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易地搬迁拔穷根 党建引领致富路

2020-02-18宁组组

党的生活·青海 2020年1期
关键词:乡党委西宁市组织生活

宁组组

精准扶贫工作中,西宁市始终坚持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贯穿脱贫攻坚工作的始终,积极探索易地扶贫安置点党建工作的有益做法,聚焦“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推动搬迁村各项工作持续稳步推进。

建立区域性党组织,把搬迁党员聚起来

“把我们这些搬迁党员的组织关系转入居住地党支部,便于就近参加学习和活动,我觉得非常好。”搬迁党员罗生海这样说道。针对寺堂、孔家梁、俄宝图三个村部分党员群众搬迁至县城,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困难的实际,大通县宝库乡党委及时成立了搬迁安置党支部,便于党员们就近开展组织生活。

为使搬迁党员找到党组织,开展正常组织生活,西宁市紧密结合搬迁村党员数量,综合考虑零散居住搬迁党员的实际情况,划分地域,灵活设置党组织,推行区域化学习模式,采取“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就近就地、方便党员”等方式在安置点建立党组织,安置点党组织统一纳入安置点所在地党委管理,进一步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同时,探索推行了楼长、户长、“党员中心户”等工作机制,不断强化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湟源县将原隶属于东峡乡党委的峨头山村党支部、日月藏族乡党委的池汉素村党支部等6个集中搬迁村党支部,统一划归迁入地城关镇城郊社区党总支,形成了“社区党总支—搬迁村党支部—党小组—党员”的管理体系,让远离旧居、搬进新居的党员都能过上正常的组织生活。

打造党员活动阵地,让党内生活实起来

走进湟源县波航乡泉尔湾村党支部的党员活动室,上墙标语、制度非常醒目。这是搬迁后,乡党委为便于农村党员学习教育而打造的规范化阵地。“有了新阵地,可以经常组织党员学习,让党的十九大精神真正入心入脑,让搬迁后的党员和群众有了归属感。”书记张启明这样介绍。

西宁市紧密结合“组织体系建设三年行动”、精准扶贫“双帮”等工作,积极协调项目,整合各类资金,及时跟进搬迁村党员活动阵地建设,统筹新建集党员学习、村民议事、教育培训、便民服务、文体娱乐为一体的多村共用综合性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并对党员活动室进行统一规范化布置,将活动中心打造成为“党员之家”“群众之家”,为党员群众提供学习教育、代办领办、劳动保障、社會调解、民生救助等服务。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组织生活会、固定党日等制度,不断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城北区大堡子镇陶北村为解决新村建设过渡期党员学习教育管理难、群众意见建议收集难、党员设岗定责落实难等问题,陶北村党总支创新“1345+2N”党建工作法,将村内71名党员划分在五条服务线上,在村民集中居住的四大片区成立了“农户流动小党校”,将党课、征求意见、解决困难、文化活动搬到了群众的家中,有效化解了搬迁村党员居住分散、集中学习比较困难的问题,真正实现搬迁村村民分散不分心。

引导兴办实体经济,把创业之路铺起来

“靠党的帮扶,迁居乐业家境顺;得春风沐浴,告别穷窝富路宽”。一走进大通县新庄镇李家山村,在一户村民家的大门上就能看到一副引人注目的对联,这是村民李全科把对联贴在新房上以感谢村党支部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带给村民们的新变化。

西宁市按照“搬迁是手段、产业是路径、脱贫是目的”的原则,紧密结合搬迁区域的资源禀赋、区位特点、产业优势,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制定后续产业帮扶措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促进土地流转,培育“龙头企业+公司+农户”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以及促进搬迁户转移就业等,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湟源县在申中乡实施红色大棚助力搬迁群众脱贫致富项目,以党组织引领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工作,为保证“红色大棚”出成果,县委组织部多方筹措资金20万元,用于维修温室大棚和修建过渡房、简易行车道、停车场、厕所等配套设施,保障了温室大棚蔬菜种植基础。同时,西宁市着眼于激活村集体造血功能,因村制宜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注重加强搬迁党员、群众的技能培训,使党员、群众掌握谋生技能,拓宽就业渠道,激活搬迁群众发展的“造血干细胞”。大通县宝库乡党委积极组织搬迁村党员群众参加技能培训班(包括家政服务培训班、中式烹饪培训班、挖掘机驾驶培训班、高空作业培训班等累计8期),搬迁户中已有600余名劳动力在不同行业就业,拓宽了脱贫致富的路子。

(作者单位:西宁市委组织部)

猜你喜欢

乡党委西宁市组织生活
青海:熊猫戏初雪
一图读懂党的组织生活该如何过
“牡丹江市坚持‘一化四制’,推动组织生活落细落实”
大兴安岭呼中区开展“最佳组织生活”评选活动
搭建微信平台助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面面俱到
破格提拔
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