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中小学校规划与建筑设计策略
——以苏州大学附属尹山湖中学项目为例

2020-02-17

四川水泥 2020年9期
关键词:报告厅教学楼教室

许 天

(上海申建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上海 200086)

学校建筑是育人场所,其规划与设计必须满足“形式追随功能”的基本原则。[1]中小学校的设计要点既涵盖了校园规划层面的功能分区、交通组织、停车接送、日照分析、景观体系等内容,也包括了单体建筑的平面功能、立面风格、剖面设计等内容,传统的设计思维往往从以上各个设计层面孤立地开展设计,难以跳脱“套”规范、标准条文去做设计的呆板方式。更有效的策略则是既要研读、遵守相关规范、标准,又要有更高的视野,从以上诸多设计层面中发现并提取更高的设计维度,从而提出更加整体化、系统化、易解读、易操作的设计策略。本文以苏州大学附属尹山湖中学为例,从多维度积极探索中小学校的设计策略。

1 项目概况

苏州大学附属尹山湖中学用地位于苏州市吴中区郭巷北路东侧,醒湖路南侧,听湖路西侧,和谐路北侧,共计20轨60个班,总用地面积67989.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1047.6平方米,其中计入容积率建筑面积59250.5平方米,不计入容积率建筑面积11797.1平方米(包含首层架空活动区2331.4平方米、地下机动车库9465.7平方米)。容积率为 0.871,建筑密度为4.6%,绿地率为35.0%,主要教学建筑为5层,学校规模为20轨60班,全部为小班教学,学生数量为2400人(每班40人)。机动车停车位为272辆(地下205辆,地上67辆),非机动车停车位为1320辆。

2 设计策略

2.1 从城市脉络切入校园规划

大部分城市中小学上学与放学交通集中已经成为城市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之一。[2]设计初始阶段应当将本项目视为城市脉络的组成部分,从城市发展方向,道路等级,周边建筑属性、日照条件、城市界面、社区资源共享等方面切入校园规划。

(1)出入口设置——规避高峰,安全出行

本项目设置2 个出入口,将主出入口设置在北面醒湖路一侧,将次出入口设置在南面和谐路一侧。主要出于以下几点考虑:

西侧为城市主干道,车流量较大、车速较快,不适合开设出入口;东侧毗邻拟建小学,如若开设出入口将造成2 个学校人流、车流地过分集中。

用地北侧为水系与滨水绿地,无其他企事业单位或小区开口,且北侧道路为城市次干道,区域内北侧1000 米范围内已建成居住区的居民到达便捷,机动车道路幅为4 车道,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与有绿化隔离带,适合安全、高效地疏散学校早晚高峰人流车流,因此将主出入口设置在北侧。

用地南侧、东南侧均为高层居住建筑小区,西侧为多层居住建筑小区,东侧为拟建小学用地。由于南侧与东南侧小区人口较多、小区主入口均开向临近本项目南侧道路,且南侧道路仅为双车道,无绿化隔离带,因此在基地南侧开设机动车主入口极易造成早晚高峰的机动车拥堵并造成意外交通事故。因此南侧只适合开设次入口,通过学校方的管理,平时仅允许行人、非机动车以及少量家长接送车辆出入,突发事件发生时允许消防车等特种车辆出入。

(2)校园公共建筑布局——城市界面,社区共享

中小学校是城市的公共建筑,而作为中小学校内的风雨操场、图书馆、报告厅等建筑,更是“公共建筑里的公共建筑”。本项目正是基于这种公共性考虑,将大报告厅与行政楼综合体,小报告厅与图书馆综合体,食堂与风雨操场综合体沿北侧城市道路与主入口广场布置,不仅形成了公共性极强的城市界面,而且方便社区居民在节假日、寒暑假等时间段共享校园公共资源。

(3)优化区域光环境——避让高层,形成缓冲

考虑到项目基地南侧已在建的百米高层住宅,在日照计算的基础上,设计在用地南侧设置了次入口广场,保证了最所有普通教学楼满足冬至日不小于2 小时日照标准要求。

2.2 以步行尺度建立校园交通体系

(1)步行校园——普通教室居中,减小步行半径

项目将普通教学楼居中设置,东侧布置公共教学楼,西侧布置运动场地,形成以普通教学区为中心的150 米半径的校园步行圈,使得师生日常步行距离最短,各教学功能区之间既联系紧密又互不干扰。

(2)车让行人——人车分流,分散停车

校园内部以人行为主,仅在北侧食堂附近设置分时管理的后勤机动车道、多功能厅北侧与东侧设置进入地下车库的机动车道。

由于未满12 周岁的学生不允许骑自行车,所以考虑初一学生由家长接送,在用地北侧设置主要的家长接送区,设置有40 辆机动车位;用地南侧设置次要的家长接送区,设置14 辆机动车位。

各普通教学楼西侧底层靠近校园内部道路一侧设有非机动车停车库,方便初二、初三学生以及教职工非机动车停车。

2.3 以校园安全引导校园日常行为

本项目关注学生入校、在校、出校的一系列日常行为,校园安全设计不仅落实在规划的宏观控制层面,也体现在建筑设计的微观细节之中。

(1)分散上下学与接送——避免高峰时段拥堵

本项目在南北出入口分别设置上下学集散广场,集散广场外设置家长接送区,并根据南北两条市政道路的路幅等条件,规定了北广场为主集散广场,承担约2/3 的人流集散,南广场为次集散广场,承担约1/3 的人流集散。

(2)双首层——有效缓解底层交通压力

针对学生进出教学楼往往使用各教学楼靠近南北广场一侧的主楼梯的特点,在普通教学楼毗邻主楼梯处额外增加了一至二层的室外楼梯,有效避免了一层楼梯处因拥堵造成的意外伤害。

(3)安全疏散——以人流模数为基础的疏散设计

本设计以0.6m 单股人流宽度为基本模数,将所有疏散楼梯、走道设计为整数倍的人流宽度,普通教学楼设计采用净宽2.4m 的外廊,主楼梯净宽1.8m,次楼梯1.2m,均为敞开楼梯间。在此基础上,所有直通走道的房间疏散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大于35 米。

(4)食堂厨房流线——规范化食品加工流程

在苏州卫生防疫部门的要求和指导下,设计直接与专业厨房设备部门对接,将食品原材料至加工成品的流线、厨房工作人员流线、垃圾存放与运出流线、餐具收发与清洗流线、师生就餐流线严格区分,将有效避免食品安全突发事故。

(5)构造节点措施——于细节处体现关怀

为避免坠亡事故,本项目走廊、中庭、上人屋面、室外楼梯等临空栏杆高度从可踏面计算均不小于1.1m,防护栏杆最薄弱处承受的最小水平推力应不小于1.5 kN/m。并严格控制栏杆下部可踏面翻口高度均为0.1m,同时窗台高度均为0.9m,外窗均为内开。

为避免行走时撞伤,所有教学用房均朝外开门且不影响疏散净宽;男女卫生间分设前室;主要教学建筑设置敞开楼梯间(避免封闭楼梯间开门撞伤事故),并在楼梯间附近预留不小于梯段宽度的缓冲空间。

为避免在球类运动中因眩光造成被球撞击造成的伤害,室外田径场与各种球类场地的长轴为南北向布置,偏转角度为南偏东6.87°;风雨操场采用天窗照明为主,侧高窗照明为辅的方式,窗台高度大于2.1m。

2.4 从教学功能需求布置校园建筑

本项目在满足《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试行)》、《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的基础上,根据本校办学特色,增强了科学探索、信息化、艺术类教室或设备的设计。

(1)普通教室

普通教室采用进深8.1m*面宽9.0m 的尺寸,对于40 人的小班教学,此标准模块可以为每个学生提供一个专门的储物柜,以及诸如幻灯机、多功能黑板、校园闭路与网络电视、校园广播、图书角、生物角、洁具存放柜等完善的设施。所有普通教室均无窗间墙,南北双侧漫反射自然采光,且在所有教室前端设置不小于1.0m 的实体墙以防止黑板眩光,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学生的用眼健康。

(2)公共教室

本项目额外设计了物理、化学、生物探究实验室各一间、科普教室二间,考虑到学生正处于发育期以及男女舞蹈课程的截然不同,特别设置了将男女舞蹈教室分别设置并辅以专门的更衣、淋浴室。

(3)报告厅、图书馆与行政楼

项目设置2 个报告厅,分别可容纳550 人、330 人,其中大报告厅与行政楼形成综合体,靠近城市道路,既方便外界与本校进行学术交流,又方便本校领导接待与管理,同时方便周边社区居民共享进行文艺表演;小报告厅与图书馆形成综合体,既能兼做阶梯合班教室、多媒体教室,又能为本校教职工提供培训、会议场所。

2.5 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空间与场所

(1)架空活动层

设计在每幢普通教学楼底层架空处理,通过师生街将这些架空层与教学楼之间的院落连接成一个整体,大大增加了底层活动空间的规模与空间层次,同时为学校开展对外开放日等活动拓展了可能。

(2)师生街

校园建筑由“H”形师生街串联所有校园建筑,师生街的走廊联系了各种类型的架空层、展厅、休息厅、室外楼梯、屋顶活动平台、休憩阳台,为每一层的师生提供了丰富的活动与交流场所,又为校园文化提供了充分的展示空间。

(3)室外坡道与屋顶处理

为了提供更多兼具功能与趣味性的校园空间,将大、小两个报告厅的室外疏散坡道结合底层的图书馆、校史展览的屋顶,设计成为可供师生开展室外阅读、展览、毕业典礼的大台阶,围绕主入口广场,既形成了校园的仪式感,又成为展示校园文化的最佳名片。

3 结束语

苏州大学附属尹山湖中学项目集中体现了中小学校建筑的公共性、便利性、安全性、功能性、文化性多维度特征,在满足规范与教学功能的基础上,积极回应师生、家长的心理诉求,主动缓和规划部门关于项目所在地的诸多矛盾,解读并配合实现城市发展目标。项目建成后,区域城市品质显著提升,并带动了区域城市化进程高速发展,得到了周边居民、校方、教育局与规划部门甚至开发商的高度的肯定与赞扬。

猜你喜欢

报告厅教学楼教室
“313”教室
英国Martin Audio用心打造江苏省常熟昆承湖外国语学校报告厅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战胜自己,我能行!
如何缔造完美教室
教学楼重建工程项目中的施工技术分析
教学楼重建工程项目中的施工技术分析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教学楼,作文本里的方格 组诗
基于遗传算法的教学楼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