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识别技术视域下的医疗设备计量管理体系的构建

2020-02-17陈益军陈荣山

医疗装备 2020年21期
关键词:电子标签条形码计量

陈益军,陈荣山

泰兴市中医院 (江苏泰兴 225400)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先进的测试技术及医疗设备逐渐被应用于医学研究与临床实践中,在全国各级医院,医疗设备在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且设备性能的准确可靠与医师的诊断结果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密切相关[1]。总之,医疗设备的计量管理是医院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医院有序开展诊疗工作的重要环节。本研究探讨了信息识别技术视域下的医疗设备计量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情况并进行了展望,现报道如下。

1 信息识别技术简介

信息识别技术是通过被识别物体与识别装置之间的交互,获取被识别物体的相关信息,并提供给计算机系统作进一步处理[2]。识别技术的范畴较为广泛,识别方式包含语音、图像、光学字符、生物、磁卡、IC 卡、条形码、射频等。本研究主要探讨条形码和射频这两种信息识别技术。

1.1 条形码信息识别技术

条形码信息识别技术是指利用光电转换设备对条形码进行识别的技术。条形码是一组由宽条、窄条和空白排列而成的序列,此序列可表示一定的数字和字母代码。条形码可印刷在纸面和其他物品上,因此可方便地供光电转换设备再现数字及字母信息,从而供计算机读取。条形码技术主要由扫描阅读、光电转换和译码输出到计算机三部分组成。

条形码包括一维条形码和二维条形码两种。一维条形码的信息容量较小,只具备标识功能,无法描述物品,且易被仿制,安全系数较低。二维条形码的出现,使条形码技术从简单地标识物品转化为描述物品,功能发生了质的变化,具有信息量大、保密性好、可靠性高、经济适用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1.2 射频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是一种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RFID 是依托于互联网的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可对物品进行非接触、远距离、穿透式移动识别,只依靠无线电讯号,即可读写并采集特定目标的有关数据。完整的RFID 系统由读写器、电子标签和数据管理系统三部分组成,由阅读器收集数据信息并传送到后台系统进行处理。

与条形码信息识别技术比较,RFID 具有绝对防伪性、加密技术高、无法再利用、全程溯源、信息控制等优势,不仅识别能力较强、距离相对较远,而且抗干扰能力和环境适应性很强[3]。其在国内银行、物流、交通运输和制造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且在国内医疗领域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如在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防治工作中,部分单位即充分利用RFID 实现了对重点防疫物资、毒株样本等的全流程管控。由于RFID 的建设成本相对较高,目前,大部分医院对医疗设备采用的是条形码识别和射频识别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仅用RFID 管理一些可移动式的医疗设备)。

2 信息识别技术应用于医疗设备计量管理的必要性

医院诊疗过程大多依赖医疗设备进行,设备的质量将直接关乎医疗效果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医疗设备成本高昂,所以,医院对设备的医学计量、质量控制及运行效率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应用信息识别技术之前,我院对医疗设备的管理采用的是以手工卡票、纸质表格等为主的较为粗放的管理方式。该方式的着重点是设备的财产管理,不具备技术管理的功能,不能提供设备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的动态数据,无法进行动态的设备安全状态及使用状态的技术评估,进而导致医务工作人员甚至设备管理人员对设备缺乏足够的认识,难以了解设备的运行状态,会给医疗安全带来一定的隐患可能。因此,应用新兴技术对医疗设备计量管理进行把控势在必行,而信息识别技术是采集医疗设备信息的第一步,通过对采集的信息进行管理、分析等处理,为每一台设备建立一套“健康”档案,以帮助设备管理部门更有效、更全面地管理设备,保障设备的使用安全和使用效率。

3 基于信息识别技术的医疗设备计量管理系统的构建

3.1 构建原理

医疗设备计量管理系统是一个集设备申请、采购、报修、维护与维修、保养、计量、查房、统计、监控、效益分析等全流程管理功能于一体的信息化软件。医疗设备数据采集是整个信息系统的数据来源,利用信息识别技术,能够快速而准确地获取和传输设备的相关信息,实现对有效数据的存储和分析,从而推动质量管理的大数据化和智能化。在实施过程中,于医疗设备表面粘贴一维码标签、二维码标签或RFID 电子标签,然后通过识读设备读取并获取相关信息的数据,再通过网络将获取的信息传输到服务器的数据库中,以用于数据统计、分析、质量控制等管理工作。

3.2 业务流程

(1)医疗设备第一次进入医院进行登记时,首先要制作条形码、二维码或电子标签,将有关设备的相关数据信息录入信息管理系统中,并将唯一的身份标识粘贴在医疗设备的表面;(2)对医疗设备进行计量、质量控制时,采用识读设备对电子标签等进行扫描,读取和采集设备上的编号,再与数据库内的有关数据进行匹配,获取相关的详细信息;(3)将已完成的或即将进行的具体质量控制内容直接输入对应的数据库表格中;(4)在定期或不定期的管理过程中,随时可根据电子设备编号查询、汇总质量控制信息及制定监测计划。

3.3 功能模块

综合考虑医院现有资源的利用及今后发展的需求,医疗设备计量管理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模块之间的信息通信以设备的电子编号为唯一标识。该系统的功能模块主要包括任务计划、检测记录、结果审批、设备档案、查询分析、系统设置六部分,具体功能如下。(1)任务计划:执行计量检测及质量控制的任务前,需建立一个详细的任务单,任务单上的信息以医疗设备表面所粘贴的条形码、二维码或电子标签为唯一标识,待计量检测完成后,根据设备的具体情况和规定的检测、维护周期生成并创建下一次的任务单,根据设备的标识数据可查询检测任务的相关信息,便于相关工作人员及时发现设备的检测到期或过期等情况并进行智能提醒。(2)检测记录:该模块主要由设备信息、标准器信息和外部环境三部分组成,其中,设备信息包含厂家、型号等;标准器信息包含条形码、出厂编号、型号等;外部环境包含设备的使用环境(温湿度等)及操作维护人员等;基于此,工作人员便可根据设备的电子标签,对检测记录和原始报表进行查询和传输。(3)结果审批:将已提交的有关检测记录及检测结果,汇总并进行整体的审核。(4)设备档案:在登记设备信息时,于其表面粘贴相应的电子标识,建立唯一的电子身份信息关联体系,以设备前期管理、运行历史为基础,以工单的提交、审核、执行为主线,对医院中需进行计量质量控制管理的设备,建立一个独立的设备档案数据库,目前,部分医院通过在设备上附着定位信号发射器,以监测设备的财产安全、是否使用、闲置位置等情况,便于院内调度,实现设备的高效利用。(5)查询分析:也可称为质量控制模块,通过该模块可查询设备的维护及质量状况,进一步合理分析,能够发现设备状况良好或不良的原因,如某设备发生故障时的温湿度、使用人员操作是否得当、电子产品的自然老化等。(6)系统设置:即根据以上各个环节的反馈结果,优化系统信息的反馈设置,便于有效维护,可完善管理系统,实现设备的高效利用。

4 总结与展望

通过信息识别技术,采集、分析医疗设备的相关信息,建立计量与质量控制的检测数据库并统计设备的使用状态,可构建信息识别技术视域下的设备计量管理信息系统。目前,大多数医院对二维码信息化的应用仍处于初始阶段,若能将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模块与医院信息系统有机结合,构建完善的设备计量管理信息系统,不仅可实现设备的管理规范化及高效化,而且能够保证诊疗数据的可靠性,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减少因设备故障等引起的医疗事故。

猜你喜欢

电子标签条形码计量
RFID电子标签在全钢子午线轮胎中的应用
创意条形码
从条形码到二维码
关注日常 计量幸福
计量自动化在线损异常中的应用
有趣的条形码
适用于高衰减汽车玻璃的电子标签方案与应用
计量与测试
探寻“千万”的背后——写在金溢科技电子标签销量超1000万之际
基于因子分析的人力资本计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