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材料检测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重要性探讨

2020-02-18

四川水泥 2020年8期
关键词:建筑材料建筑施工材料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河南 新郑 451150)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的品质,尤其重视建筑施工中的建筑材料质量。那么作为判断建筑材料质量的重要方式,在施工过程中对建筑材料的检测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主要探讨建筑材料检测的重要性,分析检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1 建筑材料检测对建筑工程施工的影响

1.1 有效保证施工进度

项目开始之前,施工方将对该项目周边材料市场的供应情况进行摸底,同时对建设项目所需的主辅材料进行检测,检测方式主要有施工方自检和随机采样送至具有专业检测资质的单位检验并出具相关报告。其次还将对施工地块的土质进行勘测,采样分析,并由具有资质的机构出具地勘报告,判断该地块土地是否符合施工标准,可否就地取材。以上准备工作可为施工单位提高施工效率,为保证施工质量提供保障[1]。

1.2 提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建筑项目的质量能达到的质量标准等级,取决于建筑材料本身和施工工艺两个主要方面,而建筑材料的质量是必须在使用前检测的,其结果是否符合建筑工程要求是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安全和耐用性的重要因素。随着建筑行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应用范围更广、功能更多的材料相继被制造并得以实际应用,因此对建筑材料的检测关系到了建筑施工中的其他环节,例如能够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能够减少施工设备的故障,能保证施工工艺的正常实施,沐浴房,建筑施工对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以上方面也体现了一个施工单位的良好形象,为企业发展提高收益打下基础。

1.3 有利于加强建筑施工监督管理工作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建筑材料的检测工作是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同时为其他工作的监督管理树立一个标杆,对完善正确、完整的监督管理体系起到积极的作用。在良好的监督管理体系中,施工单位的工作效率和建筑质量才能提高,建筑的施工周期和施工成本才能有效控制,最终企业取得最大化的收益。

1.4 提升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在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中,越来越多的新型建筑材料能够从材料研发走向实际应用,与对建筑材料的检测也密不可分的。严格的检测工作积极地推动着建筑企业为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不断加强科研投入到新材料的研发和创新工作中[2]。

2 建筑材料检测各方面工作的意义

2.1 水泥检测方面

建筑施工中,用量最大的材料是水泥,其产品质量是决定建筑物的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经严格的、标准化的建筑材料检测,且合格的水泥材料用到建筑施工中才能保障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符合设计标准。个别建筑施工单位只追求经济利润,将低价的劣质水泥与优质水泥混合用于建筑施工中,自认为这是一种“高明”的手段,实则造成建筑物的质量得不到保障,甚至在后期施工中就要出现返工的现象。此种行为为整个施工工程种下了安全隐患,可能影响施工单位的企业形象[3]。

2.2 钢材检测方面

建筑施工中,用量大的材料还有各种规格的钢筋,其产品质量也是决定建筑物的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建筑施工中要使用的钢材有几大特点:规格多样、使用量大、现场存放混乱且多渠道进货。严格的按照钢材检测要求,在同批且不同捆的钢筋上随机抽取做钢筋拉伸和冷弯检测和焊接试样的样品,才能保障检测材料的代表性,从而降低材料质量为工程质量带来的不良风险。

2.3 检测人员管理

建筑材料检测工作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将对材料的检测结果造成影响。建筑材料检测人员应具备专业的知识,在具有相关资质的企业或单位进行过专业培训。应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熟练的操作检测过程所需要的检测器材。应具备严谨的工作素质,严格按照检测要求进行多次实验,减小检测结果误差,保证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应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在检测工作中,做到公正、客观的评价材料质量,不因私利而影响检测结果。

2.4 维护良好市场秩序

以建筑材料检测工作为基础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是是避免劣质材料扰乱市场的有效手段。随着建筑材料的需求不断扩大,市场上各种质量的建筑材料都掺杂在一起,虽然国家对各种建筑材料制定了质量标准,但有些商家依然以次充好,采用欺诈的手段,骗取客户信任,将不同质量的产品混在一起销售或使用。因此按要求采取建筑材料检测,及时发现劣质材料,对不良商家采取合理制裁,才能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3 建筑材料检测不断改善的重要策略

3.1.环境温、湿度的合理控制

建筑施工过程中当地的环境温度和湿度对建筑材料的某种性能有着较大的影响。以建筑工程中常用的防水材料检测工作为例,通常的沥青防水卷材拉伸实验,都是标准温度(25℃)下进行的。但当环境温度在27.5℃时,材料的平均抗拉强度将有所降低,而环境温度低于18.5℃,抗拉强度又会高于标准温度时的强度。因此检测人员应严格按照国家依据各地区的气候环境制定的建筑材料检测标准,开展检测工作,并不断改善对检测环境的温湿度的控制方法,实现精准测试。

3.2 保证检测项目的合理性

在建筑施工中使用多种建筑材料,其型号规格众多。为确保建筑材料检测项目的合理性,国家制定了相关标准,各个建设项目当地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也结合本地区的环境制定了一些规范。例如国家规定水泥的检测必须按批次进行水泥的安定性、凝结时间、细度和强度检测。选用不同级别的混凝土,则必须依照标准进行相应含泥量、颗粒含量、颗粒级别及密度等检测,达到C35 级别时甚至需要做压碎指标检测,如果又发现质地疏松的骨料和活性骨料还需要开展坚固性测试和活性测试[4]。

3.3 取样制样的规范操作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做材料检测,要求检测的取样人员有较高的责任心,熟练掌握取样和制样的操作技术。提前制定科学的取样方案,按规范取样制样操作,是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前提条件。什么是操作规范?举例说明:在总质量1000t 的某编号水泥的检测中,首先按要求将其分为2 个批次,保证每批次总质量超过200t,然后按每25t 为取样间隔,在每个间隔中随机取样品,总共取样要超过40 个,总质量超过24kg。以上规范是某建筑工程中袋装水泥的检测取样,不同的材料将制定不同的取样规范,但要求都是一致的,即提前制定,依照执行[5]。

3.4 保证实验数据处理的科学性

为保证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应对实验数据进行科学的统计,这就要求检测人员要依据施工工程的实际情况,将检测得到的大量的离散数据进行甄别,做到取舍有据。例如在某施工过程中对水泥胶砂进行抗折强度检测,有一个实验结果超过了平均值的±10%,则检测人员就判别该组数据无效,这是不对的,要依据具体情况剔除掉不合格的数据,剩余的数据重新计算平均值再做评估。要依据的具体情况可能会是现场的环境、检测人员的非客观判断、取样材料的随机抽样是否合理等因素。有经验的检测人员会更加重视重测结果,当发现同批样品在不同设备或检测过程中出现相似误差,则需采取必要的应对。例如在某次施工过程中,检测人员将分为2 份的样品分别在本单位和当地质检部门,但实验结果却表明两份样品测试数据差异较大,检测人员立即叫停该批次产品的使用,申请重新测试,并请当地质检部门协助查找具体原因。

3.5 建立健全建筑材料质量检测体系

随着我国推进质量检测行业的规范化发展,各类建筑材料的检测指标和检测标准将在行业内逐步规范和统一。首先国家将加强以现有检测机构和实验室为基础的质量检测机构建设,提供先进检测设备,提高检测手段,提高检测人员整体能力和素质,加强对检测机构的资质监管。其次国家将鼓励企业开展建筑材料自检研究,促进建筑材料检测体系构建。同时重点打击篡改检测结果、修改检测数据等违法犯罪行为,确保检测结果的真实有效。建立健全建筑材料质量检测体系,降低建筑施工过程中因材料安全带来的不良风险。

4 总结

根据国家相关部门规定,现阶段建筑行业已然采取了众多方式和方法对建筑材料进行了检测,但仍然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为保障建筑施工项目的质量,需要行业内的各个企业将工程质量管理作为工作核心,关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材料检测,提高检测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升级检测设备,持续改进检测方法,做到取样准确,实验数据真实,检测结果客观。为整体工程的高质量做好建筑材料监管工作。

猜你喜欢

建筑材料建筑施工材料
新型环保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建筑施工及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初探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新型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废旧建筑材料在室内外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建筑材料的控制与管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