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老化理念下的社区养老空间布局研究
2020-02-17何嘉敏
何嘉敏
(广东工业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6)
社区养老是社区中的在家养老,将机构养老中的服务引入社区,实行社区的在家养老。它吸收了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方式的优点和可操作性,把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最佳结合点集中在社区,是针对中国社会转型期在21 世纪上半叶所面临的巨大老龄化问题所提出的一种新型养老方式[1]。
1 新型老人与幼儿结合空间布局模式
1.1 老年社区空间布局分析
社区养老大体上由其专属功能空间、公共空间及必要的辅助空间组成。其严格专有功能组成空间——专业项目、部分卫生用房仅占其空间总和的31.2%,而交往活动以及其他辅助空间才是照料中心的空间主体。其他部分空间均可考虑与其他公共用途建筑(本文以幼儿园为复合对象)进行复合设计。经过这样的复合设计,一方面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了多样的活动空间,为原本的照料中心和幼儿园增加了空间活力;另一方面也是土地资源、人力资源、建筑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2]。通过改变形式、颜色、尺度等物理参数所描述的空间,也包含人的行为与其的相互影响。
1.2 社区幼儿园功能组成分析
幼儿园建筑在我国的设计实践比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发展时间要长一些,相关规范和可参考的设计实例要相对充分些。幼儿园建筑整体上由幼儿活动单元房、服务用房和供应用房三个大的部分组成。
1.3 结合设计产生的积极因素分析
老人能够获得很多感情慰籍,如:成为一个榜样的机会重新融入家庭生活;给予感觉到被需要重新燃起好奇心和幽默感;回味往事,对过去生活经历的价值更新的使命感;儿童能获得多元体验,熟悉各种社会角色;对衰老的积极和现实的描述,减少对老年人的恐惧;减少对各种能力或残疾的恐惧,正视衰老过程;更广泛的家庭生活视角,给予和感觉需要的机会;关于变化和更广阔的视角,更多关于老年人的知识有助于消除刻板印象。
2 设计构思
从Abraham H.Maslow 需求层次理论,散发出养老空间,从Parten 时间取样结论散发出幼儿空间,以公园的不同形式散发出复合空间。
2.1 建筑特点分析
养老社区与幼儿园都具备的特点:
(1)规模小——养老社区院应规模较小,不给人压迫感,也易于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2)层数低——养老社区的建筑应遵循无障碍的要求,让老人能够生活的更轻松。
(3)离家近——老人恐惧陌生的环境,也方便儿女的探望。
(4)布局活泼——养老社区建筑应以活泼的布局形式与环境融为一体。
2.2 灵感来源
(1)六边形的自身特点适合我们的构思。六边形形体活泼,宜于安排不同功能的活动空间。同时,形体可以通过复制或叠加,有机拓展,符合建筑建造的规律和特性。
(2)六边形可识别性强,通过“加法”和“减法”的设计,能营造生动的空间和外观,达到整体建造、外观独特的建造目的。
(3)它是有机生长的社区形态。大规模大尺度的建筑及社区给人压迫感,小规模小尺度的建筑形态更宜于建设,也更易与周边环境协调。
3 设计分析
3.1 设计规模与社区生成
设计规模:老年居民60 人、幼儿人数60 人、工作员工、护理及幼师若干。规划用地范围:30000m2:公共户外设置及绿化面积:26106m2。建筑用地面积:3894m2、建筑的标准体块面积:66m2。互动代际空间:858m2、老年社区用地面积:1848m2、医疗空间:198m2、幼儿模块:990m2。
3.2 模块构想
我们以边长为5m 的正六边形为建筑基底,单一六边形面积约为66m2,根据各空间功能需求并和模块及切分空间,我们得到以下12 种模块。
(1)介护三人=就餐/配餐+淋浴+睡眠/放松+护理/照顾
(2)自理四人=就餐/厨房+淋浴+睡眠/放松+会客/活动+园艺/自然
(3)公共活动中心=屋顶花园/阅读+棋牌活动+照应/互动
(4)幼儿教室=上课/学习+午休+卫生/清洁+户外活动
(5)公共食堂=就餐/配餐+照应/互动
(6)公共功能室=观影+屋顶花园+展览+照应/互动+儿童活动
(7)儿童活动室=儿童活动+户外活动+阅读
(8)医疗护理=医疗+护理/照顾
(9)家长等候区=等候+交流+晨检/医疗
(10)办公空间=会议/研讨+办公+储藏室
(11)介护双人=就餐/配餐+淋浴+睡眠/放松+护理/照顾
(12)自理双人=就餐/厨房+淋浴+睡眠/放松+会客/活动+园艺/自然
3.3 模块内部空间分析
3.3.1 老人住宅模块
(1)消除出入口高差: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高差的存在会对拐杖或轮椅的使用造成很大阻碍。此外,无高差有利于清扫工作,扫把、拖把或扫地机器人等卫生清洁。
(2)确保卫生间门开启后的净通行宽度大于750mm:对于自理老人来讲,净通行宽度应不小于750mm。
(3)设置推拉门:推拉门相比于平开门而言,其开启时不会占用太多的空间,更便于老人出入,同时,也有利于工作人员的清扫工作。
(4)保证门洞与坐便器的距离适当,位置关系正确。
3.3.2 幼儿园模块
专业教室:净高3.5m,门设双扇门。出入口设2 个,与卧室、盥洗室,厕所相联系。寝室安静、不直接吹风,睡眠时不需要阳光,平时需要阳光照射及通风换气。
活动室:净高3.5m,四面的玻璃使活动室拥有大量的采光,布置灵活,与专业教室相连接,能够把不同年龄儿童组织在一起。
公共接待模块、办公空间模块与幼儿模块均为幼儿园的辅助模块。
3.3.3 复合空间模块
根据不同类型的老人(自理、半自理、自理)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平行阶段、协同阶段、合作阶段)进行有机的组合,得到老幼空间的组合布局模式。复合模块=阅读+展览,复合模块=观影+棋牌+儿童活动室。
3.4 建筑功能模块分析
3.4.1 老年建筑标准模块分析
(1)建筑通达性高,多出入口设定(户内户外相互关联)。
(2)建筑坡顶设计满足岭南地区多雨气候(周边园林绿化灌溉补给)。
(3)建筑坡顶太阳能面板设立(太阳能转化率64%,每日产电量≈13kW·h,基本满足四口之家用电)。
(4)建筑自然通风(户内户外相互关联)。
(5)多窗户设计满足自然采光(室内空间无暗室)。
(6)建筑户外景观(12m2景观户外空间,满足户外运动)。
(7)主要起居空间无高差设计(人均使用面积33m2,地面无高差无障碍设计)。
(8)建筑坡顶太阳能面板设立(太阳能转化率64%,每日产电量≈13kW·h,基本满足四口之家用电)。
3.4.2 幼儿板块特殊功能分析
(1)屋顶花园儿童娱乐设计(释放屋顶空间,增加幼儿教育娱乐模式)。
(2)半开放式儿童卫生间(减轻儿童对卫生间的恐惧,方便教师照看管理)。
(3)建筑坡顶太阳能面板设立(太阳能转化率64%,每日产电量≈52kW·h,基本满足幼儿园班级50%用电)。
(4)六边形错位叠加(“内外内”空间结构,丰富视线空间层次)。
3.4.3 公共板块特殊功能分析
(1)无障碍电梯(保障老人无障碍通行)。
(2)半开敞空间(空间通透,空气流通,提高空气交换率)。
(3)六边形错位叠加(“内外内”空间结构,丰富视线空间层次)。
(4)鸟瞰视角(二层露天阳台提供良好的视线环境,鸟瞰中心广场)。
3.5 公共模块类别及形式
(1)圆形模块:用于公共活动,设立与社区中心位置,为社区提供公共活动场所,空间模块面积约为300m2,可开设舞台表演,乒乓球、门球等活动。
(2)梯形滨水模块:用于滨水区域,贴合六边形斜角拓展,空间模块面积约为200m2,可设立耕种、绿地、廊椅等。
(3)弧形模块:主要用于儿童活动版块,儿童活动娱乐搭建,空间模块面积约为250m2,可设立小型操场、攀爬网格、沙坑及露天影视广场等。
(4)正六边形模块:用于户外与建筑的过度板块,是邻里间小空间范围内的主要户外活动空间,紧密与建筑链接。空间模块面积66m2,可设立廊道、跳蚤市场、遮阳空间、儿童互动空间等。
4 老幼空间布局分析
在平面布局和功能上,将可自理的老人以及不可自理的老人分开布局,可自理的老人以及不能自理老人分开布局,可自理的模块布局会相对灵活,而不可自理老人模块相对集中,方便大家相互照看,且在不可自理的老人附近会布置介护设备。幼儿园在布局上会相对集中,方便大人的照看,整个幼儿园的设计与一般的幼儿园对比不同的地方就是用了一个公共活动室将不同年纪的课室连接在一起。
(1)邻里种植区域:是为方便老人有属于一块自己的区域,而这块区域正是为邻里交往产生的条件。
(2)复合食堂:是小朋友和部分老人一起吃饭的地方,在家具的尺寸上也有区别,同时从灯具上对空间有所划分,木框架内是他们一起做面点的地方。
(3)滨水区:这里是老人小孩种植的区域,人教授知识实现老有所为,同时,也设置无障碍的通道,不能自理的老人可以体验这种场景。
(4)复合广场区:在有高差的阶梯上设置4 个无障碍通道,两排阶梯的功能可作为休息使用或合唱的集体活动,舞台的功能为文化的展示。
(5)露天影院区:利用自然的山坡营造出倾斜随意的观影区,创造出其乐融融的画面。
(6)植物科普区:设计在违和感较强的建筑院内,保证儿童的安全性,为了方便老人的看护采用大量的窗框与推拉门。
(7)跳蚤市场:儿童手工、老人的蔬菜进行贩卖,老人会成为小孩模仿的社会对象,老人成为榜样,儿童会熟悉贩卖的社会角色。
(8)复合阅读室:阅读室的立面可以满足小孩好奇心,相对喜欢小孩的老人可以在这里讲一些故事给小孩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