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古城建筑保护留下传承永恒记忆
2020-02-18祁晨宇李彦雪王俊斐李涵旭刘嘉伟
祁晨宇,李彦雪,王俊斐,李涵旭,刘嘉伟
(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0 引言
众所周知中国的历史文化是非常悠久的,所以在许多的城市都有文化古城遗迹。保护好这些古城遗迹既是每一座城市建设的重要使命和历史责任,也是广大人民的殷切盼望和社会各界的强烈共识。市政府部门要深入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指示,要始终坚持古城保护的正确方向,增强使命感,将古城保护当成一项促进城市发展的大事来做。要将保护与传承放在首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为主、合理利用、强化治理”的方针,把古城保护和城市发展的关系处理好,确保古城保护各方面的顺利进行。
1 为何要保护古城文化遗产
古城是一段历史文化的外在表现,能够追溯到古人的生活方式和轨迹,是人类共有的文化遗产,现在保存下来的古城都是经过后人的修缮、维护保留下来的,如何在城市更迭和发展的过程中保护珍贵的古城文化遗产,如何更好地继承城市的历史文化,如何突出城市的特色和魅力,这些工作都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任务之一。古城与现代化城市之间建筑风格不同,但并不能影响两者之间互相融合、互利共存、达到双赢。将古城风貌和历史文化街区合理的保护和利用,可以促进城市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为城市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所以,提高古城的文化保护意识是我们的责任,同时,建设好现代化城市也是当今时代的首要任务。因此,我们既要对古城的历史风貌做出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又要将一座现代化的城市建设好,实现古城与现代建筑之间的平衡。
下面,我们将从国内外的古城保护中选择一些较为经典的列子来分析古城保护的方式方法与经验教训。
2 吸收典型古城保护措施
2.1 罗马古城
作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罗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在公元270年的时候,马可·奥雷利奥(MarcoAurelio)大帝用了大约五年之久才建造出著名的罗马城墙。古城墙内的老城区部分,即“罗马中心”。罗马的国会山那里到现在一直矗立着马可大帝的雕像。在保护罗马文化遗产和创建新的城市体系之间,他们实施的措施和改进方案都值得我们参考和学习。古罗马的风貌保护之所以能够几乎完整地保留下来,因为在古城修复方面也非常谨慎的,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期,由于社会的发展太过迅速,古罗马历史文化遗址遭到严重的破坏。由于这些破坏,公民对于古城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强烈,对古城文化的保护实施也越来越自觉。在破坏与保护的相互博弈之中,罗马已经形成保护古文化遗迹的意识,并且有了具体的理念和指导方针“不建新、不拆旧、慎修复”。
2.1.1 不新建
很多年以来在罗马的中心和外围区域都没有新的建筑诞生。罗马政府对每一个公民的个人信息或者待修建的民用建筑资料都要进行严格审查,以确保新建筑与周围的古建筑之间相互协调,建设新建筑的主要前提是不能破坏原有古建筑。更不为了修建新的建筑而去拆掉旧的建筑。
2.1.2 不拆旧
“不拆旧”是建立在“不建新”的基础上。罗马有明确的法律条文规定不得随意拆除历史中心的原有建筑,在一定年限内,历史建筑必须进行有限度的维护,也就是说,它们的外观和颜色不可以随意的改变,在内部可以做恰当的改造和装饰,墙体、屋脊等不能够恢复原貌的绝不做装饰和改变。
2.1.3 慎修复
在19世纪的时候大斗兽场曾进行了三次精确的修复。每次修复都是“精品工程”,整个过程的修复最大限度保护建筑的原始状态,以加固、防腐、防潮、防火等方面进行修复,绝对不是大刀阔斧的改造。事实上就是对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进行的保护与修复。每一次修复都要从修复的过程中获取经验和教训,并且积极推广可实行的经验。
2.2 中国南京
在南京的古城遗迹保护中有与时俱进的规划方案以及对南京古城的历史文化足够地尊重。在1984年的年底,《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方案》为融合南京的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设置了重点保护的区域,初步划分为城内五部分和城区外围四部分。城区内又规划了十二个重要的建筑群。它由城墙、河渠和道路等组成了一个保护网。与此同时,对城墙的保护和环境也提出具体化的要求。在1984年版本的基础上92年修订的《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增加了历史文化的具体表现与创新,初步确定了保护的具体框架、历史文化的保护区和地下遗存的控制区。以此同时,将保护区的保护设置由之前的“内五外四”改成了“内六外七”,明代历史城郭和三条历史轴线作出完整明确的保护要求。《规划》要求对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的保护措施主要做出了两个方案:
2.2.1 定性划分,突出重点
将历史建筑集中的地区定性为“文化历史保护地段”,将历史建筑较为分散的区域分别划分保护区,将古遗址区和墓葬区划分为地下遗存保护区域。如果对历史建筑原有功能作出改变的,应用修建博物馆的方式进行保护。在2002年完成的规划编制调整中,对六朝时期中轴线的保护要求有所增加。对于明代的四重城郭进行绿化带要求,扩大城墙的保护范围,这一次的调整对自然景观的可持续性作出了重点强调。对规划在主城建设7条重要景观带以及视觉走廊有所妨碍的建筑有选择地进行拆除。
2.2.2 提升观念,结合实际
古城保护的理念从一个城市上升为关注城市的空间格局模式。之前的学者大都较为注重单体建筑的保护,但对墓葬雕塑、名人的石刻、整座城市和城市网络的关注较少。回顾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特点和价值,保护的理念从单纯的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资源转变成为城市空间网络与历史文化的延续。规划人员将南京老城划分为三个历史区域,要从“全社会参与”这一方面来进行保护,但是这方面参与的专家学者并不是很多。还应当以“城市八大理论”为理论框架,结合南京市大量的规划实践和建设实践,着重探讨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方式、南京历史老城区的保护与振兴,以及南京“山水和人文交织”的建设传统的现代弘扬等。
2.3 东方小巴黎——哈尔滨
冬天的哈尔滨被冰雪覆盖,晶莹剔透的冰灯、朴实造型之美的雪雕成了哈尔滨不能让人忘却的风景线。殊不知,哈尔滨还有东方小巴黎的称号。哈尔滨有着始建于1898年的中央大街,全长1450m中的大街成为亚洲最长的步行街。在中央大街的两侧伫立着沙俄遗留下的建筑,其中含括西方建筑史上最有影响的四大建筑流派,建有欧式及仿欧式建筑共计71栋,各类建筑风格齐聚大街两侧,使得中央大街成为最为著名的步行街。在距离中央大街不远的地方是始建于光绪年间1907年的圣·索菲亚教堂,拜占庭风格的东正教教堂,为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数百年形成的的独特建筑文化及哈尔滨人的欧式生活。
2.3.1 主动控制,防止人为破坏
中央大街为实现地面的保护,限制车辆通过,除非是交通要道才会允许通车,但重型车辆是严谨上路的。中央大街两侧的古建筑限定经营项目,对古建筑有破坏倾向的经营活动作出严格限定,最大限度保证建筑的原貌的情况下,也能与现代生活完美融合在一起。
2.3.2 日常保养维护
定期对古建筑打扫卫生,包括屋顶、墙面、地面、庭院等。在雨季加强防潮防漏检查工作,发现有渗漏的情况及时作出响应,防火期将加强对易燃部位的检查,做好消防检查记录
2.3.3 定期维护和修缮
由于天气等不可抗力因素,建筑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破损,根据建筑的结构形式制定维护方案和修缮计划,尽量做到轻微修缮,不改变建筑结构,不在建筑上依附建筑或者构件,对建筑自有的排水管道和废水处理系统做好一次性修复,保证长期使用的原则。做好建筑外表面的防腐防雨工作,对可触及的地方做具有观赏性的围挡。
3 未来古城保护的主要着力点
首先,鼓励个人和非政府组织参与进历史文化遗址的保护中去,形成一支能够合力共同推动文化遗产保护的队伍。目前来说,苏州、上海和北京在参与文化遗产保护这一方面,非政府组织的介入是较为活跃的。在2004年,苏州市政府规定,对于文化遗产保护作出贡献的民间组织可进行进行补贴和奖励。还规定,允许国内外的组织和个人购买或者租用直管公房古民居。以“整旧如旧”为基础,上海修缮和改造石库门的老住宅,推进老房子价值,打造出新的城市风景。在2004年北京出台规定,不限制四合院购买者的户籍,并且做出一系列鼓励措施,可以个人出资修葺四合院或者政府也可出资修葺。因此,在我国的法律允许范围之下,鼓励个人和非政府组织积极参与到文化遗址保护中去,成为民间组织、非政府组织和政府组织的多种元素的补充,让我国的文化遗产和古城治理能够得到充分保护。
4 结束语
对于古城保护工作,要进一步加强政府组织的领导,明确古城保护的任务,加强保护的责任,落实保护的具体方案。各个城市的相关机构要对古城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要认真负责的充当古城的守护之人、建设之人和传承之人。古城保护与发展的领导小组要加强统筹规划,对于保护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难点要及时解决。旧城保护条例必须尽快修订,要不断地完善相关的制度和规范。除此之外,还要注重古城保护的宣传,通过各种宣传手段让社会各界的人士都能积极地参与进来,提高社会民众的古城保护意识,营造古城保护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