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轨道交通高架区间火灾扑救对策研究

2020-02-17陈代屹

建材与装饰 2020年35期
关键词:高架区间轨道交通

陈代屹

(重庆市消防救援总队,重庆 400000)

0 引言

城市轨道交通是指采用专用轨道导向运行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包括地铁系统、轻轨系统、单轨系统、有轨电车、磁浮系统、自动导向轨道系统和市域快速轨道系统等,按照线路敷设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地下线、地面线和高架线。随着社会经济建设快速发展,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规模屡创新高、线路持续增长,截至2019年底,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开通线路208条,运营线路长度达到6736.2km,,全年累计完成客运量237.1亿人次,同比增长12.5%,运营规模继续保持高增长势头。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设于或延伸至高架桥上的线路区段,通常称为城市轨道交通高架区间,具有架空高、封闭性强、周边环境复杂等特点,如重庆市轨道交通2号线李子坝车站位于该线路高架区间,属高架侧式单轨车站,车站设置于商住楼建筑内部,因“空中列车穿楼而过”闻名遐迩。城市轨道交通列车一般采用电力进行驱动,常见的有4节、6节或8节车辆编组,一旦在高架区间发生火灾事故,其消防救援行动与其他状态下的火灾扑救具有显著区别,处置人员、车辆、装备难以及时到场展开处置,容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严重的社会影响。加强城市轨道交通高架区间火灾扑救对策研究,对于减少事故损失和人员伤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火灾事故主要特点

(1)易造成人员伤亡。城市轨道交通高架区间通常未设置直通地面的应急救援通道,疏散路线长(区间长度一般超过1km),逃生途径有限,列车载客量大,加之车厢密闭性好,除客室侧门外仅在司机室设有紧急逃生出口,燃烧产生的有毒烟气和高温高热难以散发,火灾情况下人员惊慌失措,极易引发拥挤、踩踏和中毒等群死群伤事故,如事故发生于高峰时段,遇险人员将达到数千人。

(2)易形成大面积燃烧。城市轨道交通列车采取固定编组,一般情况下车厢之间无法摘钩分离,一旦发生火灾,火势沿车厢快速蔓延,并可能引燃线路设施,周边建筑、山林以及高架下方可燃物等,造成灾情规模扩大。

(3)灭火救援行动困难。高架区间根据运营线路因地而建,通常架设于道路、江河上方,部分路段依山或坡地而建,一般架空较高(距离地面高度通常在10m以上),且部分区间周边无车辆通行道路,事故情况下救援力量一时难以抵近现场,同时,高架区间通道狭窄,接触网等设施错综复杂,可制作锚点的环境有限,登高、救生、供水等作业要求高,处置行动展开困难。此外,城市轨道交通列车一般采用电力驱动,车内设有大容量蓄电池组、电容器等蓄电装置,即使在断电情况下仍存有电力,火灾扑救中可能引发触电、爆炸等事故。

(4)社会影响巨大。城市轨道交通是现代化城市立体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发生事故不仅会引起社会高度关注,火灾扑救、线路修复等工作还将导致轨道交通长时间中断,影响人们正常生活秩序。同时,城市轨道交通沿线环境复杂、地势多种多样,事故情况下可能引发建筑火灾、山林火灾、汽车火灾、水体污染等次生灾害。

2 火灾扑救战术要点

处置高架区间轨道交通火灾事故,必须坚持“救人第一、科学施救”的指导思想,采取“堵截蔓延、直接灭火、登高灭火、转移处置”等战术方法,及时有效扑灭火灾。

3 火灾扑救处置措施

3.1 落实安全防护

进入事故现场的消防救援人员,应按照防护等级做好个人安全防护,穿戴齐全灭火防护装备,佩戴空气呼吸器具。抵近着火列车实施生命救助、灭火排险的人员,还应着隔热防护服,并使用雾状射流进行掩护。

3.2 开展火情侦察

(1)现场询情。消防救援人员到场后,要迅速通过询问知情人,了解掌握着火列车的类别、位置、车厢数量、燃烧部位,以及遇险人员的状况等;通过咨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单位,或者使用移动智能设备后台推送等途径,掌握列车的基本结构和应急处置措施等相关信息。

(2)外部观察。通过观察掌握高架区间的车站位置、构造、功能分区、楼层及出入口分布,着火列车的位置、燃烧范围、火势发展蔓延趋势以及现场交通、地形、水源、气象等情况,初步确定灭火救援进攻路线和进攻方向。

(3)内部侦察。组成侦察组在雾状射流的掩护下,深入高架区间查明着火列车的类别、车厢数量、燃烧部位,遇险人员的数量和位置,以及有无爆炸危险等。

(4)利用控制中心侦察。进入控制中心核实着火列车的位置、车厢数量、燃烧范围,列车及接触网是否采取断电措施,消防给水、通风、防排烟系统等设施运行状况,了解高架区间的构造和平面布局,同一线路列车的运行情况等,掌握可利用的人员疏散和灭火进攻途径。

3.3 划定警戒区域

根据火情侦察情况,划定高架区间及下方地面区域的警戒范围,设立警戒标志,布置警戒人员,严控无关人员进入;对现场地面路段实施局部交通管制,关闭轨道交通前、后方邻近车站。

3.4 组织疏散人员

组织疏散车站内的人员,利用消防应急广播系统指引疏散方向。按照着火车厢、火势蔓延方向的相邻车厢、另一相邻车厢的顺序,疏散列车内的遇险人员,对具备行动能力的,应引导其沿道床、应急疏散平台疏散至邻近车站进行逃生,也可使用举高消防车、登高器材、缓降逃生设施或采用绳索救援技术救助被困人员疏散至地面安全区域,视情调集同一线路列车协助疏散。

3.5 救助遇险人员

对失去行动能力的遇险人员,应组织搜救组携带救生、破拆等器材,在雾状射流的掩护下进行营救,并做好标识和登记,交医疗救护部门救治。纵深距离较长时,可采取梯队接力的方法实施救助。

3.6 实施灭火排险

(1)堵截蔓延。在火势蔓延的主要方向建立枪炮阵地进行堵截,并视情在高架着火下方地面区域以及周边山林、建筑等设防,控制灾情进一步蔓延扩大。

(2)直接灭火。利用车站室内消火栓或消防车直接供水,使用水枪从邻近车站沿道床、应急疏散平台梯次掩护,深入高架事故区域直接灭火,视情依托周边坡地、建筑等建立枪炮阵地出水灭火。

(3)登高灭火。高架事故区域下方具备登高作业条件的,可选择适当位置,使用举高消防车或拉梯等登高器材开辟进攻通道,建立枪炮阵地实施灭火,也可利用车载炮直接出水灭火。

(4)转移处置。现场具备条件的,可利用救援列车或其他工程救援装备在水枪射流的掩护下,将着火列车转移至地面安全区域后,再采取灭火措施。

3.7 强化火场排烟

优先利用高架区间的通风、防排烟系统组织排烟,视情使用大功率排烟消防车、涡喷消防车、移动排烟设备等实施机械排烟。列车在区间高架上着火时,应在雾状射流的掩护下,使用紧急解锁装置开启列车车门,或采用撬砸、切割、冲撞等方法破拆车窗,实施排烟散热,为内攻灭火救援创造条件,视情设置水幕或雾状射流,堵截高温有毒烟气向车站蔓延。

3.8 保障火场供水

优先利用高架区间的消防给水系统组织进行供水;积极寻找现场周边水源,组织到场车辆采用直接供水、串联供水、运水供水等方法,保障火场供水;高架事故区域下方设有消防水源且易于取用时,可建立垂直供水线路,最大限度地满足灭火排险所需的水量和水压。

3.9 移交事故现场

处置行动结束后,消防救援力量应彻底清理事故现场,确认无复燃危险、无人员被困后,向交通运输等有关部门做好现场移交。

4 火灾扑救注意事项

(1)正确选择停车位置和进攻路线。消防救援车辆到场后,应同时停靠高架区间前、后方车站及事故区域附近,停靠高架下方时,应选择地面平坦坚实、不受火势威胁、便于作业展开的位置。选择靠近着火列车的车站作为主攻方向,沿道床、应急疏散平台或使用路轨消防车进入事故区域,也可利用举高消防车、登高器材等开辟进攻通道,展开灭火救援行动。

(2)严格把握处置行动关键环节。消防救援人员进入高架线路前,应确认事故区间所有列车停止运行,接触轨、接触网等牵引供电系统已彻底断电;处置行动中,应对受到高温威胁的轨道进行出水冷却,防止轨道变形影响列车转移;实施登高作业时,登高位置应与着火区域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防止火势扩大造成人员受伤。

(3)全面落实作战行动安全措施。进入高架区间内作业的消防救援人员要专业、精干,做好防坠落措施,采用雾状射流掩护,并适时组织轮换;严禁未经防护向着火列车及高架区间的供电设备或线路射水,防止发生触电事故;严禁在高架着火区域正下方处滞留,防止高空坠物伤人;设立安全观察哨,密切监护救援行动,发现爆炸等危险迹象时指挥员应果断下达撤离命令。

(4)做好消防救援战勤保障。高架区间轨道交通火灾事故处置时间长、作业强度大,消防救援力量要做好通信、装备、卫勤和饮食等战勤保障,视情调集远程供水泵组、供气车、照明车到场,满足灭火救援行动需要。

(5)加强救援行动协调联动。消防救援力量要做好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单位、供水、供电、医疗救护、公安、交通、应急、当地政府等单位或部门的协调联动,形成协同作战合力。

猜你喜欢

高架区间轨道交通
你学会“区间测速”了吗
轨道交通产品CE认证论述
高速轨道交通发展趋势
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线路规划中的声环境影响研究
高架渡槽不同支撑结构型式动力特性研究
桥梁限高架缓冲碰撞的结构改造研究
高架立体仓库地下室的吊装方案和实施
全球经济将继续处于低速增长区间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
基于CAN的冗余控制及其在轨道交通门禁环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