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圳自然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2020-02-20何显红黄清松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20年2期
关键词:深圳市深圳中心

何显红 黄清松

(1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广东 深圳 518055;2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广东 深圳 518055;3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广东 深圳 518055)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并确立了习近平的生态文明思想。《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理查德·洛夫, 2013)一书中揭示的现象,引起了世界各地自然教育人士的共鸣,并展开了许多积极的探讨。深圳借鉴国外自然教育理念,于2014年建立全国首所自然学校,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落到实处,让更多的居民走进自然、亲近自然、享受自然(胡艳芳, 2013),积极引导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牢固树立“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生态历史观,开始先行先试的有益探索。

1 深圳自然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1.1 深圳自然学校

国内外关于“自然学校”有着不同的称谓,有环境学习中心、环境教育中心、自然中心、户外环境教育中心、保育中心、生态农场、田野学习中心等,我国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称呼,现阶段统称为“自然学校”。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和深圳市城市管理局借鉴国外“自然学校”的经验,于2014年1月12日挂牌成立了中国第一所自然学校——华侨城湿地自然学校。

1.1.1 深圳自然学校的创建原则及功能深圳自然学校秉承“三个一”的建立原则,即一间教室、一支志愿者环保教师队伍和一套教材,打造自然教育的一片新天地,搭建“政府主导、公众参与、多方支持”的“大舞台”(徐桂红等, 2015),市民走进自然、认识自然,在自然学校中学习、开展体验活动,强化对环境问题的心灵感受,巩固和深化环境意识,普及环境保护知识,培育生态文明理念,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1.1.2 深圳自然学校概况及特色从2014年至今深圳已建成两批共7所自然学校,首批3所自然学校:2014年1月12日成立华侨城湿地自然学校,12月18日成立仙湖植物园自然学校和福田红树林保护区自然学校;第二批4所自然学校:2016年6月5日成立深圳湾公园自然学校、园博园公园自然学校、洪湖公园自然学校和深圳市生态监测中心站自然学校。它们各具特色,在这里市民可以体验优质、有意义的休闲游憩;孩子们可以通过户外环境体验,将自然学校作为学校活生生的校外教学实验室;市民还可以在深圳自然学校了解当今的环境问题,学习解决环境问题的知识与技能;还有专业科研、候鸟越冬地、多样植物区等等。

1.2 深圳市自然教育中心

2016年以来,深圳市城管局(市林业局)整合全市各类公园绿地、科普场馆、自然教育学校和志愿者等资源,遵守公益性、体验性原则和环境友善性原则,构建自然教育中心体系。首批13家“深圳市自然教育中心”于2018年5月30日授牌,分别是华侨城国家湿地公园、福田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深圳湾公园、园博园、儿童乐园、香蜜公园、兰科植物保护研究中心、梧桐山风景名胜区、仙湖植物园、洪湖公园、深圳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和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

1.3 深圳“自然教育之城”

2018年5月,《深圳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推进深圳市自然教育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表示:全市将围绕打造全国首个“自然教育之城”的目标,在2025年前建设30~50个自然教育中心,打造5~6个全国有影响力的自然教育团队和2~3本自然教育核心教材。

2 深圳自然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政府、机构多头管理,缺少权威性

现阶段各自然教育学校分别由不同的机构管理运作,如华基金资助的华侨城湿地自然学校、红树林基金会资助的红树林自然学校及其管理的自然教育中心、公园之友管理的自然教育中心、桃花源生态基金会管理的仙湖植物园、绿色基金会管理的自然教育中心等。由于政府机构改革调整、领导任职调整等因素,由此带来一定程度的政策连续性、稳定性不足,还存在行业不够规范、缺少权威性等弊端,以及官办、民营管理模式造成的公益与收费的区别。

2.2 机构良莠不齐,自然教育效果有差异

各自然教育学校的课程体系相对独立,设计的活动方案和内容不同,机构间缺乏合作与联动,导致最后带给市民的课堂效果也不尽相同,甚至差别很大。尤其是要防止部分机构将自然教育过度商业化,自然教育学校要切实开展普惠性的公益服务活动。

2.3 评估体系和标准尚待完善

现阶段还缺乏自然教育学校的评估标准,目前仅有华基金编制的《自然学校指南》,尚缺乏系统性、权威性。2019年8月,深圳市绿色基金会、红树林基金会(MCF)、仙湖植物园、华侨城湿地、方向工作室的教师团开展了“面向深圳市自然教育中心管理及运营人员的培训”,主要内容有自然教育中心创建标准及考核要求、自然教育中心规划、自然教育中心传播、志愿者管理、活动方案设计、活动评估及新技术在自然教育设计中的应用。

2.4 场域分布不均衡,发展不平衡

自然教育学校在深圳市9个行政区分布不均衡。首批获授牌的13家自然教育中心,福田区6家,罗湖区5家,南山区1家,坪山区1家,福田和罗湖两区各占近一半。其他行政区相对较少,好几个区甚至还是空白,这样的分布格局让市民无法就近享受自然教育,部分行政区内的中小学生也无法近距离、方便地走进自然、了解自然,给“自然教育进校园”带来了一定的执行难度。

2.5 人员流动快,稳定性差

公益性的自然教育学校人员一般都是由若干名专职工作人员和环保志愿教师构成,营利性的自然教育机构人员一般由若干名专职人员和部分兼职人员构成。由于工作人员对薪资、工作环境等要求的不同,他们频繁换动工作,有些甚至半年或一年就换一批。志愿者队伍数量庞大,流动性也大,志愿者的素质和能力参差不齐,服务时间分布也不合理。由于在职人员居多,结果是周末节假日抢不到服务机会,服务名额被“秒抢空”成常态;而工作日却又没人报名,多岗无人理,服务名额被“长空置”成常态。

3 深圳自然教育学校的发展对策

3.1 加强相关标准体系建设,建立自然学校行业规范

深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区建设中,创建自然学校已走在了全国前列。在树立行业规范、管理方面,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提升管理机构级别,争取早日将《深圳自然学校创建考评标准(试用稿)》提升为全国自然学校创建考评标准,使自然学校建设更加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建立权威的自然学校标准和规范,让自然教育进校园活动可在全国有序开展。

3.2 建立有效的人员培养与激励机制,建设专业的人才队伍

在人员培养方面,要加快整合现有成熟的自然教育学校的师资力量,集中培训公共理论、基础知识等。各自然教育学校将本学校的特色资源部分作为进阶学习的资质,让服务多、付出多、效果好的人员得到奖励。在笔者“志愿服务小调查”中,63.7%的志愿者在“我希望政府提供的福利”中选择“获得社会、组织的认可”,在参与调查的30.7%的在校大学生明确表示,希望“孩子入学加分或优先录取”“排队分房优先或加分”“看病优先或优待”等民生方面能得到政府有效、积极地回应。

因此,尽快建立一套行之有效并可复制推广的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显得尤为迫切。可引入职级称号,专职、兼职工作人员可按专员、讲师(培训师)、导师等称号;志愿者可给予铜质、银质、金质等称号,所有人员都需要有级别的晋升,以增加荣誉感。在薪资、待遇、机会等各方面给予倾斜或优惠,吸引更多有识之士加入到自然教育队伍中来,让退休人员、家庭全职人员、大中小学生等加入自然教育志愿者行列。

3.3 推动多元化社会参与,加强自然教育学校的交流与合作

学习中国林学会自然教育委员会的成立模式,积极调动社会资源,整合一些其他的官办或民办机构,如深圳市绿色基金会、公园之友、深圳市观鸟协会、深圳市鸟兽虫木自然保育中心。在2018年成立“深圳绿色生态公益组织联盟”的基础上,加快成立深圳自然教育总校,以统筹、协调、服务各自然教育学校开展活动,如湿地魔法盒、自然小精灵、植物探索家、鸟类福尔摩斯等丰富多彩的自然教育体验活动。搭建自然教育中心培训与交流平台,为自然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实践平台。

3.4 加强自然教育学校建设,提升教育活动质量

为促进我国自然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挥优秀环境教育场所的示范作用,从2014年至今,华基金分别与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深圳市城市管理局、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合作,陆续在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战略支持了4批共56所“国家自然学校能力建设项目试点单位”。打造典范,输出品牌,扩大社会影响,加快“走出去”的步伐,整合现有资源,扩大深圳在全国自然学校的影响力,提升自然教育活动效果,率先推动国内自然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3.5 开设环境教育或自然教育本科专业,加强中国特色的自然教育理论体系研究

截止目前,我国还没有一所高校开设环境教育或自然教育直接相关的本科专业(雍怡, 2019)。自然教育可以始于情怀,但最终一定是在专业化中才能走向成熟。自然教育是一门学问,是一件非常专业的事情。专业的事就要由专业的人来做,建立专业的人才培育体系,促进自然教育行业的长远发展。针对自然教育的关键领域、核心问题进行理论研究,用科学的理论指导自然教育健康发展。

3.6 疫情之下的自然教育反思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审视自然教育的机会:长时间宅在家的日子该如何开展自然教育?我们可利用难得的长假,以足不出户的方式来体验自然、感受自然,如一家人可以观看自然系列纪录片、阅读自然系列图书、聆听窗外鸟鸣等自然的声音、做一些自然笔记、自然系列绘画、线上自然课等多种形式。家长可和孩子一起重新认识自然、重新领悟“敬畏自然、善待生命”的真正内涵。

4 小结

推进自然教育、共筑生态文明是人类的职责。加快建立政府、自然教育机构、志愿者、受众四位一体的良好沟通机制和发展平台,打通政府与受众之间、政府与自然教育机构之间的瓶颈,开放更多的自然资源和各类保护地,让更多的受众在自然课堂中感受自然之美是当务之急。自然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全民生态文明素养的培养需要几代人的努力。让我们一起携手推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自然教育,推进自然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让自然教育的深圳经验成为我国自然教育的示范样板。

猜你喜欢

深圳市深圳中心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深圳市鑫钻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深圳市朗仁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欢乐海岸喜茶LAB店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深圳
深圳医改破与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