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非遗传承文化
2020-02-17郭存勇张米马乔
郭存勇 张米 马乔
前不久,2019“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揭晓,由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选送推荐的湖南雨花非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雨花非遗馆创办人郭存勇获评“2019非遗年度人物提名”,成为湖南唯一获奖者。这是对其守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肯定和褒奖。自2015年郭存勇创办雨花非遗馆至今,359个非遗项目、200余名传承人在此聚集。近两年来,雨花非遗馆通过民办公助的模式搭建非遗人才孵化创新平台,以“非遗+旅游”等模式帮助传承人走向市场,促进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致力打造名副其实的非遗高地、文化胜地、人才福地、创新基地。
初心:“老手艺丢失了可惜”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历史长河中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承载着民族精神与人类文明,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
“我文化不高,当时不知道这些就是非遗,只是觉得,这些传统的老手艺已经传承了上百年,丢失了可惜。”谈起创办非遗馆的初衷,郭存勇话语朴实而低调。然而,为了这个看似“简单”的心愿,郭存勇却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放弃当时价值数千万的家具生意,筹钱近亿元打造场馆;卖房筹款给员工发工资过年,带着妻子孩子租房住;合作伙伴不理解而撤资;银行评估其没有偿还能力而不放贷;踏遍全国四处寻访非遗传人,手艺人来了因赚不到钱又离开……追梦之路可谓困难重重、艰辛备至。谈起这些经历,郭存勇几度哽咽。
郭存勇自己也是手艺人,13岁拜师学习木雕,1986年开始自己做手艺谋生,2012年郭存勇夫妇来到长沙做家具生意。生意很成功,但他的“匠人梦”却从未放弃,每到一个地方,他都格外关注当地的传统技艺和手艺人。他看到,由于木雕、剪纸、泥书等传统行业渐渐失去市场,许多手艺人改行,学艺的年轻人更是越来越少。这些非遗项目承载着璀璨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千年民族精神,是最需要保护和传承的财富。于是,郭存勇更加坚定了守护这些“传统宝贝”的决心。
“真正的手艺人是相互吸引的,因为他们都有着一颗同样热爱的心,他们的每件作品都被赋予了情感。”郭存勇相信,无论大环境怎么变,手艺人的匠心始终不会变。2014年,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要建立一处非遗场所,将传统的技艺和技艺的传人都召集到这里来,相互沟通、切磋技艺、不断创新,让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最终被大众接受和喜爱。
时至今日,近5万平方米的雨花非遗馆坐落在长沙市繁华的红星商圈,内有“非遗传习所”“研学体验馆”30余个,还有展示参观区、体验学习区、节目展演区、自由购物区、配套服务区和综合管理区。无论是场地规模还是非遗数量,在全国都是不多见的。
匠心:“对得起每一寸光阴”
几千年文明,上百年传承,数十年磨砺。自古以来,手艺匠人一辈子只做一件事,一件事做了一辈子。这是手艺人的精神,也是非遗文化中最令人感动的部分。
郭存勇珍视这份“匠心”,更用心守护“匠心”。被誉为“中华第一剪”的洪源,是株洲“洪氏一刀剪”的传人,也是最早来到雨花非遗馆的传人之一。洪源从小学习剪纸,一刀可以剪出数个汉字,一气呵成。但这门手艺藏于乡野,难有市场。来非遗馆时,洪源连路费也掏不出来,郭存勇二话不说承担了路费;看到洪源没有适用的工作桌,郭存勇连夜为他做了一张。入驻雨花非遗馆近三年,洪源的“一刀剪”赢得越来越多人的认同,如今月收入上万元。
郭存勇找到泥书传承人刘上四时,刘上四早已改行做油漆生意。“油漆谁都能做,可泥书只有你能做。你要是不做了,泥书文化也就消失了。”郭存勇再三登门劝说。为了解决刘上四的后顾之忧,郭存勇免去其店铺租金,还免费帮他装修,“只要你来,非遗馆就是你的家”。泥书店铺的经营逐渐走上正轨,刘上四打电话跟郭存勇“报喜”:“今天一口气接了10个订单,没想到喜欢泥书的人还挺多!”
郭存勇满脸笑容:“看到他们凭手艺赚到钱,比我自己赚钱还开心!”在郭存勇的努力下,雨花非遗馆正吸引着全国各地乃至国外的非遗传承人。非遗馆的建成,给非遗项目营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拓宽了未来的发展空间。多种非遗文化在这里聚集、交流、传承,不仅可以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感召力,也为湖湘非遗的推广和创新贏得了契机。
所谓匠心,就是在重复的岁月里,始终坚持精雕细刻,对得起每一寸光阴。这些年来,郭存勇从最初的木雕匠人,到年收入上千万的家具商人,再到非遗馆掌门人,光阴流转,岁月起伏,他失去了很多,但也得到了许多。
雄心:“让非遗走向世界”
“传统不是过气的东西,而是为美好生活加分的东西。”郭存勇认为,最好的保护,就是让传统流行起来。实际上,年轻人并不是不喜欢传统文化,而是缺乏体验的机会。如何以更现代、更创新、更为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传承,才是关键所在。
循着这个思路,雨花非遗馆运营四年多,坚持探索文旅融合新途径,通过在发展模式上推陈出新,提升了社会影响力。
截至2019年底,非遗馆已经接待全国各地政务考察调研200余批次,开展外事文化交流活动80余场,接待外宾3万余人次,覆盖40多个国家和地区,接待全国中小学生传统文化实践体验15万人次,接待全国游客81万人次。与此同时,非遗馆还创建了湖南省巾帼巧手创业就业孵化基地,入驻企业16家,带动5000多人就业,其中女性4000多人,精准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400多人。
“我们要让非遗走向世界,让更多的外国友人体验到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郭存勇推动非遗传人和非遗项目积极参展“外交部湖南全球推介会”“中非经贸博览会”等大型活动和展会,并连续四年参展深圳文博会,得到与会嘉宾的高度赞扬。
智慧不语,岁月能言。优秀传统文化并非遥不可及,非遗馆的建立,让我们触摸到了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吸引我们走进历史深处,走近传统文化。正是因为这些非遗传承人的存在,我们坚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将在全世界放射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摄影/王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