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方法与质量控制方法探析
2020-02-18
(会宁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730799)
0 引言
城市道路工程的建设质量已经作为评定一个城市交通环境的重要指标,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道路工程建设方法、现场施工质量控制措施都有着明显的改善,但是在市政道路建设活动中,相关单位很难在事先对周围环境影响因素、政策法律法规进行充分分析判断(施工地质条件、不可预料环境因素、城市规划政策等),这便对建设活动的完成质量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如何科学合理的对市政道路工程建设进行质量控制已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城市的发展面貌、周围环境,同样能大大改善人们的出行环境。
1 我国市政道路施工工程现状
1.1 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周期比较短
施工周期比较短与城市化的生活密切相关。道路交通是城市生活的主要部门,对市民的生产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因此政府部门为了避免和减小道路交通对市民的影响,肯定加班加点进行市政道路交通建设,加快施工速度縮短施工周期,这种短时间完成的工作虽然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但是会造成施工质量不高的现象,甚至急于求成反而危害其他城市基础设施。
1.2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场地过于窄小
市政道路施工现场比较窄小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城市人流量大,车辆较多,从而影响和限制了施工现场环境,增加了施工难度。在施工过程中既要考虑施工周期、施工质量,又要考虑人流安全。这种施工现场窄小状况,也不利于施工质量的提高,更不利于施工问题的发现和处理。
1.3 市政道路施工场地的地下管线非常复杂
市政道路施工现场处于一个非常复杂的施工环境,除了人流和车流外,其道路地下管线也同样非常复杂,油气管道、给排水管道、电缆线等都敷设于地下,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这些管道也不利于道路建设。而且这些地下管道极其危险,一旦发生管道泄漏,那么必然产生爆炸、漏气、易燃等事故发生,所以地下管线也同时给道路施工增加了困难。在施工过程中首先必须探明地下各类管网,包括管网的数量、大小、长度、弯道等,以做好保护和维修,减少施工损失。
1.4 对原材料的投资大
市政道路施工不同于其他道路建设,为了提高施工质量,降低返工或者减少损失,那么就要投入大量的原材料争取一次性完工。市政道路在密集的车辆人流影响下,经常会发生道路维修,而维修后的废料已无法再次利用,因此需要重新投入原材料,所以增加了投资成本。在进行道路交通施工过程中还需对原材料进行严格控制,货比三家,通过优选材料质量、价格、服务等加以控制,以降低施工成本。
1.5 地质条件的影响非常大
市政道路施工往往周围都是耸立的高楼大厦,一般施工都是在这些地基旁展开的,因此为了不影响其他建筑地基,就需要对开挖的道路周围基坑进行支护,以防地基坍塌影响其他建筑安全。如果在遇到雨季,道路施工很可能遇到延长,而雨水的浸泡同样影响其他建筑的地基稳定性,所以还需做好防水工作和排水工作。
2 影响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控制的因素
2.1 设计缺陷
就设计阶段而言,其在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设计单位提供的市政道路工程设计图纸质量是否合格,直接影响道路工程施工质量。设计图纸的工程设计为施工单位道路工程的现场施工提供了必要的依据,如果设计图纸存在着内部的尺寸标注不明、结构界面划分不清晰、设计速度不符合技术标准等问题,就会造成道路工程建设质量的安全隐患;除此之外,道路工程设计还需要与当地政府的土地规划有关,并且要达到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协调匹配。为此,设计院人员需要建立必要的设计方案,继而进行环境、技术方面的评估,减少设计图纸上出现的常见错误,避免道路工程设计缺陷的发生。
2.2 造价预算不合理
在造价预算阶段,也常会发生影响市政道路工程建设质量的因素。我国建设市场通常采取招标模式进行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的选择工作,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项目招投标阶段仍旧存在不少问题,如不少建设施工企业通常采取降低报价的形式来获得项目更高的利益,这就会造成相关中标单位自身的施工预算偏低,在设备材料等方面支出的成本偏大,为此,中标单位需要对事先的造价预算进行严格分析,避免后续风险发生时成本失控,招投标阶段合理报价的提出有助于项目实施的顺利完成。
2.3 施工现场缺陷
同样,施工阶段现场环境的缺陷也会导致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缺陷的发生。相对于其余建设工程,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可操作区域较为狭窄,且涉及到交通导流问题,对周围环境要求限制较高、施工工期较短、城市规划限制等,这些施工现场缺陷对道路工程施工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市政道路工程的道路设计宽度一般为20m 左右,而道路规划路段的房屋建筑数量较多,为满足设计宽度就需要进行房屋拆迁工作,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城市规划上的困难;除此之外,现场自然环境缺陷,如施工塌方、路基沉降不均匀、土质污染严重等问题也普遍存在。在现场实际当中,道路工程施工单位需要对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对地层的土质、承载力等情况进行计算对比,并且需要根据周围环境进行合理的施工组织安排,以便充分发挥流水化施工的技术要求,继而控制施工质量。
3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方法与质量控制措施
3.1 测量质量控制
就测量控制而言,考虑到市政道路工程实施中经常会遇见管线布置复杂情况,如燃气、排水、电力管线,为此,测量工作的开展就显得极其重要,施工单位需要对地下管线布置情况进行精密测量,以此避免路基施工过程中土体扰动对周围管线造成一定的破坏,现场施工管理人员需要对测量报告进行逐级审核签字,尽量避免对重要关系按部位进行道路施工。
3.2 原材料质量
对于原材料控制而言,其作为道路工程施工的主要支撑基础,对于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有直接影响。当前建设市场上的道路建设材料多种多样,如不同级别的混凝土、沥青砼等,施工单位采购部门主要针对材料的性能质量、价格两方面确定主要生產商,其中,材料的质量往往是首要地位,其次考虑材料的价格,在原材料进场时,施工单位试验检验人员需要对材料的外观尺寸、力学性能进行实验分析,并且对材料的实验报告单、生产合格证、产品鉴定报告等进行查看。并且,原材料的保存需要避免材料受到环境影响而丧失使用功能,一般材料保存要注意防水防潮、避免与危险腐蚀性材料接触、注意防火措施。
3.3 路基施工质量
对于路基施工而言,路基施工占据了整个道路工程施工建设的主要工程量,路基作为承担道路行车荷载的主要结构,施工单位需要保证路基的施工质量。当前的路基主要分为填方路基、挖方路基两种,在进行路基填土施工时,施工单位需要合理选取施工摊铺设备、碾压设备,并且根据试验确定路基碾压的含水量、摊铺的层厚,继而保证路基的填筑质量;同样,对于施工环境较差的道路工程,则需要对一些荒土进行必要的地表清理工作,继而进行压实整平,对于一些污染性质程度高的土质,则要进行必要的生态修复,适当提高土质承载力,如清除地表的杂草、垃圾,对地表进行翻晒处理,降低地表的含水量。倘若施工中存在地表软性土质较多、地下空隙很大,则需要进行地表土层的换填、压实处理,以此避免后续的路基沉降不均匀情况的发生。
3.4 路面施工质量
在对混凝土路面进行施工时,混凝土的抗弯拉强度需达到4.0MPa~5.0MPa,抗压强度达到30MPa~35MPa;同时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抗腐蚀性,在材料的混合上要注意水泥的用量一般不小于300kg。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应按材料种类、最大粒径、掺用外加剂等来确定。同时由于道路施工的特殊性,混凝土路面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塌落,由于各地的气候影响,施工方法的不同,塌落的程度也会存在差异,一般为1cm~2.5cm 属于正常现象。在对混凝土路面进行浇筑时,应确保水深入到基层,全面渗透,在对混凝土进行振捣时,一般采用平板振捣器振捣,振捣要均匀到位。
4 结束语
总之,市政道路建设是提高城市服务的主要环节,不但影响城市建设,而且影响道路交通安全,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施工程序进行,首先测量放线,探明道路地下各类管道敷设情况,然后进行道路地基开挖,结合机械和人工同时进行开挖,然后做好深基坑支护,在进行路基路面碾压,提高混凝土质量,最后做好市政道路维修加固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