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八大前后

2020-02-17陈晋戚义明

新湘评论·上半月 2020年1期
关键词:苏联毛泽东

陈晋 戚义明

2013年12月26日,习近平同志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党面临的崭新课题。毛泽东同志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苦探索。他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戒,提出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制定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思想。”

习近平同志谈到的中国共产党人这一朝气蓬勃的探索景象,在1956年党的八大前后,展现得尤为突出。

1956年的春节在2月中旬,比往年来得稍晚一些。

这年春节,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联合上海、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了一台春节联欢会,开了电视春节联欢会的先河。

在联欢会上,人们看到了许多熟悉的面孔。他们中有梅兰芳、周信芳、侯宝林、新凤霞、王文娟等表演艺术家,郭沫若、老舍、巴金、周立波等文学家、作家,还有来自一线的劳动模范、战斗英雄等。

1956年的中国,就这样在欢笑声中开始了。

大年初三,人们还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毛泽东就开始连续听取国务院工业、农业、运输、商业、财政等35个部门的汇报,为将要召开的八大做准备。党的八大将要研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毛泽东这一次听汇报,一听就是43天。汇报中,毛泽东边听边问,不断插话。那段时间,用毛泽东自己的话来说,几乎每天都是“床上地下,地下床上”“非常辛苦”。这是毛泽东新中国成立后乃至他一生中所作的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一次经济工作调查。

4月24日,调查结束。毛泽东把汇报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概括为十个方面的重大关系。第二天,他在中南海颐年堂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就这十个方面的重大关系发表讲话。这些讲话经过整理,便是著名的《论十大关系》。其中,涉及到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設的关系,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等等。

《论十大关系》,详细阐述了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原则,中心意思就是以苏为鉴,根据中国情况走自己的建设道路。毛泽东后来曾在《十年总结》中说:“前八年照抄外国的经验。但从一九五六年提出十大关系起,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

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也让正在主持起草八大政治报告的刘少奇,心里有了底。

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办公室综合组组长邓力群后来回忆说:原来对社会主义改造以后,怎么干,干什么?在想这个问题,但是想得不清楚。听过毛主席一讲,就好像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视野一下就广阔了。少奇同志非常兴奋,说有了毛主席论十大关系的讲话,八大报告的起草就有个纲了。

在许多人记忆中,1956年是个丰收之年。这一年,我国举重运动员陈镜开以133公斤的成绩,打破最轻量级挺举世界纪录。这是中国运动员第一次打破世界纪录。

最大的收获,是经过七年的努力,我国迈进了社会主义的门槛,站到了一个崭新的起点。

在金秋收获的时节,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政协礼堂开幕。政协礼堂,是当时北京城里最新的建筑之一。那时还没有人民大会堂,天安门两侧还有很多杂乱的平房,广场看起来远不如今天这么开阔。

毛泽东早早来到了会场,他将在会上致开幕词。

时任中共中央工业交通工作部部长李雪峰后来在接受采访时,回忆起会前的一个小花絮。他说:毛主席在主席台后面讲,那个开幕词,你们猜一猜,看是谁写的。谁也没猜到。主席解释说,第一次是陈伯达起的稿,我一看不行,就改了,改了以后,田家英看了,田家英说,不行,尽是标语口号。最后这个稿子是田家英搞的。

在八大开幕词中,毛泽东说:

我们这次大会的任务是,总结从七次大会以来的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

我们面前的工作是很艰苦的,我们的经验是很不足的。因此,必须善于学习。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

不到3000字的开幕词,被30多次掌声打断。

这次代表大会,创造了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史上的好几个第一。

首先是发言人数最多。在大会上发言的代表,多达113人,这在党的历次代表大会中是唯一的一次。由于发言人数众多,大会发言整整安排了九个下午,总时长约36个小时。发言的既有朱德、陈云、董必武等国家领导人,也有来自基层一线的代表。发言内容涉及社会主义建设方方面面的实际问题。

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周扬在发言中提出,文艺工作中存在的教条主义、宗派主义和简单粗暴的作风,已经成为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主要障碍。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1956年春天毛泽东提出来的。如何繁荣科学文化,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内容。当时,不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领域,都存在着宗派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倾向。

比如,当时一位苏联学者访问中山大学,对孙中山的评价,与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中的论点不一致。陪同的人认为不得了,有损毛泽东同志的威信,主张采取措施。而毛泽东说:这是学术上的不同意见,不应当去禁止,无所谓损害威信。

再比如,在科学界,当时最大的争论发生在遗传学领域。苏联的李森科学派,被奉为金科玉律;而西方的摩尔根学派则被贴上资产阶级的标签。生物学家谈家桢,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求学时,曾是摩尔根的学生。新中国成立后他一度受到冲击,甚至在学校里也不能自由地发言和讲课。

谈家桢后来回忆说:基因理论是三十年代提出的,到了五十年代,基因是什么物质已经搞清楚了,就是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你想这个时候,国际上已经这么先进了,而我们国家还去学苏联落后的东西,我们科学家怎么能不窝心呢?

在艺术领域,如何看待传统文化,传统戏能不能演,也成为争论不休的事情。

巧合的是,浙江昆苏剧团这时来到北京,演出了重新整理的传统剧目《十五贯》。这原本是封建社会的一个冤假错案故事,经过改编后,成为讽刺官僚主义和主观主义的好作品。演出轰动了北京城,许多中央领导人都看了。毛泽东看了两次。他说,这部戏应该到处演,戏里的人物形象在今天还有很多。

没过几天,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5月2日,他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又作了系统阐述,在知识界引起强烈反响,人们习惯上称之为“双百”方针。

为了推进“双百”方针的实施,1957年2月,毛泽东在中南海颐年堂专门召开了一个会议。会议休息的时候,毛泽东和当时的《文艺报》主编张光年谈起了一首引起争论的讽刺诗《草木篇》。

张光年后来回忆起这次谈话的情景:毛主席说他刚看《草木篇》。我说,我看这篇作品不大好呵,我们《文艺报》准备组织文章来批评它。他就开导我,你也不要全盘否定嘛,它总还有两段写得比较好的,他还举了两段例子,说这两段不是写得很好吗?我都忘了,他记得。他说,你就先说这两段写得还好,然后再说哪些不好,哪些很不好,再批评它。这样的文章,读者看了心服。

八大会议创下的另一个“第一”,是邀请外国兄弟党代表团参加我们党的代表大会。这是党的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大会邀请了50多个国家的兄弟党代表团,在八大留下的影像资料中,出现了许多外国人的面孔。

会议期间,毛泽东先后会见了20多个兄弟党代表团。会谈中,谈得最多的问题,就是关于苏共二十大和如何对待苏联经验。

苏共二十大是1956年2月召开的。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在会上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在社会主义阵营引起很大震动。消息传到国内,毛泽东连续召开会议进行研究。他认为,赫鲁晓夫这是既揭了盖子,也捅了娄子。

所谓揭了盖子,就是揭露了斯大林以及苏联在建设社会主义中间的一些错误,说明苏联、苏共、斯大林并不是一切都是正确的,破除了迷信。

所谓捅了娄子,就是这个秘密报告无论从内容还是方法上,都有严重错误,造成了思想混乱。

当时我国建设受苏联影响很大。一些人不正确地把苏联的经验神圣化。比如过去苏联设电影部、文化局,而我们设的是文化部、电影局,苏联没有文联,而我们设文联,有人就认为这是犯了原则错误。

苏共二十大,对正在思考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毛泽东和中央领导人,触动很大。中国共产党人意识到,不能再硬搬苏联经验了,要用自己的头脑思考。毛泽东提出了一个重要命题:独立思考,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努力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论十大关系》讲话的开头,毛泽东便开宗明义说:“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论十大关系》中有很多内容都是以苏为鉴提出来的。比如苏联长期忽视农业,忽视农民的利益,毛泽东在讲话中提出要正确处理农轻重关系,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再比如在中央与地方关系上,苏联长期把地方卡得死死的,毛泽东强调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在八大期间跟兄弟党代表团谈话时,毛泽东强调不要唯苏联经验是从,还多次劝导客人,对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也不能硬搬,不能当作教条,只能作参考。坦诚的话语,给外国客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继毛泽东作开幕词后,在八大上代表中共中央作政治报告的是刘少奇。大会闭幕前通过了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对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作出了新的判断。决议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个决议内容,实际上是提出了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一条总的政治路线。

八大结束后,毛泽东对社会矛盾问题的探索并没有停步。当时,国际国内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国际上发生了波兰、匈牙利事件,国内也出现了一些工人罢工、学生罢课请愿的事件。对出现的新情况,党员干部们精神准备不足,还是习惯用老办法,把闹事的,把提尖锐批评意见的,一概看作是敌我矛盾。

针对这种情况,1957年2月27日,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做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毛泽东提出,要分清两类矛盾,一类是对抗性的敌我矛盾,一类是人民内部矛盾。敌我矛盾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还存在。但是数量是越来越少的,人民内部矛盾是大量的,而且越来越层出不穷,越来越有很多新的问题。解决敌我矛盾,那就是战争的方法,或者说镇压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归结为一个公式,就是团结—批评—团结,也就是说,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和自我批评,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毛泽东强调,在大规模阶级斗争结束后,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政治生活的主题。在此前后的其他场合,他还一再强调,社会主义不应该剑拔弩张,它应该是可亲可爱的。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重要贡献。苏联长期不承认社会主义社会有矛盾,出现矛盾后又一概用“肃反”的方式作为敌我矛盾来处理。毛泽东提出,要承认社会主义社会有矛盾,并且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来克服和解决。这实际上为以后我们进行改革开放提供了理论依据。

今天回顾八大,令人感慨的还有会议上始终弥漫的民主气氛。

会议对中央委员会的选举,没有事先提候选人名单,而是进行自由提名、不限名额的預选。预选前中央领导人只讲一些原则性的意见,根据预选结果,再提候选人。这在党的代表大会中,也是第一次。

9月26日,八大会议选举出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在七届七中全会酝酿中央领导机构人选时,毛泽东向大家推荐了两位“少壮派”。一位是51岁的陈云,毛泽东评价他“比较稳当”“看问题尖锐,能抓住要点”;一位是52岁的邓小平,毛泽东评价他顾全大局,公道、周到、厚道。正是毛泽东力荐的这两位“少壮派”,在20多年后,使中国发生了又一次历史转折。

毛泽东当时还说,自己现在精力不够了,只能做“跑龙套”的工作,唱主角要靠陈云、邓小平这些“少壮派”。他甚至还提出,自己要在适当的时候,辞去党的主席,担任名誉主席,有废除终身制的意思。虽然后来没能实行,但确实反映了当时党内的民主气氛。

在紧接着召开的八届一中全会上,选举出了新的中央领导人,最终形成了人们通常所说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这就是:中共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63岁),副主席刘少奇(58岁)、周恩来(58岁)、朱德(70岁)、陈云(51岁),总书记邓小平(52岁)。

八大的民主气氛,不仅体现在党内,也体现在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上。

除了1026名正式代表外,八大还邀请了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列席会议,有的还在大会上发言,发言内容第二天就能见报。这在中共历次代表大会中,也是唯一的一次。

革命胜利后,尤其是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民主党派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如果有必要存在,与中国共产党又是怎样的一种关系?这个问题,从新中国建立以后就提出来了。对于这个问题,党内有不同的看法,民主党派自身也有不同的看法。

九三学社的许德珩曾在他的回忆中讲过这么一件事。当时九三学社有些成员提议,九三学社已经完成了它在民主革命中的历史使命,可以解散了。沈钧儒领导的中国人民救国会当时也在酝酿解散。因为救国会的成员都在北京,大家一签名就立即解散了。九三学社的成员,分布在各地,一时还作不出解散的决定。1950年2月,毛泽东从苏联访问回来后,得知九三学社要解散,立即派人阻止了这件事。他说:九三学社不但不能解散,还要继续发展。救国会是进步团体,不应当解散。

后来,毛泽东明确提出了“两个万岁”的口号。他说:“共产党万岁,民主党派也万岁。他们可以看着我们,这也是一种民主。共产党有两怕,一怕老百姓,二怕民主人士。”

这个思想,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概括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成为处理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关系的一项重要方针。

毛泽东提出的“两个万岁”口号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为各民主党派所接受和认同。

1956年9月17日下午,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李济深代表各民主党派,向中共八大致贺词。他表示:我们各民主党派愿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和全国人民一道不断地加强团结,相互督促,各尽所能,为建成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和维护世界和平而共同努力。

李济深致词结束后,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代表,一起走到主席台前,向大会敬献礼品。礼品是一件象牙雕刻的工艺品,雕刻的是在万里长征中,红军胜利渡过大渡河的情景。献礼时,代表们全体起立,暴风雨般的掌声经久不息。

这件工艺品的名字叫“同舟共济”,颇具象征意义。

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1956年的探索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这并不意味着未来会一帆风顺。前进的道路上還会有更多的困难和挑战,需要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同舟共济。

猜你喜欢

苏联毛泽东
戈尔巴乔夫承认:苏联解体违背全民意志
日本帝国主义疯狂地向苏联挑衅
武装保护苏联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1949,毛泽东点将
刘文西笔下的毛泽东
录毛泽东词一首(草书)
吴自立“闹事”与毛泽东复信
雾在做迷藏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