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华问题上,美欧各说各话
2020-02-18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2月16日文章,原题:在对待中国的问题上,美国和欧洲说的不是同一种语言 美国人来势汹汹。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美防长警告盟国是时候“认识到中国的威胁了”。美国务卿宣布西方正“赢得”与中国的冲突。而特朗普政府一名高官称,若欧洲不以“我们对决他们”的眼光来看中国,将“不得要领”。民主党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称华为是一种“阴险的侵略形式”……但在慕安会上,这些警告大多被(欧洲)置若罔闻。
有关中国的所有小组讨论都暴露出,华盛顿和欧洲在对待中国的问题上是各说各话。只要这种情况不改变,想制定应对中国崛起的跨大西洋共同对策,将是非常困难甚或不可能的。
自特朗普上任并使美国从《巴黎协定》和伊朗核协议退出以来,跨大西洋的信任不断减弱。他一再声称,欧洲要比中国坏得多,这种态度与要求欧洲同美联手对付中国的言辞相矛盾。
在慕尼黑,美国官员几乎承认,他们一再威胁对选择华为的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限制情报共享其实是吓唬人的。这更强化了对美国政策杂乱无章的印象。东道主礼貌地倾听了美国关于中国的警告。但即使是会议主持人、德国资深外交官沃尔夫冈·伊辛格也忍不住反驳美国的轮番指摘,提醒听众中国目前在抗击大规模疫情,这对整个世界都具有影响,“我认为中国理应得到一些同情、合作,一些支持和鼓励的言语,而不是只有批评。”
欧洲和美国确实对他们不喜欢中国近来的某些方面存在共识,比如中国市场并未如承诺的那样开放。双方还采取了更严政策回应中国的一连串投资。但对于如何定义与中国的竞争,他们意见不一。若想超越目前对中国的松散合作并制定出在慕尼黑热议的跨大西洋议程,这将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是美国人要淡化“要么支持我们要么与我们作对”的言论。正如德国绿党资深中国观察家莱因哈德·比蒂科弗所言,华盛顿官员与欧洲人谈论中国时仍是一副居高临下的做派,“他们越是颐指气使,欧洲人越是不听”。
制定一项共同、连贯和坚定的对华政策,也需要欧洲方面努力。自欧盟宣布中国为“系统性竞争对手”以来,欧洲对华统一政策的势头停顿了。法国总统马克龙明确表示,除非欧洲做好充分准备,否则与美国很难取得大进展。▲(作者诺亚·巴尔金,乔恒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