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华县打造美丽幸福瑶都

2020-02-17李建文蒋思学

民生周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村庄污水垃圾

李建文 蒋思学

“我们以打造美丽幸福瑶都、谱写美丽江华篇章为目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统筹推进农村建设,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县城乡面貌、人居环境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群众幸福指数和满意度大幅提升。”近日,湖南永州市委常委、江华县委书记罗建华说。

走进江华县大路铺镇洞尾村,除了宽敞明亮的村活动中心外,新建的生态公厕格外引人注目。洞尾村干部杨贵告诉我们:“洞尾村已消灭了旱厕。”厕所外,厕液经3道过滤设施净化处理后,变成清水流入下方的稻田。厕所边是村活动广场,广场周围种满了绿叶植物。户户门前干净整洁,庭院种有桂花树、桃树、枇杷树等。每两三户门口一个垃圾桶。杨贵介绍,村里有专门的保洁工作人员,每日打扫卫生。村内居民住房统一开展粉刷外墙、贴瓷砖等“穿衣戴帽”工作。

“环境美是一方面,这几年村里的产业发展不错,大家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杨贵笑着说。

近年来,洞尾村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和交通优势,因势利导,科学规划“千亩百香果示范基地”“千亩油菜花基地”,全力打造毛栗井自然村抗日红色旅游基地,发展现代观光农业,为当地老百姓开辟出一条致富快车道。

洞尾村变美了,美丽风景又带来了经济效益,村民是人居环境整治最大的受益者。在江华,像洞尾村这样的范例还有许多,建设美丽乡村的发展理念渐入人心,让一个个村庄迎来了“蝶变”。

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战

2019年初冬时节,在沱江镇八角山村,村居错落有致,环村道、组道、巷道规划整齐,环境优美,生态协调。村内的广场上,村民们有的在健身,有的在聊天,有的在下棋,一派安宁祥和的景象。

村民李大爷75岁,精神矍铄,正在自家的庭院大门前搅和砂浆,铺设水泥地面。在他身后是两栋全新的三层楼房。“两栋楼房是我两个儿子盖的,2018年县里的‘风貌工程补助了资金,将楼房的外立面装饰一新,我们一家彻底告别了过去低矮破旧的房子。”

李大爷的“幸福安居”,是江华县开展空心村治理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江华县坚持规划先行,突出本地特色,全面完成了295个行政村的村庄规划编制,确保农村新建房屋规范、合理。全县共拆除“危、旧、破、残”房屋及附属用房8000余座。县政府还投入8000万元,村民自筹1.2亿元,对全县所有农村巷道进行硬化。

“我们在开展空心村治理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和村庄清洁行动,以‘四个革命(村容革命、污水革命、垃圾革命、厕所革命)为着力点,达到‘一拆二改三清四种的要求,农村脏乱差现象明显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江华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首秀銮介绍说。

推进村容革命。加强农村建房许可管理,严格管控、规范农村建房,坚持“一户一宅”“建新拆旧”,按照经济适用安全美观的原则,对农房进行综合整修改造。加快推进村组道路、入户巷道硬化进程,改善群众出行条件。加大空心房治理,对长期闲置废弃的房屋和残垣断壁等做到应拆尽拆。整治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消除私搭乱建、乱堆乱放,提升建筑风貌,充分利用闲置土地植树造林,建设绿色生态村庄,推进点亮村庄工程。

抓好垃圾革命。建立完善垃圾运转和处理机制,不断完善垃圾处理设施,提升垃圾处置能力,合理布局配套建设垃圾中转站、垃圾热解炉、垃圾处理池、垃圾运转车等设施设备,严禁在公路沿线随意修建垃圾池。坚持“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转、县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机制,少数偏远村庄可采取“户集、村收、村处理”的村庄分散治理模式,做到重点地段垃圾日产日清,其他区域“随满随清”。大力开展垃圾常态化全域治理,组织广大农民开展清垃圾、清粪堆、清杂物、清院落、清沟渠、清卫生死角行动,实现村庄、河塘、沟渠、田间无垃圾积存,村头巷尾干净通畅,房前屋后整齐清洁,乡镇周边、交通沿线、景区周围无垃圾的目标。

推动污水革命。根据农村不同区位条件、经济条件、村庄人口集聚程度、污水产生规模等因素,科学确定合理方式和技术。分类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乡镇政府建设并运行好乡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厂(站)设施,推动集镇污水管网和服务向周边村庄延伸覆盖,通过设施共享的形式,把集镇周边村庄的生活污水纳入城镇污水收集管网集中统一处理,对布局分散、人口规模较小、地形条件复杂、污水不易集中收集的村庄,通过分户式、联户式的办法,建设小型高效的污水处理设施,就地就近处理。积极开展农村水环境治理,消除各类黑臭水体。

开展厕所革命。加快改厕进度,农村新建住房、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以及有条件改厕的农户都要新建无害化卫生厕所;城镇污水管网覆盖到的村庄、农村新型社区大力推广使用水冲式厕所;江河塘库沿岸和饮用水源地、湿地、风景区、生态敏感区以及其他环境容量较小的村庄全面完成无害化厕所建设和改造;乡镇政府所在地、农村社区、行政村要配套建设无害化公共厕所。按照群众接受、经济适用、维护方便的原则,推荐采用三格(四格)式化粪池或“三池+人工湿地”等一体化处理设施。新建卫生厕所的农户,旱厕一律拆除。

此外,切实加强生态保护,全面落实河长制,重点整治河道采砂和侵占河岸的“四乱”行为。抓好乡村“五边”增绿,加强林地、野生动植物、古树名木、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提升森林、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 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实现山青水美。

发展壮大乡村产业

在江华县万亩柑橘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放眼望去,柑橘遍布大小数十个小山坡,连片成规模,与远处的风力发电塔,形成一道美丽的山地特色农业风景线。

“該园区是我县新建的万亩以上农业标准化柑橘基地,位于白芒营镇红山村,并延伸到周边的五洞、八洞、洪泥塘等村,可以每年为周边农户提供1000多个就业岗位和15000个临时用工,带来4000多万的劳务工资收入。”白芒营镇党委书记李华勇说。

红山村党支部书记周其芬说,“我村有43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在园区里务工,他们至少有两个稳定的收入来源,一个是土地流转的租金,一个是务工的收入,年人均纯收入超14000元。”

红山村贫困户周新利夫妇流转土地32 .99亩,每年租金收入10677元,劳务收入3万多元。谈起眼下的工作和生活,周新利夫妇的幸福感满满。

生态美,百姓富。江华以打造绿色农业基地县为目标,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园区升级龙头带动品牌引领质量兴农战略,建立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力争每个乡镇有一个1000亩以上主导产业明显的现代农业园区、一个乡村旅游或农旅融合发展示范景区;每个行政村有一个集体经济项目、一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一个300亩以上特色产业基地(或林下经济)、一个能带动30人以上稳定就业的小微企业进村办厂;每个农户有一个增收项目或一个以上劳动力就业。

一是优结构。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果盘子”和“菜篮子”,按照“一县一特”“一村一品”要求,大力推进绿色产业,构建以江华苦茶、特色水果为主,粮油、烤烟、蔬菜、食用菌、油茶、菊芋、生猪、奶牛、林下经济等其他产业多点支撑的特色产业体系。同时,强化非洲猪瘟等动物疫情监测防控,确保养殖业健康发展。

二是强龙头。加快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重点做强瑶珍粮油、瑞鑫源茶业等一批领军龙头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每年引进一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农业项目,深化农民合作社“五化”创建和信用体系建设,推动社社、社企、社区联合发展,培育一批示范性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鼓励种养大户开展工商登记注册。全县新增国家龙头企业一家、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8家、省级以上示范性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50家。支持龙头企业建设标准化基地和农产品加工生產线,打造粮油、果茶、菊芋、竹木等全产业链,新培育亿元以上加工龙头企业两家以上,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50亿元以上。

三是建园区。持续推进园区升级战役,重点建设白芒营红山万亩柑橘产业园、国家绿色食品原料瑶珍大米生产标准化基地、江华万亩菊芋产业园等25个农业产业园。创建省级特色产业园8个以上,市级特色产业园18个以上,每个乡镇都有产业特色鲜明的农业园区。

四是创品牌。引导鼓励龙头企业创建一批“土字号”“乡字号”特色品牌,打造“江华苦茶”等区域公用品牌,瑶珍大米、“瑶山雪梨”等一批企业品牌,加大瑶都红茶、瑶香猪等绿色、有机和生态原产地产品认证和保护力度,完成绿色食品认证8个以上。

五是促融合。按照“农旅融合、三产互动、接二连三”的思路,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为目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观光农业,实现年接待游客800万人次,旅游收入33亿元。着力搞好207国道沿线等精品旅游线路设计,加快涔天河旅游度假区等重点景区建设,积极打造景区和节庆品牌,推进香草源旅游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及创建四星级以上乡村旅游区(点),做好首届茶旅融合文化节、瑶医瑶药节、盘王节等三大节庆活动,支持乡村做好火烧龙狮闹元宵、赶鸟节、尝新节等乡村旅游活动。

猜你喜欢

村庄污水垃圾
处理污水
生活污水去哪儿了
垃圾去哪了
我的小村庄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污水的自述
污水罐坍塌
倒垃圾
倒垃圾
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