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培养
2020-02-17刘辉军
刘辉军
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需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其中,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尤为重要,对于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要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应该从哪几方面入手呢?我的做法是:创设情境,尝试探索,由浅入深,激励评价。
一、创设情境
教学成功与否,学习效果如何,取决于全体学生的有效参与程度。主动参与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内动力,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民主的学习情境,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提供思考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特长,提高素质。创设生活情景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兴趣。小学生容易产生“喜新厌旧”的情绪,在教学中我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教学,给学生以新异感,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如:通过讲生活小故事、用直观教具、数学游戏等方法,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学《认识容量和升》。上课开始老师的导入:“出示两个茶杯,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茶杯,谁来说出哪个杯子里盛水多?”小朋友们兴趣骤起,纷纷观察。通过直观的演示,新的教学内容就此展开了。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承接前一项训练内容,说:“老师实物投影出示3个不同形状的容器,装满水,哪个容量最小,最个容量最大?你有什么好办法比较吗?”学生纷纷抢着回答并上台演示,多好的动手实践啊!浓厚的生活情趣,丰富的动手实践,一下子把学生吸引住了。而且这样在解答问题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兴趣盎然,思维也活跃了。
二、尝试探索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去探索并尝试学习新知识。在教学中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获得知识,尝试、探索。如在教学《认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通过“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实验、探索”、“验证、运用”三个步骤,组织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要求:每组同学拿出事先准备好的4根小棒,任选其中3根围成一个三角形,看看一共有多少种方法?学生围,教师了解学生围的情况。
学生凭借从已知到未知的学习体会,通过小组活动设计出4个方案。接着,进行全班交流:你选用了哪3根小棒围三角形,结果怎样?第一种围法,10、5、6 行;第二种围法,6、5、4 行;第三种围法,10、6、4不行;第四种围法,10、5、4不行。
然后提问:任意选择的三根小棒,为什么有的能围成一个三角形,而有的就不行呢?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三根小棒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
最后,引导学生说出:任意两根小棒的长度和都大于第三根小棒,这时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业练习是数学知识巩固和技能提高的重要环节,大量地重复练习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而合理必要的练习会使学生获得真知,兴趣盎然。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数学练习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重视创新能力的思维发散训练。在解法上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引导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这样学生的创新欲望就会更强烈。
三、由浅入深
大家都知道,解简单应用题是解答复合应用题的基础,无论整数应用题或分数应用题都是一样,它们有共同的教学规律。打好整数、分数简单应用题的基础就为解复合应用题做好了准备。怎么叫做打好解答简单应用题的基础?我的体会是把要解决的1个问题分成2个或者3个小问题让学生解答,分析简单应用题里的数量关系,然后能根据题里的简单数量关系引导延伸,最终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
使学生学会分析数量关系。这是解答应用题的一项基本功。分析清楚题里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数量关系,才好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些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是明显的,学生容易弄清的。比如,当分析求“合唱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倍”时,首先就要在原题里面去寻找美术组的人数,如果没有,就看那些条件可以求出美术组的人数。
只要让学生学会了解答简单应用题,就一定能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解答复杂应用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四、激励评价
评语,不仅要反映学生解题的正误,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学法指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与方法,而且要注意挖掘学生的潜力因素,通过积极引导,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
通过评语适当给予启发,以帮助学生开发潜能,激活创新意识,如:“一题多解”培养学生从多角度,不同方向去分析、思考问题,克服思维定势,开拓思路,运用知识的迁移,使学生能正确灵活地解答千变万化的应用题,如“还有别的方法吗?”、“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有价值!”、“你有更好的方法吗”,这样的评语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开启心灵,驰骋想象,使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培养思维灵活性。
恰当的激励评语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如“方法太好了”、“可要細心呀!”“解得巧、真聪明”,尽量地发现孩子们的闪光点,以鼓励的语气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这种包含感情色彩的评语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怀,充满了希望,从而对学习逐渐产生浓厚兴趣。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造条件,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并加以正确引导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不断得到发展,只有这样,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才会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