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扎实开展主题教育 切实增强党性修养

2020-02-18武传鹏马进国

党的生活·青海 2020年1期
关键词:人生观党性党员干部

武传鹏 马进国

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定党性原则,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刮骨疗毒,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不断加强党性锤炼,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鲜明标志,是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根本要求,是有效应对复杂执政环境的现实需要,是全面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和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党性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之源

党性是政党的本质属性,通过政党的纲领、章程、宗旨、组织、阶级基础、思想基础、奋斗目标、根本制度等加以表现。政党党性的强弱在一定程度决定了政党的前途命运。总结概括来说,政党的党性包含几个层面的意思:建立在党员个性基础上的共性,鲜明的阶级性和人民性,严格的纪律性,理论和实践上的先进性。

什么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它所固有的明显区别于其他政党的特性,构成了我们党的党性。

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党性问题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至关重要。中国共产党人是以党性自觉为思想基础的社会实践者和变革者,重视党性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指出,一致的行动,一致的意见,集体主义,就是党性。1946年,刘少奇在《人的阶级性》中强调:“共产党员的党性,就是无产者阶级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现,就是无产阶级利益最高而集中的表现。”1979年,邓小平在接见中共海军委员会常委扩大会议全体同志时指出:“我们现在对于人们的思想状况、政治状况比较清楚,能够看出来哪些人是拥护党的路线的,哪些人是不搞派性、讲党性的。”……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党性说到底就是立场问题。共产党人无论是想问题、搞研究,还是作决策、办事情,都必须站在党和人民立场上,而不能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这就是共产党人的党性原则。”以上论述为我们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党性原则指明了方向。

党性的强弱,要看政党内部是否团结。回顾我们党98年的光辉历程,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就是因为始终重视加强党性教育,重视对个体党性的锤炼,使党性原则通过个体在党内政治生活中的历练,内化为牢固的党性观念和党性意识。新时代,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更要通过党性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更好地肩负历史使命。

党员干部的党性评价标准

按照唯物辩证法来理解,政党的党性与党员干部的党性二者之间是整体与部分、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前者要通过后者来表现。正如北京大学党性理论专家陈培永教授所言,党员干部的党性包含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事业观的正确性,以及政治立场的坚定性、思想理论的科学性、理想信念的崇高性、工作态度的客观性、为政用权的廉洁性、道德追求的高尚性等等。

(一)世界观

党性是世界观的表现。如果一个党员干部没有正确的世界观,就不可能有坚定的党性。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对自然界、社会和人的思维的总的根本看法。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必然形成关于世界各种事物的看法,进而形成关于世界的总体理解和根本看法。人们的世界观不同,在认识和改造世界时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就不同。作为党员干部,必须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价值观的内容,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是光荣还是可耻的评价标准。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认为,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二者互为前提,不可分割。个人只有在社会中并通过实现社会价值才能实现自我价值。党员干部的党性就表现在时时刻刻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三)人生观

人生观的正确与否决定了党性的强弱。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人生观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同的阶级往往有互不相同的人生观。无产阶级的人生观把人的生命活动历程看作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把消灭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看作是人生的崇高目的和最大幸福。因此,作为党员干部,要解决好人生观问题,自觉树立无产阶级的人生观。

(四)权力观

权力观是指人们对权力的总的看法,包括对权力的来源、掌握权力的目的、行使权力的方式、为谁掌权、为谁服务等问题的认识和态度。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也是党员领导干部掌权用权的本质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对为谁掌权、为谁用权和怎样用权问题有清醒认识,牢记权力属于人民,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做好人民公仆。

(五)地位观

地位观是人们对于自己所处社会中的地位的看法和观点。在阶级社会中,无法实现每个人的平等,这是暂时无法改变的,需要新的、更高的社会形态的产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地位平等,但是,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着各种地位上的不平等现象。职责高就意味着责任重。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地位观,克服“官本位”思想,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利為民所谋。

(六)利益观

利益观是人们对利益的总体看法和根本态度,体现在人们处理社会利益关系的活动之中。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对于加强党性至关重要。《共产党宣言》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中国共产党章程》中也明确规定:“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作为党员干部,必须坚持人民立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利益观。

(七)事业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事业观主要是关于事业方向和事业道路的看法,决定着人们采取什么样的事业态度、遵循什么样的事业精神、追求什么样的事业目标。中国共产党人的事业观,就是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懈奋斗。”作为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将个人的追求和价值体现在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之中,艰苦创业,自强不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添砖加瓦。

在此基础上,党员领导干部还应做到明确政治立场、树立理论自信、坚定理想信念、端正工作态度、廉洁为政用权、追求高尚情操,践行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在主题教育中加强党性锤炼

坚持党性原则是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品格。党性修养一刻也不能放松,必须在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中不断增强。按照党中央部署要求,从2019年6月起,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蓬勃开展。开展主题教育要达到的目标是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做表率,根本任务在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伟大梦想共同奋斗。简言之,开展主题教育就是要促使全体党员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从而把我们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在工作安排上,《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也是加强党性锤炼的四项重点举措。

以学习教育厚植党性。学习教育的关键在于党员干部自学和集中学习研讨相结合,认认真真读原文学原著悟原理,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理解其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把学习成效体现到增强党性、提高能力、改进作风、推动工作上来,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以调查研究践行党性。调查研究的关键在于促使党员干部沉下去了解民情、掌握实情,把情况摸清楚,把症结分析透,发扬斗争精神,增強斗争本领,研究提出破解难题的实招、硬招。调查研究在党员干部改造自身主观世界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调查研究中,党员干部能够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增强责任感,提高认知能力、执行能力、驾驭能力等。

以检视问题检验党性。检视问题就是要对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对照党章党规,对照初心使命,查摆自身不足,查找工作短板,深刻检视剖析。要认识到,广泛听取意见和认真检视反思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锤炼。关键要以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真刀真枪解决问题。唯有如此,才能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以整改落实彰显党性。把问题整改落实到底,是净化党员干部、彰显党性修养的有力举措。整改落实就是要对调研发现的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巡视巡查反馈的问题等,列出问题清单,逐项整改。党员干部要立足本职岗位,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在为民服务中展示先锋形象,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提升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增强全党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一次良好契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要求“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形成长效机制,坚持不懈锤炼党员、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这就从制度层面为新时代如何锻党性、凝党心、集党力指明了方向。

(作者单位:青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人生观党性党员干部
同心战“疫”,市人大机关党员干部在行动
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要用好“五心”
人生观(一)
如何探索解决党性分析的针对性有效性问题
基层党校做好党性教育的思考
深刻洞察“党性”的精彩读本
“党性体检”让党员更“健康”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新时期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
绥棱县 “三个注重”着力打造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