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区:打造“动力源” 跑出“加速度”
2020-02-20成都市武侯区人社局
成都市武侯区人社局深入践行人社领域“清事项、减材料、压时限”和“人社服务快办行动”的工作要求,打造了以“一制二化”(综合柜员制、标准化、信息化)为核心的人社综合公共服务体系。
所谓“快办行动”,即实现关联事项“打包办”、高频事项“提速办”、所有事项“简便办”,努力使企业、群众办事“跑腿”越来越少、材料越来越简、时限越来越短、体验越来越好。
武侯区的“一制二化”立足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1+3”行动架构,在前期制定人社综合公共服务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再编制人社公共服务体系“综合柜员制”建设实施细则、人社公共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实施细则、人社公共服务体系信息化建设实施细则三个配套措施,在方案设计和规划的谋篇布局上做到立足现状,突出新意,又力求可复制推广,形成武侯的“土特产”“一招鲜”。
体制上“革故鼎新”破除“中梗阻”
武侯区提升改革层级,率先试行人社综合柜员制,创新改革思路,推行自主选择“打包办”。根据业务受理需要,武侯区人社局在内部设立独立于局机关科室、局属单位的“综合业务受理中心”,设12 个综合受理窗口,负责纳入“人社综合柜员制”受理的61 项业务经办工作。
同时,在总结前期成功创建社会保险标准化建设“先行城市”的经验上,积极探索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类审核、覆盖所有人社公共服务事项的综合柜员制服务新模式,按照业务风险等级,再造实施“四段式”业务经办流程,即综合受理(初审)、业务审核(复审)、支付结算、数字化管理。当前,人社综合业务经办量大、临柜率高、经办窗口分散、资料重复提交等现实问题层出不穷。武侯区人社局通过开启一包统揽、分类组合、自主选择的人社业务“打包办”思路,将61 项业务统一打“大包”,再分类组合14 个“小包”,由服务对象自由选择“小包”内容,做到相同材料仅需提供一份,一号、一窗、一次即时受理。
标准化“催生规范” 攻下“桥头堡”
为促进管理服务更加精细规范,武侯区人社局在探索建设人社公共服务标准化体系中创立了“四大标准”。一是视觉识别系统标准化,即完成人社综合服务大厅改造,统一标识标志和宣传应用。二是设施设备标准化,即对各类办公用品、服务用品的摆放进行规范整理。三是功能分区标准化,即规范设置了自助服务区、填表区、休息等候区、窗口区等功能区。四是服务提供标准化,即梳理61 项综合业务规范,实现“业务术语统一、服务告知统一、经办规程统一、业务流程统一”。
目前,涵盖“服务通用基础标准”“服务提供标准”“服务保障标准”的人社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已具雏形,计划制定标准168 项,已制定标准64 项,正作为内部规范使用。
信息化“精简提速” 改出新气象
武侯区人社局在推进信息化工作落实落地的过程中,注重建立健全人社系统跨业务、跨层级、跨地域“上下联动、左右通联”的业务协同机制,克服“信息孤岛”“数据壁垒”等制约服务发展的不利因素,让群众“少跑腿”“不跑腿”。
通过整合各类网上经办系统登录入口,实现“单点登录、一次认证、全网通办”,全面推进提速办、简便办。自2019 年6 月起,先后将15 项高频人社业务纳入手机“支付宝——武侯服务”政务服务平台全程网上通办,办理结果通过短信和电子凭证推送给办事人,实现企业、群众“7×24 小时”办事不排队,“不见面”也能办事,让服务更快捷。
着眼人社系统内部信息系统较为分散的现状,武侯区人社局依托武侯政务服务平台,将所有纳入综合受理的61项人社业务开辟统一信息系统入口,通过信息系统实现业务档案材料实时电子化,并自动归档入武侯人社“数字档案室”,确保服务全程可追溯、服务安全有保障、服务规范不走样、服务质量不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