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东南亚地区野生动植物贸易干预措施的建议
2020-02-18宋琪
东南亚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在生物多样性管理和野生动植物贸易方面面临巨大挑战,对于该地区的许多陆地动物来说尤为严重。 东南亚国家联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ASEAN)的10个国家/地区是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和企业通过合法或非法贸易获得野生动植物的主要来源地,其在监管、执法和可持续性总体水平上存在许多不足和漏洞。 2020 年2 月,国际野生动物贸易研究组织TRAFFIC 发布了其与自然保护联盟(IUCN)合作完成的《东南亚:野生动植物贸易的核心》报告,对东南亚地区野生动植物尤其是交易最为广泛的陆生动物类群相关非法和不可持续性贸易进行调研,概述了当前东南亚地区野生动物贸易动态,并广泛介绍了克服这些威胁的常见模式、挑战和潜在的解决方案。
该报告选择了一些优先干预措施,以支持东盟各国政府及其合作伙伴的战略决策和行动。 这些干预措施分为五个主要领域:(1)政策。 在政策方面,其重点是确保国家法律框架和法规符合目的,并考虑一段时间内非法野生动植物贸易的趋势,对相关政策加以改进以制止野生动植物贩运。 (2)执法。 在法律实施上,干预领域包含对野生动植物贸易行为从发现到成功定罪全流程的监测和报告,重点是一线执法当局和司法部门可以优化其对破坏野生动植物贩运影响的干预措施。 (3)需求的减少。 在减少需求上,旨在影响当前和目标消费者群体的购买偏好、购买者行为和使用的干预措施。 (4)跨部门的合作。 诸如私营部门和专业机构(反洗钱以及金融调查)、民间社会组织、保护从业人员和研究机构之类的外部团体可以协助和促进有效行动的干预措施。 (5)研究差距。 采取干预措施弥补相关知识差距以改善反野生生物贸易的决定和政策;承担一定研究任务(包括与非政府组织、研究机构等进行合作),以建立新知识体系并了解需要干预的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威胁和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