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拥堵与改善研究

2020-02-17隋振宇

建材与装饰 2020年35期
关键词:左转交叉口城市道路

隋振宇

(太原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山西太原 030002)

0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及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各个城市都涌现出不同程度的城市交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交通拥堵问题,尤其是在高峰时段内,过饱和的交通状况极易导致交叉口处的拥堵频发,影响人们正常上下班的问题愈演愈烈。因此,分析城市交通发展状况和限制因素,解决制约城市交通发展,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显得尤为重要。

1 道路交叉口概述

交点是两条或多条道路相交或相交的区域。交叉点通常由道路和道路设备组成,这些设备在相交区域中用于交通运营。道路通过交点承担运输功能,并且只能通过交点重定向交通。交点还提高了道路的灵活性和交通能力,提高了网络的服务功能,是道路网络系统中的重要节点元素。交点形成网络中的“咽喉”,聚集不同方向的交通,再加上交通堵塞、红灯时的时间损失等因素,远远低于道路段,成为远离道路段的交通节点。

2 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拥堵现状分析

在城市中,道路交叉口交通拥堵是较为常见的情况,由于不同的定义与边界,不同城市对于道路交叉口交通拥堵的界定还没有达成共识。从交通工程领域分析出发,在道路交叉口交通拥堵的判定中,使用道路的车辆数目超过标准数目时则可以判断其属于交通拥堵情况。工作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的参照标准,分析评判城市道路的交通拥堵情况,如将道路交叉口交通规划的通畅程度作为衡量标准,则可以将道路上的车辆作为主体对象,将交通模式作为参考因素。此外,通过不同的角度关注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情况,也可以分析出其是否属于拥堵问题,如同一时间段同一空间范围的车辆移动情况。总体来说,能够造成城市交通交叉口拥堵的因素较多,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城市总体市政规划不够科学合理,从而降低了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资源利用率,引发了城市总体布局、城市道路交通网络、道路比例、城市人口布局与道路交通之间的矛盾。

3 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拥堵改善策略

3.1 增加进口道、出口道车道数

增加进口道、出口道车道数对于交通节点的渠化改造提升作用很大。首先,可以显著提升交叉口通行能力,确保交叉口与路段通行能力相匹配;其次,可以确保交叉口设置有专门左转、专门右转车道,为交通管理部门实施多相位放行创造条件,可以从时间上分离不同流向、不同车种的交通流,从而缓解混合交通情况;最后,增加出口道车道数就是增加出口道的空间,为出口道原有公交停靠站按照机非分离的港湾岛式站台形式改造创造条件。

3.2 利用大数据创新城市治堵

首先,树立基于大数据的交通拥堵治理理念。树立利用交通大数据全面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的理念,充分利用交通大数据,提高交通决策的智能化。建立交通大数据共享平台,实现智能识别、交通数据的监测,整合实时监控、车辆信息、路况信息和出行需求等信息,采用数据挖掘技术,量化评估城市的拥堵情况,科学预测交通拥堵的时间空间特性,及时调控城市公共交通系统、道路导航系统,提高道路的通行效率。其次,利用大数据实现交通预警与监测。在科技技术发展的今天,各交通管理智能部门要不断创新管理模式,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实现交通预警与检测。应用地磁感应等技术手段,实时搜集道路交通信息,通过全范围的交通数据采集,建立交通预测模型,采用信息仿真手段对交通信息进行检测和预测,提高城市交通拥堵的实施检测能力,并建立预警机制,科学治堵,提高城市交通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3.3 优化信号相位配时

调整信号周期时长,信号周期缩短为约120s,以减少车辆排队现象,避免排队车辆溢出导致下一路口拥堵。因路口较大,短周期相位无法保证行人一次性过街,因此采用行人二次过街(利用现有二次过街岛上现有信号灯,无须再新增信号灯),充分利用南北向左转相位和东西向轮放相位,可以实现行人在一个信号周期内二次过街。此外,一般道路交叉口放行方式存在东西进口同时放行情况,可以根据道路的实际人流量进行设置信号灯,比如,若东西向车流均较大,干扰较大,可以调整为东西向分开放行;其次,南北向放行中间增加“搭接相位”,即根据由南向北流量较大的特点,单独搭接一个南进口放行相位,总之,合理完善交叉口非机动车信号灯,显著提高交叉口通行效率。

3.4 设置左转弯待转区、非机动车前置等待区

设置左转弯待转区是指将进口道左转弯车道从停止线处延伸至交叉口中心,供同向直行道绿灯亮起时,左转弯车道的车辆提前进入等待转弯。在实际使用中,一般在交叉口进口道设置中央绿化带或对向左转车道“错位”设置了进口道左转车道,据测算,设置左转待转区的进口道在一个信号周期可以多放行3~4辆机动车,每小时可以多放行近100辆机动车和220余辆非机动车,左转通行能力提升23.6%。结合电动自行车较机动车轻便,具有启动时间短、短时间提速快的行驶特点,以及国内城市道路多给予机动车群体更多通行空间的道路现状,设置非机动车前置等待区则有效利用了交叉口的空间,充分顺应了南宁市庞大电动自行车群体的出行特性,从“时空”上进行了有效分离。

3.5 坚持因地制宜,提高空间治理效率

要想有效改善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情况,需要坚持落实因地制宜的市政规划原则。城市有关主管部门要根据不同地区、城市的实际情况,比如城市地势形态、面积、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等多方面的情况,考虑城市功能的合理配置,以此扩大城市范围,且提出相关政策给予引导,激发城市活力,实现城市功能在空间消耗方面的优化。此外,还要调整“职住平衡”,综合考虑居住、娱乐、工业、商业、办公、教育、休闲、医疗等多种功能的布置,优化市政规划布局,提高空间治理效率,发挥时空消耗的应用价值,提高城市交通的管理能力。

3.6 建立完善的慢行交通系统,实现有效隔离

相比于现代城市建设,如果在历史古城保护的比重较高的地方,可以将地面或地下慢行设施点线面相结合,连接成片区。比如,对于人行过街设施、一些重要建筑的负一层和负二层、公共交通换乘站厅、交通枢纽地下层等重要的地下公共空间,可以通过慢行线要素——地下步行通道将之连接,并将步行出入口设置在慢行面要素——重要的历史文化街区、传统商业街区等慢行街区处,以此形成慢行体系,这样做可以引导行人采用公共交通和步行交通,并且实现机动车交通、非机动车交通和人行的有效隔离,避开破坏古城天际线的空中廊道。反之,可以将地上、地面和地下慢行设施点线面结合构成体系。

3.7 实行变相左转

在总体延误中,交叉口的延误时间占据绝大部分,所以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可以很好的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交叉口的红绿灯信控只能消灭一部分的冲突点,而冲突点的存在必将阻碍了交叉口的通行效率,从而引发交通事故。通行车辆在交叉口行驶时,右转行驶没有冲突点,很多信号灯不控制右转车辆,即右转不受限制;而左转行驶时,所遇到的冲突点很多,并且左转车辆通行时,将影响直行车辆的通行。“变相左转”是将原先道路左侧的左转车道移至道路右侧,形成“折拐式左转”,不仅消灭了冲突点,减少了信号控制相位,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减少交叉口整体延误,提高了通车效率。对于城市新建开发区而言,很多由市区延伸出来的,以直线型为主的多车道道路,恰好符合变相左转型交叉口设计,拟解决的主要道路类型。相对于传统的道路运行方式,“变相左转”更为适用于直行交通量较大或以直行为主的交叉口。“变相左转”的实施,是继路口空间拓宽后的又一次交通组织革新,通过在交叉口的改进与优化,在时间维度上增加直行车辆通过交叉口时间,增强交叉口通行能力,减少了信号配时相位数,同时又辅以左转专用标线与速度推送诱导标志牌,从而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将左转与直行车流的冲突分散到本相位和相邻相位直行车道,提高了直行的通车效率;在提高交叉口行车安全性的同时,也降低汽车尾气排放量,实现低碳环保。

4 结束语

城市道路拥堵日益成为困扰居民出行的难题,也是摆在道路交通管理部门面前的考验,而交通改善优化是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最便捷、最快速、成本最小的方式。本文以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拥堵分析与改善进行分析,期望能对相关类型的道路交通组织优化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左转交叉口城市道路
交叉口借道左转方案的交通安全仿真研究
城市道路拓宽改造设计探讨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渠化设计
基于车流拥挤检测的“借道左转”自适应智能控制*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研究与实践
城市道路照明电气设计常见问题探究
城市道路清扫之我见
不能左转
城市道路及设施的维修养护技术
道路交叉口“借道左转”的优化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