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丑夫教授运用羌活胜湿汤验案举隅
2020-02-17张炜宁聂桂元
赵 婷,张炜宁,聂桂元,朱 洁
(1.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8;2.深圳市第七人民医院,广东 深圳 518081)
程丑夫教授系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博士研究生导师,教授,主任医师,国家级名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学识渊博,精通中西,对诸疑难杂症经验颇丰。
羌活胜湿汤出自金元四大家李东垣所著《内外伤辨惑论》一书,由羌活、独活、甘草、藁本、防风、蔓荆子、川芎七味药物组成。临床上羌活胜湿汤加减后常被应用于偏头痛、肩周炎、颈椎病、感冒、类风湿性关节炎、过敏性紫癜等疾病的治疗[1]。药理学研究表明羌活胜湿汤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2]。而程丑夫教授以证而论,根据其祛风胜湿之功广泛应用于临床,异病同治,效果颇佳。笔者有幸跟师学习,获益良多。现择羌活胜湿汤临床运用中的验案三则,将跟诊体悟记录如下。
1 头痛
易某,男,48岁。2017年7月28日初诊。主诉:反复头痛3月余。患者诉3月前开始反复出现头痛、头重如物裹,颈项胀痛,无头晕、无恶心呕吐、无四肢麻木等不适,口干口苦,纳食可,寐欠安,二便调。舌红,苔黄腻,脉细。BP:120/70 mmHg。中医诊断:头痛,证属湿郁清阳为主。先予羌活胜湿汤加味。处方:羌活10 g,独活10 g,川芎10 g,甘草6 g,蔓荆子10 g,藁本10 g,防风10 g,黄连6 g,全蝎3 g,滑石10 g,香附10 g,酸枣仁15 g,贯叶金丝桃6 g。14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服药后上述症状完全缓解,随诊3月未复发。
按:《寓意草·卷一》曰:“头为诸阳之会,为清窍所在之处。”其居人体最高位,为髓海之所在。而《医碥·头痛》言:“六淫外邪,惟风寒湿三者最能郁遏阳气。”因此,风湿之邪易上蒙头窍,致清阳之气受困,气血不畅,发为头痛。患者以头痛、头重为主,是属湿郁清阳,因此,程丑夫教授遣以羌活胜湿汤加味以祛风胜湿、通窍止痛。方中羌活善祛腰以上风湿之邪,独活祛腰以下风湿之邪,共为君药;川芎上行头目,旁通经络,防风为风中润药,共助君药散邪之功,制约君药之辛燥。藁本善达巅顶,疏散太阳经风湿之邪;蔓荆子亦轻浮上行,主散头面之邪;甘草缓诸药之性,调和诸药,正如《医方集解》曰:“此足太阳药也。经曰:风能胜湿。羌、独、防、藁、芎、蔓,皆风药也。湿气在表,六者辛温升散,又皆解表之药,使湿从汗出,则诸邪散矣。”[3]《石室秘录》曰:“诸痛治肝”,故加以香附、贯叶金丝桃疏肝理气止痛。久病入络,以全蝎祛风通络。口干苦、苔黄腻,为风湿郁久化热,故加以黄连清热燥湿,滑石清利湿热。患者夜寐欠安,加以酸枣仁宁心安神,诸药合用,诸症悉除。
2 痹证
陈某,男,34岁。2019年4月30日初诊。主诉:右侧肩部疼痛2月余。患者2月前开始出现右侧肩部疼痛,以胀痛为主,抬举受限,时有前额隐痛,无头晕,纳可,夜寐欠安,入睡困难,易醒,小便黄,大便可。面色少华。舌红,苔薄黄,脉弦。BP:120/70 mmHg。中医诊断:痹证,以湿邪痹阻经络为主。先予羌活胜湿汤合酸枣仁汤加味。处方:羌活10 g,独活10 g,川芎10 g,甘草6 g,蔓荆子10 g,藁本10 g,防风10 g,酸枣仁15 g,知母10 g,茯苓10 g,桑枝15 g,全蝎3 g,贯叶金丝桃6 g。10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患者续服14剂。药后诸症悉除,随诊3月未复发。
按:《素问·痹论篇》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风寒湿邪为痹证主要病因,其中湿邪最为关键。湿性黏腻,入侵机体,易留滞经络,阻遏阳气,缠绵难愈。而患者以肩痛为主症,兼有失眠,故辨病为痹证,证属湿邪痹阻经络。《内外伤辨惑论》曰:“肩背痛不可回顾者,此手太阳气郁而不行,以风药散之。脊痛项强,腰似折,项似拔,上冲头痛者,乃足太阳经之不行也,以羌活胜湿汤主之”[4],而酸枣仁汤善治失眠,故用羌活胜湿汤合酸枣仁汤加味。以羌活胜湿汤祛风除湿止痛,以酸枣仁汤养血安神。《本草撮要》言:“桑枝,味甘苦,入手足太阴经,功专去风湿拘挛。”故合用桑枝以祛风湿,利关节,再加以全蝎祛风通络,贯叶金丝桃疏肝解郁,共达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兼以养血安神。
3 痉证(痉挛性斜颈)
朱某,女,34岁。2019年4月25日初诊。主诉:头颈部不自主向左侧歪斜,伴活动受限6月余。患者于2018年10月与其丈夫争吵后出现头颈部不自主向左侧歪斜,伴有颈项疼痛、活动受限,前往当地医院就诊,行相关治疗后(具体不详)症状改善。2019年1月上述症状再发,为求明确病情及治疗,前往外院就诊,完善相关检查考虑为痉挛性斜颈,予以注射肉毒素治疗后症状部分改善。2019年1月22日因症状进一步加重,再次前往外院就诊,门诊以痉挛性斜颈收住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后于2019年1月25日全麻行左侧副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术后患者自觉症状改善不明显。后于2019年3月25日前往外院临床心理科就诊,考虑肌张力障碍,治疗上予以米氮平等药物治疗及心理疏导治疗后,情绪好转,睡眠改善,但是头颈部仍不自主向左侧歪斜,活动受限,为求中医治疗遂来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刻下症见头颈部向左侧歪斜固定约35°,活动受限,项强无疼痛,向右侧旋转困难,时伴头部不自主摇动,平素情绪易烦躁焦虑,夜寐可,纳可,二便调。舌淡红,苔薄黄,脉细。BP:94/60 mmHg。西医诊断:痉挛性斜颈,中医诊断:痉证,证属湿郁夹风。先予羌活胜湿汤加味,处方:羌活10 g,独活10 g,川芎10 g,甘草6 g,蔓荆子10 g,藁本10 g,防风10 g,黄芩10 g,全蝎5 g,天麻10 g,钩藤15 g,葛根15 g,贯叶金丝桃6 g,柴胡10 g。7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2019年5月7日二诊,服药后可向右侧旋转并且停顿,颈项僵硬较前明显减轻。项强,纳寐可,二便调。舌淡红,苔薄黄,脉小弦。BP:100/70 mmHg。上方有效。守方加白附子。14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患者续服30余剂,上述症状完全缓解。随诊3月未复发。
按:痉挛性斜颈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局灶型肌张力障碍,本病以中枢神经异常冲动导致颈肌、胸锁乳突肌、斜方肌等颈部肌肉不自主收缩所导致的头颈部运动、姿势异常与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5]。它是位列帕金森病、原发性震颤之后的第三大运动障碍疾病[6],致残率高,少数患者出现症状后自然缓解,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该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7],临床上尚未找到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8]。痉挛性斜颈西医治疗手段虽然多样,但改善有限、疗效欠佳、不良反应多[9]。中医认为,痉挛性斜颈属“痉证”范畴[10],《说文解字》释“痉”曰:“痉,疆急也”,是指肌肉筋脉紧绷的疾病。本案患者多次求医,痉挛性斜颈诊断明确,注射肉毒素疗效短暂,心理疏导、抗抑郁治疗及行左侧副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后头颈部歪斜、活动受限未见明显缓解,遂前往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寻求中医治疗。患者首诊以颈项不自主向一侧歪斜,活动受限为主症,故辨病为痉证,辨证属于湿郁夹风。《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云:“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暴强直,皆属于风。”患者发病于冬春之季节,久居湖湘之地,易感风、湿之邪。湿性黏滞留着,易郁于腠理,阻于经络。而风邪为百病之长,其性开泄,易袭阳位,头项居于身体高处,又属阳位,湿邪依附于风邪上行侵袭经络,经气阻滞不通,发为痉证。治则当以祛风胜湿、通络止痉为主,故先予以羌活胜湿汤加味。清代吴鞠通提出:“要知痉者,筋病也。知痉之为筋病,思过半矣”,痉证病位在肌肉筋膜,肝在体合筋。而全蝎、天麻均归肝经,天麻甘平,为内风圣药;全蝎辛咸,虫药,性走窜,长于搜风,为熄风要药,为治痉挛抽搐之要药,《本草求真》中载:“专入肝祛风……皆因外风内客,无不用之”,二药合用,达到平肝熄风,通络止痉。湿郁日久生热,钩藤性凉,入心肝二经,既能熄风止痉,又能清泄肝热;葛根善解项背紧张;黄芩清泄少阳之热;柴胡疏散少阳之邪,又能疏肝解郁,患者平素烦躁焦虑,除柴胡外再用贯叶金丝桃疏肝解郁。二诊患者症状较前明显改善,《成方便读》载:“白附之辛散,能治头面之风”,故上方加白附子以祛风湿,通经络。服药后颇有疗效,续服30余剂,诸证悉平。
综上所述,虽上述病案病名和症状有所不同,但基本病机总归以湿郁为主,故以羌活胜湿汤加减治之,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辨证特点。此外,临床上患者常不只有一种疾病,故程丑夫教授认为应该化繁为简,跨病辨证论治,从症状出发,抓住主要病因病机,结合四诊资料,进行论治。