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着力推进种苗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0-02-18山东省林木种苗和花卉站姜岳忠周继磊
山东省林木种苗和花卉站 姜岳忠 周继磊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林木种苗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按照“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担当作为,真抓实干,有力推进了种苗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全省育苗面积275 万亩,培育各类苗木62 亿株,产值达350 亿元,不仅保障了全省生态建设和国土绿化的需要,而且还向周边省份,特别是京津冀地区和西北地区提供了大量良种壮苗。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抓种质资源,夯实林业发展基础。我省把林木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作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战略资源安全的基础工作来抓,组织开展了全省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全面摸清了我省野生树种、栽培树种、古树名木、引进树种等种质资源情况;编制发布了《山东省林木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2015-2025年)》,颁布了全国第一部专门保护林木种质资源省级政府规章——《山东省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办法》,编制公布了全国第一个可供利用林木种质资源目录——《山东省可供利用的林木种质资源目录》,承建了第一个国家级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项目——《山东(暖温带)珍稀濒危树种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建设项目》,建立了全国首个林业行业国际种子检验协会(ISTA)会员实验室。与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千年种子库、中国科学院、中国林科院、北京林业大学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全面展开。目前,我省有国家级林木种质资源库5处,省级林木种质资源库29 处,资源库保护面积2.1 万亩,另建有设施保存库1 处,共保存种质资源1 万份。初步建成全省原地保存、异地保存、设施保存三位一体的种质资源保存利用体系。
(二)抓政策落实,优化发展环境。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林木种苗工作,先后颁布实施了《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林木种苗工作的实施意见》、《山东省林木种苗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6-2020年)》和《山东省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省级财政每年安排约5000 万元的专项资金扶持苗木重点县,国有苗圃改革纳入国有林场改革范围,同步部署、同步推进、同步督导验收;工商资本大量介入,全省约3000 家从事种苗生产经营的企业注入工商资本金总额200 多亿元;我省认真落实中央财政林木良种补贴政策,累计利用中央财政林木良种补贴资金13556 万元,新建300 亩种子园、497 亩采穗圃,对30309 万株良种苗木进行了补助。
(三)抓种苗执法,规范经营行为。我省加大对假劣种苗案件的查处力度,全省处理种苗案件5 起,勒令限期办理生产经营许可证的林木种苗生产经营企业67 家,无证生产经营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按照国家、省规范和简化行政审批要求,制定了林木种苗行政审批事项流程图,取消、调整林木种苗行政审批事项2 项,取消了9 项行政审批需要提交的有关证明材料;先后完善了林木种苗10 项行政审批事项,编制了业务手册、服务指南,全面实行行政审批系统动态管理;2012年以来,全省共核发林木种苗生产经营许可证10013 份,组织举办种苗质量检验及法律培训班14 期,培训学员3400 人次;每年坚持开展苗木质量抽检,苗木抽查合格率达到了100%;2019年6月,颁布实施了《山东省种子条例》,全省林木种苗执法步入了新轨道。
(四)抓创新引领,培植发展后劲。一是抓良种选育创新。我省狠抓良种基地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完善林木品种审定制度,规范林木良选育程序和评价指标,2012年以来,全省审(认)定林木良种327 个,其中用材及防护林品种50 个、经济林品种191 个、观赏树木及花卉品种86 个;获国家审(认)定林木良种达到24 个,有力保障了生态建设和造林绿化对良种多样化的需求。全省建成国家级良种基地9 处,总面积3 万余亩,年度种子生产能力6000 公斤、良种穗条400 万条,全省主要造林树种良种使用率达到85%以上,用材林、经济林树种基本实现了良种化。二是抓品牌培育创新。实施名牌战略,扩大影响,提升竞争力,全省注册了苗木商标的80 企业余家,培育打造了冠县毛白杨、惠民白蜡、李营法桐等近100 个苗木品牌和威海奥孚苗木繁育有限公司、山东省惠民县茹园苗木有限公司、山东世丰农业有限公司等50 多个企业品牌;认定公布一批“山东省林木种苗转型升级示范区”、“山东省林木种苗龙头企业”和“山东省观光苗圃”,品牌效应效果显现。三是抓联合科技攻关。结合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和山东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绿满齐鲁·美丽山东”国土绿化行动的实施意见》需要,我省组建了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种苗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团队,针对生态树种、观赏树种、用材树种和优良乡土树种等5个方向重点过关、重点研究、重点突破。
(五)抓示范引领,推动产业升级。一是抓龙头企业,重点推广威海奥孚苗木繁育有限公司的标准苗木培育技术、山东昌邑花木场的容器育苗技术、山东省惠民县茹园苗木有限公司的肥水一体化技术等,加快了苗木生产标准化。二是抓林木种苗转型升级示范区,重点推广了山东省昌邑市供给侧结构调整经验、济宁市任城区互联网种苗电子商务经验、滨州市惠民县种苗产业新旧动能转化经验,形成了苗木生产区域化。三是抓市场建设,我省先后创建了国家级苗木交易市场1 处,省级苗木市场4 处,促进了苗木经营市场化。四是抓新业态培育,我省着力打造一批观光苗圃,置于更多的文化元素,引进新品种,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培育一批艺型苗木,推进种苗生产基地由单一产业发展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转变。五是抓展会,我厅连续多年组织举办了北方(昌邑)绿化苗木博览会、黄河三角洲(滨州·惠民)绿化苗木博览会、泰山苗木花卉交易会等展会活动,促进种苗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示范引领,推动了产业升级,增加了经济效益,昌邑市、任城区等苗木重点县,苗木产值占到了农业总产值的20%以上;惠民县皂户李镇、任城区李营办事处等50 多个乡镇,苗木产值占到了农业总产值的近50%。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面临新形势、新挑战,我省林木种苗产业发展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突出。苗木类型不合理,城镇绿化苗木占到了65.9%,花灌木19.4%,用材林苗木和生态造林苗木仅占10%左右;育苗树种不合理,苗木产量排在前6 位的是白蜡、海棠、法桐、柳树、侧柏和龙柏,苗木产量占到了总产量的59%;苗龄结构不合理,小规格苗木多,特别是一、二年生苗木,育苗面积占到了全省育苗面积的近60%。二是创新能力有待加强。品种创新研发能力较弱,特别是对乡土树种、生态防护树种品种选育研究不够;设施栽培占比不高,机械化程度低,精准化生产技术的研发和创新能力不足。三是交易手段相对滞后。我省规模化种苗交易市场只有5 处,且分布不均,设施简陋,功能不完备,通过市场交易的苗木不足全省总交易量的20%;电商交易进展缓慢,通过线上交易的苗木约占全省总交易量的10%,“互联网+”的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信息体系不完善,种苗生产经营者获取信息的渠道少,近70%的苗农缺乏正确的信息引导,跟风种植现象严重,产业专业化分工程度低。
三、下一步建议
(一)着力目标引领,明确发展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及《山东省种子条例》,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原则,以保障我省生态建设、现代林业发展的种苗供应和提升种苗产业质量与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施新旧动能转换为主线,积极培育种苗产业新业态,努力实现种苗生产基地化、种苗使用良种化、种苗管理法治化的总目标,为我省国土绿化和自然资源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二)突出问题导向,找准发展目标。坚持改革创新、提质增效,不断增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控规模、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推进种苗更平衡更充分、高质量高效益发展。到2025年,种苗种植规模在250 万亩左右,产值达到450 亿以上;主要造林树种良种使用率达到95%,用材林、经济林全部实现良种化;基本建成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利用体系,实现资源共享;扶持建设一批保障性苗圃、种苗龙头企业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种苗知名品牌;种苗生产供应体系进一步健全,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苗木市场监管水平进一步提升。
(三)精准发力,实现重点突破。一是加强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夯实种苗发展基础。二是加强林木良种选育、生产和推广,推进良种化进程。三是完善林木种苗生产供应体系,促进种苗产业高质量发展。四是加强监管和法制建设,营造种苗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五是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支撑种苗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