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工作坊模式的建筑类专业实践教学探索

2020-02-17

四川水泥 2020年4期
关键词:工作坊工科建筑

文 闻

(海口经济学院雅和人居工程学院, 海南 海口 571127)

0 引言

国家十三五规划对高等教育改革提出全新的要求,并联合各大教育部门推出高等人才培养的计划,确立高等教育改革和教学模式转型的目标。在全新教育环境下,各大高校如何革新教学内容,并落实创新教学方式到实处,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思维和能力发展的限制,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工作坊模式作为群体性参与生产实践过程,促进参与者共同思考和沟通的一种实践教学模式,将其应用到建筑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可营造有趣的互动氛围,增强学生实践练习的主动性,为更高质量的达到教育改革目标提供助力。

1 工作坊实践教学模式的概念和特点

1.1 工作坊教学模式的概念

工作坊教育理念最早出现在德国的教育学领域,德国著名的包豪斯学院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为主要办学目标,强调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并在不断的实践和反思中总结出全新教学理念,形成全新的教学形态,即为将学生学习过程放置于生产工厂中,学生自身定位为“学徒工”,教师担任“形式导师”角色,负责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参与工厂生产制作的教师则为工作坊的师傅,负责对学生开展实践的指导。这种全新的实践教学模式是工作坊教学最初的雏形。在不断的发展历程中,美国园林设计师将这种教学模式引入到建筑规划中,为建筑工程的实施提供思路和交流的机会。促使工作坊教学模式被广泛的推广,并深入到教育领域,成为实践教学常见的教学形态。

1.2 工作坊教学模式的特点

工作坊在教育领域的实践应用,呈现出集合教学内容、教学研究、教学实践于一体的特性,可帮助建筑专业学生更好的进入到实践学习状态,并利用符合当代学生学习喜好的方式,增加学生深入思索的热情,转化学生长久以来处在被动接受的状态,使实践练习变为学生互动的过程。从应用效果分析工作坊教学模式的特征,首先,实践性突出。在引导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的进程中,更加重视对实践的融入,带着时间学习的需求思考理论知识,可使建筑课程学习更具活跃性。其次,主题实践项目内容丰富。教师所设置的实践项目是学生学习的核心内容,也是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的关键。

2 新工科背景建筑类专业的要求

新工科建设对新时代工程教育的要求是致力于培养具备较高综合工程素养与较强实践创新能力,具有强烈的家国情怀与广阔的国际视野的人才。通过对比分析“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和《华盛顿协议》关于毕业生的标准要求,新工科建设对高素质工程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可以概括为以下方面:①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培养又红又专的高素质工程人才,主要包括积极向上的思想品德、敬业奉献的职业道德、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等;②引导树立“大工程观”理念下的大工程意识,培养学生具有以人为本的工程意识、全局意识、创新意识等多维度系统工程观念,使其具备“由内而外”的自发式工程意念和潜在行为;③积极培育学生的创新热情、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致力于完善工程人才“创意-创新-创业”的培养链条,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④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其在具备实践精神的前提下,掌握足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而不是纸上谈兵;⑤重视学生自我学习与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使之具备学会自我学习和有效学习重要能力;⑥培养学生具有广阔的知识视野、较强的跨界整合能力和放眼全球的战略眼光。

新工科建设对传统工程教育的升级更新就是要培养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的高素质工程人才,持续提升工程人才培养水平。对于建筑类专业而言,工程意识的培养,离不开工程实践和综合运用。

3 新工科背景建筑类专业应用工作坊模式实施实践教学的对策

3.1 结合专业教学要求,实施工作坊教学实践活动

针对现阶段建筑类专业教学存在不同程度的理论与实践脱节,整体教学效果不显著的问题,在新课程改革政策的引导下,为更好的实现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可在专业课程和集中实践环节中融入工作坊探究项目。并从开拓学生视野和增长学生知识能力方面进行实践活动设计,为学生提供更多感受理论知识和实践之间联系的机会。在具体实施阶段,教师可将学生分组,组建工作坊队伍,并选取一名学生为项目负责人,在负责人与教师的配合下,调动相关组织资源,为项目的落实提供内部的帮助。在完成项目人员组建后,教师可设置符合教学内容的项目。例如在学习传统建筑设计和保护课程后,教师可为学生设计地域性建筑空间体验的主题。并以一个问题作为研究的起点,就主题内容展开分钟的讨论。同时教师应为学生搭建起专业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互动中能够表达自我看法并提出问题。在完成这一阶段学习后,学生深入的了解地方文化对传统建筑结构的影响,并认识到建筑空间变化发展的规律。

3.2 实施交叉融合,培养跨界创新能力

探索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建立跨学科交融的新型组织机构,开设跨学科课程,模拟复杂工程问题的工作坊模式。组建跨学科的学生团队、跨学科的指导教师,推进跨学科的项目合作学习。如将建筑、结构和施工组织结合的全国大学生BIM 毕业设计大赛,结合数据检测与分析的办公楼宇照明情况分析的工作坊,其他综合设计工作坊等。

3.3 建立多元考核反馈机制,保持工作坊内容的适应性

新工科背景下工作坊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理论教学,不能在教学评价和反馈环节套用原有的考核标准和方法,应结合工作坊实践活动开展实际状况,重新制定以实践教学目标为核心的评价反馈机制,全方位多层次的考核学生实践能力发展状况。例如城乡规划专业,就可设立《居住区设计原理》的理论知识考核、实践项目完成情况、课题研究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并分别规定所占比例为30%、40%、30%,全方位的掌握学生的学习实况。另外,教师还可开辟全新的反馈渠道,建立师生互动的网络空间,并采用匿名的方式,鼓励学生发表工作坊学习的真实看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实践教学方向。还可鼓励学生进行创新研究,将研究成果反馈给教师,选择操作性强的建议,并设立专题活动,进一步增强学生参与工作坊实践学习主动性,并实现工作坊教学内容实用性的不断增强。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工科背景下,建筑类专业建立“理实结合,协同培养”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自由思考和自主探究起着推动作用,并通过对学生实践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多理论知识实践应用的方式,进而更好的完成应用人才培养的目标。工作坊模式的应用并非一成不变,教师可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做出调整,笔者相信通过系统性的研究和探索,工作坊教学模式一定能发挥其教育价值,带来工科专业创新发展的新思路。

猜你喜欢

工作坊工科建筑
中粮工科机械技术(无锡)有限公司
工作坊模式下汽车保险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中职“产学研创”一体化工科类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论双导师讨论式工作坊教学法在知识产权法教学中的应用
第二届“新革命史工作坊”会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