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环境保护与治理
2020-02-17杜芳芳
杜芳芳
(山西鑫象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0)
引 言
土壤环境污染对农业、林业生产和其他产业的发展都造成了巨大影响,但由于土壤环境本身的复杂性,治理过程也相对困难,因此也要加强对土壤环境保护和治理制约因素的研究,有针对性地实施保护和治理措施。
1 我国土壤环境污染现状分析
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推动了各行业的发展,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加大了对环境资源的利用,但是人们在使用各种环境资源的过程中,只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导致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在工业发展速度和规模爆发式发展的情况下,土壤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废水、废渣的随意排放严重污染了土壤环境,影响了农业和林业的生产。
根据相关调研研究发现,我国大部分农业用地中重金属和其他污染物含量均超出土壤自身的降解能力,存在严重超标的问题。我国是农业大国也是人口大国,人均农业用地低于世界平均人口占有量,越来越严重的土壤环境污染加剧了农业生产和人口众多的矛盾,尤其是大量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在增加产量的同时也加重了土壤环境污染,破坏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生存环境,土壤理化性质受到影响,导致土壤板结。如此恶性循环,土壤环境恶化就会进一步加剧,这样的土地种植出的作物会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2 影响土壤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制约因素
土壤环境的污染严重影响了农业、林业和其他产业的发展,国家和相关部门也加大了对土壤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力度,但在具体的治理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制约因素增加了保护和治理的难度,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土壤自身的制约
土壤环境的保护和治理过程中最大的制约因素其实就是土壤本身,相较于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壤环境污染表现得不是很明显。由于土壤污染存在一定的积累性和滞后性,即使土壤环境遭受了污染,但人们却没能及时发现土壤的污染情况,只有经过专业的检测或者观测种植的植物表现出明显差异时才能判定土壤遭受一定程度的污染,这个过程周期比较长。如果忽视了对土壤的检测和植物差异性的观测,那么土壤污染情况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被发现。另外,土壤环境遭到污染后,治理和修复时间很长,甚至需要几百年的时间,可见土壤环境一旦污染想要恢复如初几乎是不可逆的,如此也就增加了治理的成本[1]。
2.2 工业发展的制约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业发展速度也逐渐加快,随之而来的工业生产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程度越来越严重。部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只追求经济效益,忽略了环境保护,大量的废渣、污水排放到土壤中,甚至含有毒性的生产废弃物不作任何处理直接填埋,渗透液直接渗入到土壤中,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生活环境,破坏了土壤结构,导致土壤环境受到严重污染。
2.3 农业发展的制约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活动也对土壤环境造成了破坏。农业发展也成为土壤环境保护和治理的重要制约因素。在具体的农业生产中,人们为追求更高的产量大量使用农药化肥,造成了土壤重金属和有毒物质含量超标,土壤的自净能力根本不能适应土壤环境的污染速度,再加上使用污染的水资源进行灌溉,无形之中也加大了土壤的负担,增加了土壤环境保护和治理的难度。
2.4 成本投入的制约
土壤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需要大量的科学技术和资金成本的支持,国家越来越重视土壤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工作,并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用于研究土壤治理的科学研究。但由于治理成本的投入较大,在具体的治理过程中会出现资金短缺的现象,进而导致治理工作的中断或者停止,这也影响了土壤环境的治理效果。
3 提高土壤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有效措施
3.1 制定有效的治理方案
近年来,人们对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国家和相关部门也加大了土地环境的检测工作,并采取有效的保护和治理措施。但由于土壤环境的特殊性,土地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效果并不是很显著,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治理方案的研究。
3.1.1 有效控制土壤环境污染源
在土壤环境保护和治理过程中,最直接、最直观的就是有效控制污染源。工业生产过程中,企业要强化环保意识,积极采用先进、无污染的生产技术,减少工业污染物的排放,还要做好排放物中的污染物和有害废弃物的成分检测,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减少向土壤环境的排放。另外,要将工业废水统一收集处理,避免直接排放到土壤中。在农业生产方面,首先不要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避免破坏土壤的理化性质;其次,不采用污染的水资源进行灌溉,做好灌溉用水检测,避免使用含有各种污染源的水资源[2]。
3.1.2 设置重点保护区域
在土壤环境保护和治理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对农业用地和饮用水源进行特别保护,设置重点保护区域,避免对人们的人体健康构成威胁。另外,根据当地土壤环境的检测结果将土壤划分不同的等级并建立相关的数据库,方便以后对各种用地的审批和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如污染程度较小的土壤经过相应处理就可以作为农业耕地,而污染程度较大的土壤不可作为建筑用地,以免加重其污染程度,还要采取更长久、更有效的治理措施。
3.1.3 对已污染的土壤环境加大检测力度
土壤环境的保护和治理离不开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在具体的保护和治理过程中,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已被污染的土壤环境的检测力度,比如对于农业用地和农产品进行检测,如果未检测到对人体有害的污染成分,就可以继续用以农业种植。如果检测出有害成分,就必须停止农业生产,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如果污染达到一定程度,通过治理手段难以在短期内恢复,就需要将其划分为禁止使用区。对于工业生产用地的检测,则要结合检测结果数据网再根据工业生产的性质进行用地的审批,并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进行不定时检测,做好土壤环境数据的及时更新,便于对土壤环境的实施管控。另外,对于住宅、道路以及其他基础设施的用地也要结合土壤检测结果来审批,并做好后期的检测工作。
3.2 提高土壤环境保护和治理措施
3.2.1 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加强组织管理
土壤保护和治理是一项长期的复杂过程,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做好长期保护和治理的准备。首先,要深刻认识土壤环境保护和治理的重要性,根据当地土壤环境污染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治理措施,不能急于求成,循序渐进地开展各项工作。其次,成立专门的土壤环境保护和治理部门,对各项工作的开展起到统筹规划的领导作用。另外,人人都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宣传和教育等形式强化人们的环保意识,使每个人都参与到环境保护的行列中来[3]。
3.2.2 完善土壤环境保护的相关标准和法律依据
土壤环境的保护和治理也需要相关法律法规作为坚强后盾。国家和当地政府要制定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出台相应的政策支持土壤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的开展。如制定和完善农业、工业和其他行业用地的使用标准,加强重点保护区域的设置依据,并对土壤环境污染程度和治理效果的评定制定相关标准。另外,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破坏、污染环境的行为进行制止,并进行对应的处罚措施,对于保护环境的生产活动给予政策上的支持等。通过各种标准和法律法规的制定可以很大程度上约束污染环境的行为发生。
3.2.3 加大土壤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
土壤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要设置专项资金、投入大量人力用于土壤环境的保护治理中,避免在治理过程中因为缺少资金支持或者资金中断等原因导致治理工作无法继续。
3.2.4 加强土壤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技术研究
当前,导致土壤污染源也越来越多样化、造成污染的原因也越来越复杂化,如此就增加了土壤环境保护和治理的难度,因此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用于环境保护和治理过程。一方面要对土壤环境的检测和分析技术进行研究创新,便于检测到新型污染源,另一方面要加强治理技术的研究,针对不同污染程度的土壤环境采取不同的治理手段。另外,也要对土壤环境保护和治理的科研项目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鼓励研发和生产有利于土壤环境保护和治理的设备。
4 结语
土壤是人类各种活动的载体,一定要加强土壤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工作。首先要意识到土壤保护和治理工作是一项复杂、长期的工程,然后要正视我国土壤环境污染现状,分析造成土壤污染的原因以及治理过程中的各种制约因素,最后有针对性地采取保护和治理措施,改善土壤污染现状,最终达到土壤环境的保护和治理的理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