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阴山学刊·应用伦理学研究》建栏十周年栏目特色回顾

2020-02-20

阴山学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阴山学刊伦理学

王 宇

(包头师范学院 《阴山学刊》编辑部,内蒙古 包头 014030)

2017年,《阴山学刊·应用伦理学研究》专栏喜获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名栏建设”项目资助,2020年适逢该项目结项之年,同时也是《应用伦理学研究》专栏建栏十周年。本文以《阴山学刊》2010—2020年专栏上刊登的论文为研究对象,对近十年应用伦理学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与展示,分析其特色,以期更好地发挥该栏目在应用伦理学研究领域的学术作用。

一、专栏策划特色

其一,充分利用本刊编辑所学专业优势,挖掘特色学科栏目。

由于别具一格的栏目设置能集中反映编辑的学识水平、办刊思路和价值取向,因此打造特色栏目成为编辑不懈追求的目标。《阴山学刊》除了依托学校学科创办了《高等教育研究》等专栏外,更将挖掘新栏目的目光转向了编辑自身。《阴山学刊》的3位专职编辑并非出版专业科班出身,张伟主编根据3位编辑所学专业,利用其专业学科方面的优势,捕捉新的学术增长点,设置了《特别策划》栏目。《特别策划》栏目一年共推出6期,每位编辑每年主持两期,每期的选题、组稿、遴选审稿专家、定稿完全由编辑主持,充分发挥了她们的创造性、能动性。

其中,从事哲学专业伦理学研究方向的编辑,因专业研究需要一直与部分高校、研究机构的伦理学专家、学者保持联系,基于对应用伦理学学科发展不断深入而国内相关专业专栏设置相对有限的考量,该编辑萌生了策划《应用伦理学研究》专栏的想法,通过捕捉伦理学领域的新趋势、新动态,编辑联系到出一些较具实力的教授、专家与学者,从而逐步累积和掌握了这些学术人及其所带领的学术团队的信息和最新研究状况,在对他们科研成果的学术水准和学术价值的客观分析、评价基础上,编辑建立了专栏作者档案。研究团队的确立及稳定,使编辑初步明确了专栏研究方向,《应用伦理学研究》从《哲学研究》这一大学科栏目中分化出来。

栏目名称确定后,不能坐等专家赐稿,张伟主编充分调动编辑的能动性,要求编辑主动收集相关学术会议、基金项目信息,提前介入稿源的上游信息链。《广义死亡伦理结合环境伦理面对风险挑战的伦理智慧——破解生死存亡的命运智慧》就是编辑参加应用伦理学学术会议,借助会议最新选题,主动向与会专家约到的稿件,通过这一次约稿,2019年1年就收到该作者的稿件5篇;而《灾疫伦理:应用伦理研究的视野廓大与重心转移》是编辑不断关注、追踪基金项目争取到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稿件。

其二,打破地域壁垒,统筹社会问题的专栏设置指导思想。

为了突出刊物的特色,普通地方高校都不约而同地将目光锁定在彰显地方特色、形成地域特征的方向。《阴山学刊》的《阴山文化研究》亦是如此。客观地说,对地域资源的有效整合和深度运作,有其价值所在。但正如石娟副编审指出的:“地域文化特色栏目几乎遍涉所有学科,这就给按学科分类且各学科之间边界分明的人大复印资料的转载带来很多困难,这就会冲淡以学科划分的二次文献对栏目的关注度。”[1]不仅如此,不少以地域文化为特色的地方高校学报栏目稿源常常“断流”,而且由于研究群体人数限制,栏目的可持续发展较为困难。

因此,《阴山学刊》决定突破地域局限,在全社会乃至全球积极关注的领域开展学术研究,于更广的选题中、社会集中研究的问题中高举自己的旗帜,开创社会影响广泛的栏目。在这样的创栏思维指导下,专栏的研究内容及主要目标为解决当代道德生活中人们普遍关切的重大或实际问题,通过深入和全新的探讨使应用研究达向对人们生活的引导,实现学报服务社会的功能。以栏目初创期为例,随着21世纪各种灾难的日常生活化,诸如气候反常、连续不断的地震、广泛传播的人畜流行疾病等等,这些灾难跨越国界,成为全球化的生存大问题,应着卫生法学、医学伦理学、灾害学等多学科专家构建灾疫伦理学的呼声,《阴山学刊》在全国首设《应用伦理学·灾疫伦理学》专栏,把灾疫之难纳入伦理视野,进行伦理审查,构建防治灾疫之难的伦理行动方案。专栏相继推出9期,共10篇文章,文章一经刊发,即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二、专栏刊载特色

1.作者结构

《阴山学刊》依托的包头师范学院并未设伦理学专业,因此不具有应用伦理学学科优势。故而《阴山学刊》转变依托方式,在全社会这个更广泛的科研力量中整合自己的作者队伍,不仅积极向全国伦理学专家约稿,而且开始着手扶持校外学术研究新人。

据不完全统计,自《应用伦理学研究》专栏创建以来,为该栏目撰写论文的作者共36位,他们分别来自12个省(直辖市)27所高校与科研机构,其中原中国环境伦理学研究会理事长余谋昌教授,中国民族伦理学会理事、中央民族大学王文东教授,四川省伦理学会会长、西南民族大学余仕麟教授,世界领导力智库终身导师、清华大学智库创建贡献成员姚站军副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阴山学刊》特约顾问王海明教授,均为我刊特约撰稿人。《内蒙古审读报告》曾赞许:“特别是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一些知名学者把分量很重的文章放在一个地方院校的刊物(注:指《阴山学刊》)登载,体现了该刊物的学术影响力。从总体上看,作为一个地方院校的社会科学刊物,能办到这个水平是值得肯定的。”

衡量一个栏目的质量,重要的是看该栏目在专家、学者心中的分量,他们是否认可,是否乐于为之撰稿。作为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四川师范大学教授、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特聘教授,唐代兴先生长期关注、倾力扶持我刊,从《伦理学研究》专栏到《应用伦理学研究》专栏,12年的时间里不仅赐予我刊分量重的稿件34篇,亦积极推荐其优秀硕士生稿件14篇;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中国社科院博士生导师甘绍平教授,福建省伦理学会副会长、厦门大学博士生导师徐朝旭教授均向我刊推荐优秀后学,他们的推介与专栏倡导的“组建名家队伍,培育学术新人”的作者队伍建设目标相得益彰。

除了依靠专家推荐学术新人外,专栏还注重建立有潜力、有后劲的青年作者队伍,特别是博士生等新生力量,为他们提供学术交流平台。专栏每年推出的文章中都有年轻作者的研究成果,其中不乏他们的处女作。许多年轻作者回信表示:“当时投稿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对文章的发表并没有抱多大希望。我非常幸运地收到了《阴山学刊》编辑部的稿件录用通知,当时的心情完全可以用喜出望外来形容。《阴山学刊》对我们这些年轻学者巨大的信任和无私的支持,不仅在当时极大地鼓舞了我学习和研究伦理学的热情,而且已经成为我自己终身学习和研究伦理学的不竭动力。”据不完全统计,专栏先后共推出博士生作者12位,硕士生作者17位。

2.载文特色

首先,栏目载文量渐趋稳定,并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2010年栏目新设之年,仅推出两期《应用伦理学研究》专栏,刊载文章3篇。到2018年,一年6期的刊物有5期推出该专栏,刊发文章共8篇。2019年《应用伦理学研究》专栏首次实现全年期期推出,发表文章10篇。

专栏载文量的稳定攀升不仅在每期的目录中有所体现,在总目录中亦有所反映。2008年《阴山学刊》总目录中,伦理学研究系列文章所属栏目位列19个栏目的第12位,于众多栏目中并不显见;2012年《应用伦理学研究》虽从《哲学研究》专栏中分化出来,但在总目录的编排中被置于《特别策划》总栏目下,与其他三个研究专栏(1)另外三个栏目分别是《文化心理学》《中国文化安全与文化建设》《民族关系史研究》,其与《应用伦理学研究》一样,均是以编辑所学专业为依托新设的栏目。共享第一排位;2014年《应用伦理学研究》栏目被排于总目录第1位,从侧面反映出该栏目载文数量的日趋上升和学术质量的稳步提高。

其次,专栏文章涉及应用伦理学研究领域不断扩大,学科交叉研究特点显著。

专栏所发文章从最初的对道德规范体系、道德教育与修养、人生意义、人的价值和生活态度等问题的探讨(如《道德情感的行为功能培养》《道德与幸福的生成论思考》《良化道德:提高国民总体品德的重要方法》),逐渐扩展到对社会各领域存在的、被社会广泛关注的环境问题、生态问题、科技问题、网络问题的研究与思考,并从伦理学角度对这些重大现实问题提出有价值的对策与建议。近年来,专栏文章更是积极参与研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共同价值、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道德智慧等论题,如《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视域中“二体”大战略智慧——“心实体”与“共同体”的人类命运交互性伦理》《〈周礼〉的生态伦理系统思想》等。

社会现象复杂、多样,如果我们仅从一种视角研究,会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可能揭示其本质。因此,应用伦理学研究文章很重视学科交叉性研究,如经济学与伦理学(《伦理因素对经济理论构建的影响——以康芒斯〈制度经济学〉为例》)、教育学与伦理学(《截取生活片段刺激道德判断——一个大学德育课堂游戏教学的案例分析》)、工程学与伦理学(《关于工程伦理课程的几个问题》)、生态学与伦理学(《动物性食品生产的生态思考》《正义视域下的生态科技观》)、科学与伦理学(《伦理学与科学的分界与互动关联》)、法学与伦理学(《公交让座立“法”合德吗?——社会道德建设的个案分析》)、新闻学与伦理学(《试论传媒伦理学视域下义利范畴的权衡机制》)。这些交叉性研究既是学术思想的交融,也是交叉思维方式的综合体现,它不仅为伦理学研究方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使伦理学研究向着更深层次和更高水平发展,实现理论上的突破;而且有利于解决人类面临的某些重大社会问题,尤其是全球性的复杂问题。

最后,文章选题突出学术前沿,关注现实热点问题。

伦理学研究不是脱离现实的抽象思辨,而应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紧跟时代步伐。应用伦理学研究更是如此,它应在社会生活的新领域、新问题面前强力发声,有效规范和引导现实社会生活。

国家基金项目和省级基金项目研究,是课题组成员在密切跟踪国内外学术发展和学科建设前沿和动态的基础上,聚焦社会发展中的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而进行的研究,因此它更能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学术问题导向和创新意识。截至2020年第2期,《应用伦理学研究》专栏共发表学术论文76篇,国家级、省级基金项目文章占比该栏目刊载量的63%,其中国家级基金项目31篇,如《新闻伦理中的共同价值与道德冲突》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重大公共事件的社会伦理心态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文章紧密结合媒介融合的大背景,及时向读者解答了新闻价值与新闻伦理共同价值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新闻伦理共同价值的内涵和外延,以及共同价值之间的道德冲突问题,很有参考价值;省级基金项目17篇,如《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新发展》为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生态伦理学视野下的习近平水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该文以十七大和十八大所规划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为基础,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全国生态保护大会及2019年两会上的相关论述,剖析了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新发展,探讨其对我国未来各项相关工作的启示,文章主题紧扣时代脉搏,立意鲜明深刻。

围绕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的学术会议而撰写的论文,具有很强的现实性、针对性。如《当死亡成为一种选择——现代科技发展下的伦理反思纲要》《技术的逻辑:强弱人工智能与伦理》均是围绕第十一届全国应用伦理学研讨会“科技前沿的伦理挑战”主题而展开的深入探讨。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当今时代涌现出许多新的社会生活方式,形成许多新的社会关系模式,一些新的社会生活实践领域随之出现,如虚拟网络、人工智能等。这些新的社会生活方式、社会关系模式和社会生活实践领域在为人们日常生活不断开创新空间的同时,也引发一系列新的伦理问题。[2]这些研究积极介入新的社会生活实践领域,及时关注了新兴的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模式,在认真研究这些新生活方式、新关系模式的性质和特征基础上,为读者比较准确地把握、解决新社会生活实践领域中的矛盾和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三、栏目建设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浏览《应用伦理学研究》专栏目录,可以发现虽然文章覆盖伦理学学科的许多领域,比较全面,给人以饱满充实的感觉,但由于专栏所发文章大多数来自作者自选研究成果,而编辑只有在遇到重大历史节点时才会提前与作者沟通,组织作者围绕某一个专题进行集中研讨,栏目选题呈现出很大的临时性和随机性,因此一期栏目下编发的一组文章很少为一个专题,篇与篇之间的内容常常不搭界,每期研讨显得零散无序。针对这一情况,编辑下一步的栏目建设目标除了提前确定重大历史节点选题外,每年再甄选2~3个重点选题,向主编提出选题计划,经部门集体讨论,编辑修改完善、动态调整后,在网络信息平台上发布,供作者参考。这不仅让读者了解办栏方向,挖掘潜在作者,而且有利于特约作者明确撰写方向,提前做研究准备更可以使专栏所发文章论题相对集中,篇与篇之间内容关联性强,从而推动栏目专题研究向纵深发展。

猜你喜欢

阴山学刊伦理学
实践音乐教育哲学中的伦理学意蕴探析
《政工学刊》2021年优秀通讯员
“纪念中国伦理学会成立40周年暨2020中国伦理学大会”在无锡召开
《北斗语言学刊》简介
论马克思伦理学革命的三重意蕴
关于《红楼梦学刊》编委会调整的启事
阴山岩画的现代造型语言解读
欢迎订阅《红楼梦学刊》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
滇中记(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