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生态宜居建设为主体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的乡村实施

2020-02-17杨俊业

建材与装饰 2020年35期
关键词:宜居村庄规划

杨俊业

(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山西太原 030001)

0 引言

在2013年,习近平在关于中央城镇化的相关工作会议上指出“多规合一”理念,通过约5年的试验,对城乡规划进行转型进入关键性时期,在管理机构和规划体系上都进行革新。对乡村进行合理规划建设一直以来是规划体系中涉及领域最多的占比,也是对于规划人口来说特别分散的部分。所以说,在以生态宜居村庄建设为主体的前提下,如何实现乡村建设合理、科学是重中之重。

1 建设生态宜居村庄的实施规划原则

1.1 以多规融合为指导,完善空间落实

在多规合一理念的指引下,首先调查相关乡村的发展概况和基础、建设村庄过程中存在的短板,能够有效将乡村的人口分布、土地规划、产业分布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人民的居住环境合理治理、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传承等空间布局结构达到有机统一,全面统筹乡村的生活、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空间,有针对性地规划,充分利用好村庄的各个可发展空间和相关的基础条件,真正做到多规合一[1]。

1.2 在不违背自然发展规律的前提下规划城乡发展

要始终以“产业良性发展、生态环境适合居住、乡村文明良好风气的形成、乡村整治管理有效、人民生活各个方面富足”的总体理念要求,从经济发展、文化培养、社会管控、生态环境等各个方面全面开展建设工作。能够精准评估劳动力整体就业的未来发展态势,分析乡村人口具体的分布结构,尊重乡村自身的自然发展规律,要有效防止强行对一些村庄进行拆除和合并,强行把农民聚集在一起,还要防止在农村建设中出现典型的园林化、庄园化、统一模式化、城市化,出现严重的贵族化现象[2]。绝对不能人为建造古镇、砍伐古树、拆除古桥等,要对农村的历史文化进行有效保护和实时修复,而不是全新打造,要遵循修旧如旧、求同存异,绝不能以假乱真,将传统村落和农耕文明加以保护,并将它们传承下去。

1.3 划定分区主导,强化村庄特色

要调查分析乡村发展概况、建设难点、未来人口分布、产业布局、土地利用等因素,要有针对性地对村庄进行规划发展,维护地域特色,要对相关县域进行分区划分,按照村庄的特有产业、风貌、设施配置等来引导建设。

1.4 突出项目带动,注重规划实施

要始终坚持以项目入手来引导的实施路径,以规划为发展依据,全面梳理带动近年来的公共设施建设、大量的农村旧房改造、村庄居住环境和风貌的整改治理、乡村悠久历史文化保护等各个方面的建设项目。

1.5 推行实时驻村驻点规划实施

相关政府在关于乡村发展的通知中着重强调村庄规划即法律规定规划,是我国土地空间规划系统中的乡村地区的详细规划,还提到要预留约5%的用地必须用于农村新兴产业发展。这是能够振兴乡村的好政策。

2 我国生态宜居村庄建设目标

2.1 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奔康致富

促进农业供给结构性优化,着重构建“一、二、三”产业综合协调发展的先进农业发展体系。大力促进乡村相关旅游产业的发展,以优质景区为指引、文明乡村为支点,促进乡村旅游朝着特色化、前沿化、产业化的道路迈进,从而实现产业发展旺盛,农民生活水平富足。

2.2 全面整治生态环境,改善农村生活水平

加大乡村人民生活污水有效处理相关设施力度,农村人民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垃圾、污水、坑洼沟渠以及养殖家禽造成的污染等都能够得到有效、彻底治理,全面实现乡村环境绿化,争取建成生态宜居村庄。

不断优化配置基础设施,全面提高农村道路、水资源供给、污水垃圾处理、供电以及电信等人民生活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要平衡发展乡村教育、社会医疗、社会保障等服务,尽可能建设成能够全面覆盖村庄、各项功能全面、分布合理、质量优化、管理有效的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打造高水平的居住环境。

2.3 整治乡村风貌,打造美丽村庄

保护并且灵活利用好乡村原有的人文资源以及自然资源,保护好历史传承建筑、民俗民风建筑等,挖掘和研究客家文化以及红色文化等,利用自然山水和特色田园景观,比如温泉、水库、瀑布、莲塘、梅园等,维护山水文化、田园文化[3]。融合村庄本身的文化内涵,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对乡村建筑的整体风貌以及生活环境进行整治,全面建设文明、文化兴盛、特色的村庄。

3 生态宜居村庄建设的实施路径

我国国土规划是以生态宜居村庄建设为主体,以空间资源的有效合理保护和分配致用为核心,从空间上进行资源保护、各要素全面统筹、结构不断优化、空间效率提高、空间权利公平公正等方面为入手点的更前沿的规划。

在新思路下,对乡村建设进行规划的过程中更要着重对空间资源进行全面分析,对自然生态环境进行有效保护,对乡村人民居住环境进行改善。要有针对性地加强乡村体系并进行合理有效的规划,明确乡村建设发展的每一个对应的分区,构建村庄配套发展体系,明确村庄发展的各个方面,从而进一步评估清楚每个村庄自身适合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方向,并且在传统的村庄规划实施中不能忽视对土地的有效管控、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整治以及村庄的具体分类等。

本文提议在对乡村进行建设规划时具体的实施路径应该是从县级、镇级、村级这三个层面全面统筹,同时分析、不断优化校核的有效流程。在彻底摸清掌握村庄整个现状以及全面了解村庄人民生活需求的前提条件下,结合相关的合理规划和相关的利好政策要求,进一步明确乡村建设的最终发展方向和对应的目标,结合区域划分、层级划分等各个方面分类的方法,从而形成适合村庄发展的空间体系,并相应提出乡村对应边界的管控、基础设施的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设施的相关配置、乡村风貌的形成、人民居住环境的大力整治指导等各方面的规划措施,最后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规划。

3.1 乡村体系规划

①在分区体系规划中,要深入分析各个乡镇未来合理的发展规划和其他涉及的相关规划在村庄建设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再依据环境保护对应的相关管控指标,深入分析并且评估整个村庄的人口未来分布趋势、产业未来发展空间、村庄土地充分利用等各方面的因素;②在城镇体系规划中,逐渐形成重点中心城市区域、重点城镇、非重点城镇、重点特色村庄、非重点村庄等五级发展体系;③在分类体系规划中,依据村庄目前发展现状,将相应村庄分为处于基本生活保障水平的村庄、处于环境整改阶段的村庄、处于独有特色树立阶段的村庄这三个阶段。其中基本生活保障阶段村庄具体指的是村里人民居住和饮水的安全没有得到有效保障,村庄各个区域的交通运输不完善,基本生活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环境改善阶段村庄具体是指基本生活能够得以完善,但是村庄内部存在“脏乱差”的现象,村庄风貌比较杂乱无章,需要马上进行村庄环境整改,彻底提升农民居住环境。特色塑造村庄实际是指基本生活条件有保障,生活环境也文明干净,需要全面整合独有的特色优势,打造美丽美好乡村。

3.2 传统规划内容应对

传统乡村建设过程中,乡村的相关产业发展、用地、生活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整体风貌人民居住环境治理等各个方面的规划都要以生态宜居村庄建设为主体,符合国土相关空间规划对应要求。在乡村实际用地的规划中,要完善乡村用地管控相关的要求,在村庄人民居住环境治理中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的治理,并增加乡村相关的分类指引。

3.3 乡村分类指导

①对于基本保障村庄而言,针对村庄基础设施不完善的村庄,要大力推进交通运输道路修建、道路合理硬化、道路有效拓宽等。要彻底改善村庄的整个水质供给,实时清理水渠垃圾,保证水源地的整体的卫生干净,从而保证人民的饮水安全。同时要完善对垃圾收集、运输、分类、处理这一系列具体措施;②对于环境改善阶段的村庄,要以“功能全面配套、基础设施配备齐全、周边环境优美自然干净整洁、生态宜居”为治理理念,抓住治理重点环节,从建设道路修建、厕所修建、景观的整体绿化、文化内涵长廊及村庄标示牌等各方面开展开来;③对于特色树立阶段的村庄而言,要深入分析当地村庄自身的自然生态结构、地质环境特点、农业生产状况、历史文化资源等方面,从而打造具有村庄独有特色、人民生态宜居的美丽村庄[4]。

4 结束语

因此,只要始终以生态宜居村庄建设为主体,实时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的乡村实施,就能一步一步实现生态宜居化的最终发展目标。

猜你喜欢

宜居村庄规划
相约天然氧吧 感受宜居“金匮”
宜居的海底城市
我的小村庄
村庄,你好
宜居大化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宜居星球
村庄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