成中,僧伽罗族是主体,此外还有泰米尔族、摩尔族等。千百年来,斯里兰卡人民不仅以生产和加工宝石、珍珠闻名于世,还创造了悠久、灿烂而神秘的历史文化,其中五彩斑斓的民族传统舞蹈就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重要遗产。

斯里兰卡的传统舞蹈历史悠久,据相关典籍记载,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4世纪。起初,舞蹈的雏形出现于一些原始的祭神仪式上,人们通过肢体表演以表达驱鬼降魔、祛病消灾、祝福神灵、祈求保佑等美好愿望,进而慢慢演化为固定形态和特定含义的舞姿。斯里兰卡传统舞蹈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得到当地王室、部族酋长和佛教住持等相关势力的支持,并受到印度文化艺术的影响,形成了特有的文化标志,既融入了佛教的宗教因素,又融合了印度南部舞蹈元素。直到今天,斯里兰卡舞蹈仍然保留着地方民族特色和风格,同时又具有浓厚的宗教祭祀色彩。

斯里兰卡传统舞蹈以僧伽罗舞蹈为主要脉络,又分为高地舞、中地舞、低地舞三大种类,此外还有其他民间舞蹈。高地舞又称为康提舞,发源自位于今天斯里兰卡中部的康提古国,传说最初是为纪念康提国王科胡姆巴而编排的一系列具有仪式感的舞蹈动作。康提舞如今被视为斯里兰卡的国舞,是僧伽罗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舞蹈,其组成部分又衍生出许多亚舞种,并配合鼓乐等伴奏,逐渐发展成一种典雅的艺术表现形式,广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斯里兰卡2010年开始发行的现行流通版本纸钞——斯里兰卡卢比,以“斯里兰卡舞蹈的发展和前景”为主题,即采用了民族传统舞蹈作为主要的图案,借此向世人展示其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艺术风情。从20卢比到5000卢比的六种面额,背面图案全部采用了竖版的设计,尽可能地利用钞票的版面空间,充分刻画各类传统舞蹈的舞姿和步法细节,描绘舞者、伴奏的丰富神态及特色服饰。

维斯舞

20卢比纸钞展示的是一名维斯舞者和一名盖塔鼓手伴奏。维斯舞是源自于早期祭神仪式中最经典也最流行的舞蹈表演形式之一,是康提舞中最核心的一部分,并对康提舞基本动作形态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维斯舞的名字来源于舞者的头饰,象征着他们的图腾崇拜。这种舞蹈通常由男性舞者在净化仪式中表演,但却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仪式。舞蹈题材既有表现古代军事操练,又有表现向天神祈求保护,还有表现世俗生活和劳动场景的内容。维斯舞的动作具有健身的特点,初始动作类似于马步,随着伴奏的击鼓声,舞者和舞者之间会完美地协调手部、腿部、头部以及身体的动作。舞蹈达到高潮时,会有后空翻、旋转踢、腾空跃等杂技动作,因此非常强调腿功和手功。维斯舞被认为是一种神圣的祈祷,因此舞者的服装具有神圣感。服装会有贵金属、贝壳、珠子等64件配饰装饰,下半身还会覆盖白色褶皱布料,头饰是圆锥状的银盘帽子,帽子上有缎带可以随着舞姿飘动,这种装束是维斯舞所特有的。伴奏通常以盖塔鼓(一种橄榄形的琵琶筒鼓)为主,可以运用64种不同的节拍伴奏。

瓦迪加帕吐娜舞

50卢比纸钞展示的是一名瓦迪加帕吐娜舞者和一名亚克鼓手伴奏。瓦迪加帕吐娜舞是一种低地舞的传统表现形式,具有印度舞蹈的优雅特征。“瓦迪加”一词在印度和斯里兰卡都是用来区分从北方迁到南方的个人和群体。传说一名来自北印度瓦迪加地区的婆罗门受到国王的邀请,来到斯里兰卡为王后进行驱逐死神的治疗仪式。这种后来流传下来的舞蹈,就是为了再现当时的情景。舞者均穿着北印度拉吉普特人服装,戴着头巾,留着胡子,脚腕上佩戴有能发出脆响的银制脚铃。舞蹈过程较为简单,只需迎合基本的节奏,手势动作较为自由随意,不拘泥套路形式,舞者可以现场灵活发挥,营造出一种夸张、轻松的喜剧氛围。一般来说,在表演中对话和诗句采用泰米尔语和梵文,以契合古代的传说。亚克鼓则是斯里兰卡低地舞的传统双头管鼓,用双手演奏。

婆罗多舞

100卢比纸钞展示的是一名婆罗多舞者和一名魔力单根鼓手伴奏。婆罗多舞是源自印度泰米尔人的古典舞蹈类型之一,通常由女性舞者在寺庙祭神时进行表演,主要表达印度教的宗教主题和精神观念,因此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婆罗多舞的要旨是“表情、曲调、节奏”,舞蹈节目的表演中通常持续两个小时而不间断,全部环节由一名舞蹈演员完成,整体过程讲求迅速、灵动、激烈,一气呵成。自始至终,舞蹈演员都不会离开表演舞台,也不换装,因此需要舞者具备高超的技艺。这种舞蹈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上百种手势动作的运用以及眼神的表现形式,据说印度湿婆神像的18条手臂就是婆罗多舞手势动作的展现。舞者通过富有表现力的手势和眼神配合着身体每个部分的扭动变化,辅以灵动的伴奏,进而传达神话故事的主题。伴奏由魔力单根鼓(一种木质双面皮鼓)、管弦乐器以及歌手和声组成,由专人指挥配合舞蹈表演。婆罗多舞的舞蹈服饰非常精致讲究,通常是用金银等贵金属打制配饰,显得非常华丽。而舞者的化妆也有讲究,头饰可以不戴,但一定要点上额头的红点,表示吉祥。

西尔姆舞

500卢比纸钞展示的是一名西尔姆舞者和一名亚克鼓手伴奏。西尔姆舞也是源自于古老的康提舞的一部分,具有超过5000年的历史,据说是僧伽罗人为祭礼神祇而编排的舞蹈动作,只有在大型或重要的祭祀仪式中才会附加表演。舞者身着镶嵌着银片的华丽服饰,或手持点着的油锥,或围绕着案台的油锥旋转,随着鼓乐的节奏起落,为多洛斯·德维安神(第十二神)唱跳,表达敬意。西尔姆舞会有亚克鼓(一种双面管鼓)伴奏,但没有特定的旋律,舞者需要凭借鼓点来分辨节奏。舞蹈过程会有一些空中翻腾、奋力旋转的动作,只有当达到高潮部分时,才能体现出舞者的天赋。这种舞蹈技巧继承了斯里兰卡南部的风格,具有乡村的慢节奏气息。

马尔帕达雅舞

1000卢比纸钞展示的是一名马尔帕达雅舞者和一名达乌拉鼓手伴奏。马尔帕达雅舞是中地舞萨巴拉加穆瓦舞的一种,流行于斯里兰卡高地和低地之间的宝石城地区。中地舞同样受到康提舞的影响,主要表现古代民族英雄的丰功伟绩和佛教故事。萨巴拉加穆瓦舞则主要是为了赞颂和敬奉当地最受崇敬的萨曼神,共有32种形式。马尔帕达雅舞便是其中一种具有显著特征的形式,以崇敬万神和驱除恶魔为主旨,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与高地舞和低地舞不同的是,这种舞蹈历史上并没有受到外来艺术的影响,仍然保持着最早的儀式性的技巧和动作。由于这是一种精神上的仪式,舞者通常具有上层种姓身份,并以男性为主导。舞蹈服装包括头饰以白色和红色为主,装饰了许多能够发出脆响声音的金属配饰。伴奏主要是达乌拉鼓(一种双头直筒鼓),表演过程中还会用到陶罐、面具、篝火、椰子树、鲜花等道具。

纳加古鲁鲁舞

5000卢比纸钞展示的是纳加古鲁鲁舞。纳加古鲁鲁舞是一种典型的面具舞,也是康提舞的一部分,起初与原始宗教关系密切,后来逐步演变成一种独立于仪式之外的舞剧,流行于斯里兰卡西南海岸带。这种舞蹈最主要的特征就是拉卡面具的运用,僧伽罗人能从面具中获得舞蹈灵感。拉卡面具通常用于戏剧改编、舞蹈表演、宗教仪式甚至治疗疾病,包括纳加拉卡(眼镜蛇面具)、古鲁鲁拉卡(鹰面具)和马鲁拉卡(死亡恶魔面具)等共25种造型,但只有少数在舞蹈表演中呈现。这些面具都是用干燥的轻质木材精制而成,底色采用黄色,然后用黑色线条勾勒、各种色彩覆盖。纳加古鲁鲁舞表现的是眼镜蛇和雄鹰搏斗的故事,传说罗刹变成了残酷的眼镜蛇,俘虏了敌人并把他们变为奴隶,而只有强大的雄鹰才能把眼镜蛇逼急。舞者带着超大的眼镜蛇和鹰的面具,用哑剧的形式尽可能地模拟它们的动作、姿态以表达神话故事的内容。这种舞蹈表演形式特别能让年轻人开怀大笑,因此受到他们的欢迎。

舞蹈是斯里兰卡一种古老的传统艺术形式,它是人们千百年来以虔诚的精神培育出来的,并且是以崇敬的态度进行表演的。伴随着迷人的鼓乐声,优雅而神秘的舞姿给人们的生活方式提供了充满活力的表达空间,充实了精神文化生活。

斯里兰卡的传统舞蹈丰富多彩、变化万千,无论是主流舞蹈、亚种舞蹈还是衍生舞蹈都具有自身的文化内涵和特定意义。但由于种种原因,其在世界文化艺术界受到的关注不多。鉴于此,斯里兰卡在象征国家名片的纸钞中选取了六种传统舞蹈的精彩画面加以呈现,简要地反映了斯里兰卡舞蹈种类众多,以及受到国家尊重的事实。这些钞票上的舞蹈,既展现了民族传统的浓郁风情,又宣传了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表达了国家和人民对吉祥、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猜你喜欢

纸钞维斯卢比
你知道古代圣旨和纸钞是怎样防伪的吗
民国时期纸钞上的防伪暗记
三个最奇怪的词
毕恭毕敬
调侃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