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十八中学: 打通奔向未来的变革之路
2020-02-18廖兵坤
廖兵坤
第五届中国未来学校大会于2018年11月在渝召开,与会教育专家和学校负责人齐聚重庆市第十八中学(以下简称:重庆十八中),对这所成功打通奔向未来变革之路的西南名校进行全方位的深度解读。
这是一所有着厚重历史文化底蕴的名校,在其长达70年的发展史中,留下了有着深远影响的历史影像。特别是近年来,学校站在教育变革前沿,每一步都踩在重庆人才强市的战略节点上,每一步都踩在教育强国的鼓点声中,产生了铿锵而又激越的时代回响。
| 树本砺新:一所名校的变革史 |
重庆十八中的前身是创建于1949年的新声中学,1958年更名为“重庆市第十八中学”。原四川省首批重点中学,重庆直辖后首批重点中学的桂冠,为这所与新中国同龄学校赋予了引领教育变革的重大使命。
翻开重庆十八中的发展史,前辈学人立下“办学以新声,报国以齐家”的初心,成为滋养学校发展的最大养分。而后来者教育理念的与时俱进,让这所西南名校始终走在基础教育改革创新的前沿阵地。
重庆十八中的教育变革,首先是教育理念的变革。在系统梳理发展脉络之后,学校领导团队将教育理念重新提炼成为“树本砺新”。即遵循教育规律、回归教育本真。既因循规律守正固本,又锐意革新引领教育创新。这种旗帜鲜明的教育理念,与执行系统和外在形态的系统融合,形成了办学理念、行为和环境生态闭环的完整“价值链”。
面对教育发展的新趋势,重庆十八中校长罗丞上任伊始就提出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构建多样化的教育体系。基于这样的思考,学校隨即建成了智慧教室、创客中心、人文科学中心、自然科学中心、录播中心等多种数字化学习空间,配备智慧教学系统和教学资源,全面提升学校教学水平。被教育部列为在线教育研究中心智慧教学试点单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未来学校示范校、重庆市智慧校园示范学校等多重创新使命集于一身。
“养书生本色,蕴英才气象;修专业深度,立文化高度。”是对重庆十八中的高度概括。重庆十八中人清楚的知道,文化是学校最核心的价值追求。而立意深远的“绿境文化”,是重庆十八中将“树本砺新”教育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生动表述。在课程建构、教学方略、学生指导、教育科研等方面引领行业的同时,将学校园林设计与自然环境相互交融,形成人与自然、人与人动态和谐的书香绿境校园文化。绿意盎然的开放式阅读吧、树本书院、校史馆、图书馆、砺新博物馆,校园主题雕塑、连廊文化等,将校园装点得美轮美奂而又韵味十足。
与教育理念同步创新的,还有学校管理的树本砺新。重庆十八中人在管理制度、管理措施、管理行为等层面凸显“服务”理念,注重博采贤智、放眼整体、激活个体,形成了“策必广益,行必专精”的管理理念。学校还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支持行政班和教学班的教学改革,完成家校互动平台、无纸化协同办公系统、智能排选课系统、教学资源平台、个人云盘等智慧校园应用平台,确保每个学生能选择满意的课程。
与国际接轨,是重庆十八中面向未来的创新举措。2014年,重庆十八中与英国卡迪夫公学签约,推出中英两国高中课程合作办学项目,在开设普通高中课程的同时,增设英国高中课程。凡完成规定课程并达到合格成绩者,可取得中英双方颁发的毕业证书,并可申请入读英国、美国、加拿大等英语体系国家的高等学府。2019年,重庆十八中又与切尔西学院、蓝歆公司合作,引入国际教育的先进理念和管理模式,从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与国际教育接轨,树立了区域教育国际化典范。
经过几代人的励精图治,重庆十八中现已跻身重庆市基础教育优质品牌强校之列,形成了观音桥校区、铁山坪校区、御龙天峰校区协同发展的格局。学校的目标是建成国际性、现代化的具有中国西部领先水平的国家级示范中学。
| 德建名齐:名师团队的创新路 |
重庆十八中的成名史,也是一部教师团队的创新史。
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荣光。重庆十八中将“为成就每一位学生的未来服务”的理念,深深根植在每一位教师心中。
为锻造创新型教师团队,学校提出教师发展的引、培、赛“三大路径”。即通过校外聘部分优秀教师,引发鲶鱼效应。校内建立教师成长的常态机制,把好的理念请进来传经送宝,让更多老师走出去取经。并通过搭建青年教师“和合杯”竞赛、骨干教师“腾骧杯”竞赛等平台,让老师们在实打实的过招中发现自身短板,让教师在良性竞争中自我提升和完善。几年下来,学校教师植根教育,乐学善思,突破自我,在市区两级竞赛中捧回多个大奖。
校本教研活动、校内自培、中国名校行、砺新大讲堂、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创新人才培养……随着这些内生机制的日益完善,重庆十八中拥有了一支师德和专业化水平处于全市前列的砺新型多元化教师队伍。
“推门听课”不仅仅是一种听课行为,更是一种监督和学习,让所有老师都参与学校管理,审视学校的发展路径。学校规定,校级领导每学期随机推班级大门听课不少于60节,老师每学期推门听课不少于40节。
国际部还推出“双师课堂”新模式,邀请上海、南京等地知名教师做网上授课,派遣重庆十八中资深教师做课堂辅导,通过线上线下融合互动,让同学们能够分享来自全国各地的优质教育资源。
为锻造精准课堂,重庆十八中聚焦课堂教学价值,构建科学教学结构,促进业务素养精深发展,教育对象精透研究,教学管理精细操作,促使教师业务水平持续提升。近年来,重庆十八中获得国家级、市级讲课、说课比赛一等奖的就多达80余人次,100余人次参与全国、省市重点、重大等科研项目。
砺新型多元化教师队伍的成长壮大,为重庆十八中推行新高考改革,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动力之源。如今,十八中拥有在编教职工近50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9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奖2人,正高级教师4人,全国模范、先进教师5人,特级教师6人,市级骨干教师45人,区骨干教师75人,区学科带头人10人。
| 生态重构:成就学生的新未来 |
“成就每一位学生的未来”,就是成就学生适应未来社会所需的潜质,强调教育的全员性、大众性、公平性、差异性,让每一个人都能受到适当的教育。
好的教育,不仅仅有分数和升学率,更要有完整的灵魂和坚定的价值追求。重庆十八中的学子绝不是“死记硬背“的书呆子,而是全面发展的多面手。
早在2016年,学校就明晰了核心素养与课程体系的融合关系,形成了以“树本课程”为主,“砺新课程”“海纳课程”为双翼,创新“百川课程”的“4C”课程体系,开设80余门选修课程,创建41个学生社团,建成两大市级重点课程创新基地。
选课走班制是学校教学改革的一个典型样本。与传统的教学组织管理形式相比,走班制让学生在艺术、体育、心理等兴趣活动中各取所需,在无边界学习场域中释放天性。走班制带来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班级增多、课程復杂化、学生选择多样化等,对学校管理提出了全新的考验。
为此,学校充分吸收、借鉴市内外课改的经验和教训,建立科学的选课指导制度和班级教学管理制度,学校成立选课指导中心,编制《选课指导手册》,并通过学习培训、初选课程、调整确认、编排课表、制定个人课表、修改计划等流程,有效开展选课指导。在选课指导上,学校采取导师制和包班式两种模式,指导老师对学生选课过程给予个性化、追踪式、动态性指导。在班级管理中,学校采用行政班和教学班两种班级管理形式,根据不同年级选课进展情况,分为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提升课程3个阶段,让选课走班更适应学生发展需要。
走进生涯规划全息教育教室,映入眼帘的是各种职业的人物、动物、植物、建筑物、自然物模型和分门别类的心理读物,墙上贴满一张张生涯彩虹图、学习兴趣雷达等,这是学校立足学生成长需求,对学生在校成长从心理学角度进行专业性研究和指导的一个缩影。学生成长指导中心秉承“向光成长”的理念,积极运用心理学原理,通过生涯指导、学业指导、生活指导、心理健康咨询,打造新高考背景下的生涯规划全息教育课程创新基地,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求学空间和个性化的升学选择。
为有效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促进学生未来发展。重庆十八中还通过推进教师学习数字实验室建设,用教育新技术培养面向未来的人。其重点打造的创客中心、智能物联、3D打印、VR超级教室、人工智能、DIY创意激光切割等课程与先进科技接轨,大大激发了学生对多元化知识的求知欲、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育的最大魅力是让每个学生拥有希望,教育的最大功能就是使受教育者分类推进。十八中的育人目标是:培养与社会适应的综合型人才,培养与科学对话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与世界沟通的开放型人才,强化“特长+文化”的培养途径,走出一条可供借鉴的新高考探索实践之路。
重庆十八中70年的办学成果,是一代代十八中人不忘树本之源、坚持砺新之路的奋斗结晶。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中国百强中学”等上百项荣誉称号,是北大“博雅计划”和清华“新百年领军计划”推荐资格学校,清华大学生源校,创造了重庆基础教育的“十八中奇迹”。
2019年,重庆十八中的高考重本率79.2%,22人被QS世界排名前五十强的大学录取。50余名学生的书画和文学作品入选权威刊物,120余名学生在国家级、市级奥赛和体艺比赛中斩获重要奖项。
随着2019年的渐行渐远,重庆十八中人又在通往未来学校的旅程中疾步前行……
图片/重庆市第十八中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