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标准化管理的常态下对铁路施工用工管理的思考

2020-02-17付建振

四川水泥 2020年4期
关键词:架子劳务用工

付建振

(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 朝阳 100018)

0 引言

2008 年铁路主管部门结合铁路建设实际,借鉴国内外重大工程建设的先进管理经验,探索出了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的方法。时至今日已推行十二年,十二年间标准化管理在落实铁路建设新理念和确保工程质量安全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特别是高铁项目的高标准、严要求、检查频次高已然成为家常便饭,这种以“工匠精神”打造一流高铁的做法,固然对规范高铁施工,确保工程质量是十分有利的。但标准化推行十年,时过境迁,铁路建筑市场环境已发生变化,建筑市场资质革新的大幕也已经拉开,兴利除弊的改革比比皆是,这给推行多年的架子队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禁让我们思考:尊重市场规律,与时俱进,多种用工模式并存的现实性。

1 标准化管理综述

原铁道部铁建设[2008]45 号文《关于推进建设单位标准化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为保证铁路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促进铁路技术进步,控制工程投资,又好又快地推进大规模铁路建设,必须以标准化管理为基础,全面落实安全、质量、投资、进度和环水保等管理要求,努力打造精品工程、安全工程。

1.1 标准化管理的完善更新

1.1.1 过程中的认识误区

标准化在推行过程中,存在着不同形式的认识误区,导致有的工程项目有抵触情绪、执行不力或者流于形式。有的项目管理人员认为标准化只需按照上级的制度与要求执行即可,打破固有模式搞创新,不但起不到促进作用,反而破坏了既有的‘标准’,会影响施工生产,因此推行起来阻力很大。有的认为标准化化管理就是多上人员,编撰成册的制度,现场增加些新型设备等等。

1.1.2 施工企业要高度重视,理性思维

如今的铁路标准化施工通过一次次的对标交流、各种观摩会,标准化的更新速度很快,绝对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作为施工企业一定要高度重视,理性思维。要理性对待施工过程中的临建标准化要求,杜绝盲目攀比,增加无谓的成本;更要辩证的去看待“桥梁第一根桩、隧道第一个进洞”,要分清项目实施各个阶段中的主要任务,项目上场第一大要务就是如何推进临时辅助工程,尽快形成工程实体产值,施工企业结合自身优势和短板要以“田忌赛马”的思路做到最优,正视过程中的得失与笑到最后的坦然。

1.2 标准化对用工管理的要求

铁路标准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参与单位多,影响安全、质量、工期的因素多,对管理人员及劳务人员都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一是人员配置标准化、因为人是各种资源中最为重要、最为活跃的因素,尤其是项目部、工区关键管理岗位的人员数量和素质一定要严格控制,既不能滥竽充数,又不能长期缺编;二是管理制度标准化、建立健全安全和质量责任制并落到实处,做到各个工作面安全、质量有人管,有人问;三是现场管理标准化,做到现场整洁、标牌齐全、设施齐全,尤其是混凝土(含级配料和稳定土)必须集中拌合、钢筋必须集中加工,物资材料必须集中存放,这是安全、质量控制的物质保证;四是过程控制标准化,做好工前教育培训,技术和安全交底,工中做好安全、质量检查、工序衔接,工后料净场清,做好交接记录、不留隐患。推进标准化管理,更为关键的是执行标准。

2 架子队用工管理模式

所谓架子队是铁路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现场的基层施工作业队伍,是以施工企业管理、技术人员和生产骨干为施工作业管理与监控层,以劳务企业的劳务人员和与施工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其他社会劳动者(统称劳务作业人员)为主要作业人员的工程队。中标企业组建项目经理部及工区,工区直管架子队进行施工作业。由于架子队对于工程施工所消耗的机械、材料和人工都处于可控状态,这种管理模式就有效地解决了以往参与铁路施工的建筑企业以包代管,层层转包等弊端,显著提高了铁路工程的工程质量。

2.1 正视架子队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和难度

2.1.1 缺少自有职业化生产工人

目前传统铁路施工企业以其雄厚的技术力量、创新能力、良好的社会信誉和优质的企业资质占据铁路施工总承包市场。但缺少没有自有工人,特别是职业化工人。

2.1.2 缺少一线机械设备

目前,国有施工企业充分利用成熟的市场化运作,除了像盾构、架桥机等大型特种设备自购外,其余常规机械设备尽量利用社会资源,减轻企业负担。

2.1.3 社会保障难操作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意见》(国办发[2016]1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治欠保支三年行动计(2017-2019)的通知》均有提及农民工工伤保险,但建筑行业的特殊性,项目管理机构的临时性,注定建筑劳务人员的流动性。在社会保障方面,特别是对未职业化农民工群体带来极大不便,而相对来说劳务分包企业可以应对自如。

2.2 存在一定局限性

一项政策执行和一项措施的推广,是要相应的配套政策和措施来保障的,否则就会存在一定的难度,而且会被扭曲。架子队模式有其自身优势,但受制于现实各种资源的不匹配,除“三场一站”等人员需求相对较少的工厂加工项目更容易推行,其他类似桥梁等工程实体很难全面推行,比如,市场化成熟、机械化程度高的桩基施工就很多难做到设备完全自购,内部人员操作人员。只能通过租赁的方式选择信誉好、水平较高的分包分单位。

3 多种用工模式并存的现状

架子队管理模式的出发点是扭转施工企业以包代管、层层转包等影响工程质量安全的管理弊端。而通过十多年的努力整治以及管理水平、认识水平的不断进步,铁路施工项目标准化工地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质量、安全管理升级,基本实现了混凝土集中拌制、钢筋集中加工,建材供应商集中供料。建筑原材料和半成品控制权基本掌握在铁路施工企业手中,“一流单位中标,二流单位进场,三流单位施工”的现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由于微信等网络监督手段的进一步加强,项目经理终身责任制的建立、再加上建筑业“营改增”的全面实施,偷工减料的成本和风险远远大于其收益,明显得不偿失,施工单位自觉、自愿、自主干好工程的责任心和主动性明显增强,在这种情况下,未来很长一段时期以劳务分包、专业分包为主,自有队伍、架子队模式稳步推进的多种用工模式依然是主流用工模式。

4 结语

架子队只是施工企业的内部管理形式,各方不必过于纠结于形式,抓住工程主体施工的标准化工这个牛鼻子不放,使主体施工标准化管理贯穿于铁路项目施工的全过程,更得到各方特别是施工单位的认同,更容易得到有效贯彻实施。总之,用工模式受内、外部环境制约,外部环境的改变往往是难以左右的,也是有漫长的过程,我们要先适应再因势利导。随着相关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在兴利除弊的改革大浪潮中,我们的上下游合作方都身处其中,一定能够探到寻符合自身发展规律和需要的用工模式,并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猜你喜欢

架子劳务用工
以“灵活用工”破解用工荒是有益尝试
提升技能促进就业 打造“金堂焊工”劳务品牌
打造用好劳务品牌
县长的“架子”
“用工难”困扰西部地区:费力气招人 干一个月走人
隐蔽型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制分析
儿子签了『用工合同』
创造独特的视觉效果——名为FIELD的极简架子
伤感
上半年全省实现劳务收入同比增长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