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述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应用

2020-02-17张健峰

四川水泥 2020年9期
关键词:拆模水化体积

张健峰

(华新(南京)置业开发有限公司, 江苏 南京 210046)

随着建筑需求持续增长,大体积混凝土的适用范围也显著增加,更多的高层建筑采用了大体积混凝土的结构设计,更好的满足大体量建筑设计要求,还有效推动建筑整体质量提升。经多年发展,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愈加成熟,对于整体浇筑质量也更有把握,但同时暴露的问题是施工建筑单位对于大体积混凝土不能实现各环节质量的严格控制,使得混凝土质量出现短板,容易造成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结构强度不足等问题,这会严重损害建筑整体结构质量,要求掌握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解决好水化热、收缩以及环境温度变化等问题,达到更高品质的大体积混凝土质量。下面将针对建筑大体积混凝土特点及浇筑质量控制措施展开详述。

1 建筑大体积混凝土特点分析

在现代建筑中,建筑结构体量增大的同时,大体积混凝土有更多应用,通常其几何尺寸会在1 米以上,常用于建筑的基础,在建筑结构质量中发挥重要作用。除体积大之外,其另一个显著特点便是易产生温度裂缝,其原因主要是较多水泥成分与水反应会大量放热,再就是其表面系数小而限制热量散发。温度控制也是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关键,在建筑施工中,会充分利用减水剂,有效的抑制水化发热过程,以使其施工更加顺利。同时,后期养护环节也很关键,决定大体积混凝土的最终质量,也是控制温度裂缝的重要性窗口期,建筑企业应有所重视。

2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面临问题

(一)水化热问题。由于大体积混凝土中水泥用量较多,在水化反应中不可避免的产生大量热量,以至于其内部急剧升温,再加上相对散热面积较小,严重阻碍水化热的散发,温度分布不均加剧了温度应力的变化,一旦超出混凝土结构的承受力,那么裂缝问题将会发生。

(二)混凝土收缩问题。混凝土中的水分,除了消耗在水泥水化作用之外,大多数水分是会直接散失到空气中的,会使大体积混凝土出现明显的干燥收缩现象。除此之外,混凝土在浇筑后的收缩现象的发生,还涉及到碳化、塑性以及化学收缩等反应。在实际应用中,用水量、浇筑环境、水泥材料规格型号等均对混凝土收缩有所影响,若控制不当,将引起混凝土塌陷、收缩裂缝等问题。

(三)环境温度变化问题。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环境温度是重点监测内容,直接关系其浇筑质量。在正常环境温度范围外,温差问题将会更加显著,不仅会加剧其内部温度应力,还会妨碍水分蒸发。温度过低,会延长混凝土凝结时长,而温度过高,会因混凝土表层水分过度蒸发而造成表面裂缝。所以,要注意环境温度的检测与预测,以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措施合理性。

3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质量提升措施

作为建筑施工重要环节,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尤为重要,需要从配比设计、温度裂缝控制以及现场浇筑等方面进行控制,解决好大体积混凝土各类施工问题,可有效促进工程的顺利实施,并为建筑质量提供更好的保障。下面就浇筑质量提升措施予以探讨。

3.1 重视材料的配合比设计

即使是常规混凝土,材料配比也是影响质量的关键性因素,更何况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其对于结构厚度、强度、承载力等有更高要求,更要科学设计材料配比,以达到更优的混凝土浇筑质量,这也是施工建筑单位需着重关注的内容。通过科学试验材料配比,所要达到的要求不外乎如下内容:一是要达到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强度;二是要有效限制水化热的发生;三是要达到和易性和可泵性相关要求。在实际应用中,通常要经过实验的方式来获得最佳的材料配比,除常规材料外,添加剂的使用也是重要内容,通常为保证混凝土材料的可泵性以及更低程度的水化热反应,还会添加合适比例的粉煤灰,这对于改善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有很大帮助。此外,常规材料中的水泥也要进行优选,出于控制水化热的考虑,可以选用矿渣水泥。而对于粗细骨料的选择,要足够的清洁并达到级配要求。

3.2 温度裂缝控制措施

为了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质量,不光需要根据工程需求选择一个合适的配合比,还应当制定可行且有效的裂缝预防性措施,尽可能避免温度裂缝的产生,主要的措施有:

(1)选择合适的配合比

为了尽可能的避免产生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工作人员需要对砂量进行适当的调整,将含泥量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同时在里面放入适量的粉煤灰,作为混凝土的添加材料,保证其良好的抗裂性能。由工程经验表明,一个好的混凝土配合比能够有效提高水泥的利用率,减少水化热的释放,混凝土的强度也会得到保障,大大改善了其可泵性,并在大体积混凝土质量中起基础性作用,进而保证建筑施工的经济效益。

(2)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是比较常见的工程问题,而入模温度便是起重要因素,需将其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数值,以便更加有效解决温度裂缝这一工程性问题。在进行温度控制时,应当使浇筑温度始终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可以通过加入低温水并对其进行覆盖的措施来实现。与此同时,为了不影响正常的施工进度,需要尽量减少混凝土运输所需时间,增加混凝土的凝结时间,一般来说不得低于五个小时。在浇筑时应当避免采用较快的浇筑速度,以免混凝土中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发,提早出现水化热峰值不利于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因此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最好采用较慢的浇筑速度。通常来说,为了减少混凝土入模温度对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其数值不应当超过18 摄氏度。

(3)拆模时间合理控制

模板支立及拆除,对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有较大影响,而混凝土拆模对于温度有着较高的要求,工作人员需要对此引起重视,做好温度测量和监控工作,保证拆模时混凝土温度在合理范围。侧模拆除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工序,要求拆模结束时外部和内部温度之间的差值不应当超过25 摄氏度。一旦温度差不达标,施工人员应当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使温度差低于25 摄氏度,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拆模工作。

(4)观察并分析混凝土温度的动态变化

为了进一步控制温度裂缝,工作人员还需要及时记录混凝土温度的变化情况。想要做好这一工作首先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测温点,通常会采取埋设测温装置的方法,然后在埋设完毕后开始记录与温度相关的数据。在此过程中,测量的主要内容是混凝土外部和内部的温度,一定要保证测量数据的时效性和可靠性,便于分析人员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措施来控制温度,降低不良温度的危害性,有效提高了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3.3 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质量

当需要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浇筑时,工作人员通常会进行分层处理,这是由其体积特点所决定的,比较常见的是分段分层和全面分层这两种浇筑方式。分段分层主要是指在浇筑过程中,优先选择底层进行浇注,当浇筑距离满足工程要求以后,再对前面的一层进行浇筑,以此类推一直到浇筑完毕。而全面分层主要是指在浇筑时施工环境对于尺寸要求不多时,进行逐级浇筑。在浇筑时一定要根据实际工况选择最佳浇筑方案,不仅要追求更佳的浇筑效果,还要注重人力与物力损耗的控制,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成本。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时代在发展,建筑施工技术也有更大的进步,大体积混凝土作为现代建筑结构重要组成,因其体积较大,无形中放大了混凝土的特点,使得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难度也有所加大,温度裂缝也成为主要质量问题。同时,混凝土施工主要面临水化热、混凝土收缩以及环境温度变化等问题。为此,出于保障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质量的考虑,更要把握好材料配比设计、温度裂缝控制以及浇筑等环节,并且通过严格控制材料混合比例、入模温度、拆模时间以及混凝土温度变化,能够显著改善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问题,促进浇筑质量的稳步提升。

猜你喜欢

拆模水化体积
水化热抑制剂与缓凝剂对水泥单矿及水泥水化历程的影响
多法并举测量固体体积
聚焦立体几何中的体积问题
建筑工程高大模板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
桥梁锚碇基础水化热仿真模拟
低温早强低水化放热水泥浆体系开发
建模与拆模:华杰课堂改革的一个剖面
小体积带来超高便携性 Teufel Cinebar One
房建土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解析
谁的体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