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言演变的角度分析社会语言学研究方法的发展
——评《当代社会语言学》
2020-02-19王伟
王 伟
20世纪60年代,社会语言学诞生于美国,是一门边缘性学科。它是将语言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结合起来,从社会科学的不同角度去研究语言的社会本质和差异。社会语言学兴起以后,很多学者对相关理论和方法论进行了研究。随着社会文明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内容愈来愈细致丰富,研究方法也愈来愈多样。
社会语言学的首要特征是对社会环境中的语言进行研究,从而将社会与语言融合在一个范畴中,探究其进步和发展的方向。徐大明等人著的《当代社会语言学》介绍了社会语言学的产生和发展,对这门学科的基本理论、概念,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并结合具体的案例对相关理论进行了分析,让读者在头脑中形成了一个关于“社会语言学”的基础框架。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也在不断地变化,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语言。
本书第三章介绍了拉波夫纽约市调查,认为语言类型涵盖了地域、社会和功能三个方面,而性别、年龄和社会阶层则影响着语言的演变过程。第四章以语言的变项规则和定量研究为切入点,对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说明。第五章则主要阐述了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对语言演变的内在机制和外在条件作了系统的介绍,以期拨开语言演变的神秘面纱。
在早期,欧洲的方言学家和一些人类语言学家为了能够收集到更加真实有趣的一手语料,选择在语言发生的自然的生态环境中进行调研,而不是坐在办公室里。他们主要是通过田野调查来进行社会语言学研究。但是,语言学家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语言的应用具有很大的复杂性。他们偏向于追求那些纯粹的、真实的方言,以至于他们的研究对象往往是那些乡村人,特别是那些住在偏远地区,没有接受过系统教育的人,没有过出游经历和丰富人生阅历的人。但是,某个人在某个特定的时间段,说过的具有某些特定标志的语言,并不能代表着最为真实而纯粹的方言。即把语言研究局限在偏远的乡村地带,忽视了城市人所使用的语言。
因此,在二战以后,语言学家开始展开对宏观语言学的研究,将语言使用中的现实情况作为一个重要因素,进行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在这种情况下,城市方言学慢慢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不管是乡村方言学还是城市方言学,实地考察法是人们进行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学者以观察、访谈、问卷调查、不间断记录等形式收集语言数据,来研究社会文化和语言学之间的联系。在这个时期,相关的研究通常是定性分析。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数据库语言学。学者可以借助于强大的数据库系统,来处理数量庞杂而又复杂的语言素材。一时之间,出现了很多社会语言学的定量研究和分析。到了二十世纪中期,人口迁移导致的语言融合,也促进了定量研究的发展。然而,近年来,处于对交通、环境、安全等因素的考虑,城市人口开始向郊区甚至农村流动,这一现象导致学者从定量研究逐渐开始偏向定性研究。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社会语言学理论的发展离不开研究方法的进步,二者相辅相成。《当代社会语言学》一书用语言演变理论阐述了语言与社会的交际关系,社会变化会引起语言的变化,而语言的变化又会对社会变化产生影响。人们通过语言来了解社会运作的内在机制和内在规律,又通过研究社会环境真正地去了解所使用的语言。社会语言学涵盖并跨越了社会学、语言学等多个学科领域,随着人们关注度和参与度的不断提高,我们能够收集更充分多样的数据,进行复杂而精确的数据分析,从而带来社会语言学理论的巨大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